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漢兵馬俑館

西漢兵馬俑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09:00:48

說起兵馬俑,大家都會想到秦始皇兵馬俑,實際上,兵馬俑并非秦始皇專利。帝王甚至貴胄死後,以兵馬俑陪葬,算得上正常。就目前而言,除秦始皇兵馬俑外,還有漢陽陵兵馬俑、楊家灣兵馬俑和徐州兵馬俑。

如果說秦俑追求的是逼真,那麼漢俑追求的就是形意。就因為不是要百分百的真實,所以點到為止,造出了這些很卡哇伊的俑。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1

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

當時,天下初定,百姓太窮,所以不會花那麼多财力物力造兵馬俑。後來還是多虧了文景之治,恢複生産,老百姓才好起來,漢武帝才有底子連年打匈奴。即使如此,他晚年還是發布了罪己诏,反思自己太過窮兵黩武。

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裡的兵馬俑

兵馬俑小了點,碎了一地,而且是隔着玻璃,但是,我們可以看圖解。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裡的圖解很多,很詳細,追本溯源的告訴大家俑的來曆、分類甚至材料等。由此還延伸了漢兵馬俑的步兵俑分類、騎兵俑分類、軍陣、兵器、戰鬥力和制作藝術,甚至連漢代軍事兵役制度都說了!!雖然隻有一張張簡單的圖解,但是,仔細看,發現了嗎?關于兵馬俑的東西,都介紹了啊!而且并不是很難!!更難得的是,看起來蠻有趣!!!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2

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中的秦漢兵馬俑對比

另外,展廳中的兵馬俑,都有對應的圖解,士兵的頭盔、铠甲、所使用的矛、戈、戟、铍、劍、弓箭、弩等,全部都有圖解,詳說了每種兵器的構成,如果你稍微知道點古代軍事,還能看到兵器的演變。

舉個例子來說,弓箭。漢人傳統拉弓射箭的方式,是用右手大拇指扣弦。如果經常拉,大拇指很容易受傷。聰明的人們就在大拇指戴個形如戒指的玉環,叫扳指。早在商朝,就有了扳指(玉韘),後來扳指就成了一種飾品。看清宮劇的朋友肯定知道,皇帝常戴,高興了還會取下送人。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3

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裡的漢代兵馬俑

再舉個例子,戈和戟和矛的關系。從史前時期到商周時期,戈和矛一直存在,戈從石鐮而來,主要通過橫擊和鈎拉攻擊敵人。後來,戈頭增加直刺,變成了戟,再以後,兵器越來越銳利,刺的效果要好很多,于是出現了雄戟和蔔字戟。到隋唐時期,戟已經成為禮儀之器,真正用作戰場的是矛。矛是唐代士兵的标配,而很長的矛就叫槊,程知節(程咬金)就是用槊高手,至于尉遲敬德(尉遲恭),不僅擅長躲避長矛,甚至還能反奪敵人長矛。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4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5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6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7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8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9

劍鞘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10

弓箭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11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12

铠甲

有這樣的圖解,再稍微了解一下曆史,還用得着講解員嗎?去看過秦始皇兵馬俑的朋友應該也有很多,那裡的兵俑有圖解嗎?沒有。所以我想給走心的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點贊!

我最後想說一下兵馬俑背後的那個盒子。有本書中說盒子應該是箭袋更合理,但畫的卻是負羽。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13

負羽

西漢兵馬俑館(這座漢代兵馬俑博物館)14

負羽說明文字

我最初看的時候,也有點不理解,這個盒子太小啊,箭袋應該更長一點,負羽很合理啊,為何說箭袋才合理呢?看到了真正的兵馬俑才發現,這個盒子并不小,大家可以看看圖,盒子幾乎從脖子到腰部了,按照比例,稍短于背部長度,作箭袋完全是可以的。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東西,我們要親自去看的原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