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米悅恩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編輯|謙鐘素
2019年,一部《慶餘年》火遍大江南北,其中男主範閑更是儀表堂堂,才智雙全。
劇中的他唐詩宋詞信手拈來,彰顯出文人的優雅風姿,醉酒背誦唐詩三百首,更是奠定了他在文化界的權威地位。
尤其展現出的家國強懷,更成為天下才子仰慕的對象,以至于粉絲們狂呼“不會點唐詩真是不敢穿越”。
而論及家國情懷,就不得不提他背後的“高參”——唐朝詩聖“杜甫”。
【萬裡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範閑被逼“詩才初現”之時,是在靖王府與人鬥詩,一句“萬裡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驚豔了四座,而這首被稱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正是出自杜甫之筆。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此詩一出,衆人瞠目結舌,紛紛被範閑的才華折服。
詩句對仗工整,獨步古今,寫盡曠世蒼涼,卻也湧動着對生命的仁愛之情。
借此一詩,範閑名動天下,甚至驚動了齊國的大家莊墨韓。但莊墨韓也提出了一個疑問:以範閑小小年紀,何以會有“百年多病獨登台”的感慨呢?
作者貓膩安排的劇情是:範閑乃穿越之身,前世是一個得了絕症的人。是以“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這兩句詩對範閑來說,真的是感同身受。
杜甫55歲寫下了這首詩。同範閑一樣,彼時他在外漂泊多年,抑郁不得志,曆經滄桑,身體抱恙。
那年重陽節,他身患肺炎、風濕等疾病,耳背齒落,備受折磨。
他孤獨地登高望遠,感歎時光流逝如白馬過隙,而自己創業未半而生出一種恐懼,擔心這一生就要庸碌而過。
他彷徨但又無奈,身居高處,秋風瑟瑟,草木凋零,滿目盡是蕭條之意。
但是他又不甘心,“不盡長江滾滾來”,這句詩氣勢恢宏,詩人的豪情依然埋在骨子裡。而這種豪情是在他年少時就已經埋下的。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杜甫是名副其實的官二代,出生名門。
他的祖父杜審言、父親杜閑都曾做過高官。青少年時期的杜甫,家境優越,生活安定富足,無憂無慮長到19歲,開始遊學。
公元736年,杜甫24歲,風華正茂。雖然經曆了科舉失敗,但大志未衰,“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同樣是登高望遠,他寫下了這樣充滿激情的詩句。和很多出生優裕家庭、鮮衣怒馬的翩翩少年一樣,科舉失利在他的心中并未引起太多波瀾:年紀尚輕,來日方長呀!
公元744年,詩仙李白遠離權貴,離開長安城,遇到了正準備奔赴長安的杜甫。
兩人一起遊走山川,但兩人心境大為不同。
李白對官場絕望,杜甫卻滿懷希望。大概是年長的李白不想說破,不想泯滅了這年輕人心中的宏大理想,他隻是喝酒,不停地喝酒,之後作詩,放浪形骸。
杜甫對李白喝酒行為的解讀是:潇灑、炫、酷。他視李白為偶像,追星的行為一點也不亞于今天粉絲們對自己愛豆的關注。
兩人分離後,杜甫寫下了很多思念李白的詩。 《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飲中八仙歌》、《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贈李白》……
為你寫詩,為你靜止……大概是受愛豆浪漫主義的影響,此時杜甫的世界中還是充滿了理想主義的。
但後世稱杜甫為詩聖,對他的評價是現實主義詩人。這又是為何呢?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這兩句詩是杜甫《麗人行》詩中的最後兩句,讀來有種“生人勿近”的氣場。《麗人行》作于公元753年,那時,杜甫已經41歲了。
從第一次24歲考進士,15年過去了,而杜甫的理想卻還沒有實現。
前幾年有過一次科舉考試,宰相李林甫向皇帝唐玄宗禀告:野無遺賢。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民間再無高手,所有的人才都已經在朝為官得到了任用。
唐玄宗居然相信了,還命史官記錄在冊,為這件破了曆史記錄的大事拍手叫好。當年的考試發了白榜,無一人得中。
盡管杜甫有才華,7歲就能作詩,此時也隻能感歎“時運不濟”了。科舉之路行不通,他一直遊走在官場的邊緣。
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客居長安十年,轉走于權貴之門。
今天為這位大人寫首贊美詩,明天又為那位大人獻上一首頌德賦,為權貴們歌功頌德。
他奔走在一個又一個上流社會的宴席中,說着不得已的話,喝着不知滋味的酒。他這個時期寫下的詩,事後連自己看了都汗顔。
杜甫禀懷了一種曲線救國的心思,以為自己巴結了這些權貴,隻要他們給他個一官半職的,就可以大展宏圖,為老百姓辦事了。
然而他想錯了,他寫的詩隻成了權貴們往上爬的“資本”。客居十年,杜甫還是毫無進展。
言不由衷的話說多了,連自己都會感到厭惡。看多了官場腐敗以及上流社會的奢靡生活,杜甫忍不住寫下了《麗人行》。這首詩諷刺了楊玉環兄妹出行的豪華陣仗。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從翠釜中盛出貴族食品駝峰炙,用水晶盤送來白鱗魚。權貴們的吃穿用度,無不奢華之極。
“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夜夜笙歌感動鬼神,賓客随從都是達官貴人。真正地談笑有達官,往來無平民!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楊家氣焰熱得燙手,權勢無與倫比,生人勿近以免丞相發怒罵人啊!由此,“炙手可熱”也成為一句成語。
這首《麗人行》用現實主義的寫法,對權貴們的奢華生活做了客觀的描述,但又充滿了諷刺,寫成後立即在長安的大街小巷被老百姓傳唱。
權貴們,尤其是楊氏兄妹,對杜甫非常憎恨。所以杜甫的官場之路走得更加艱難,而此時他的家境已漸漸衰敗。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麼多年出門在外,養家養娃的事兒全部交給了糟糠之妻。杜甫的妻兒生活得很窘迫。
兩年以後,杜甫終于被授予了一個芝麻小官河西尉。
這個官職相當于今天縣政府的四把手,是唐代九品正官制中最低的一階。
這和老杜“至今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大志願相差甚遠。于是他寫下了“不做河西尉,凄涼為折腰”,拒絕上任。
可,後來朝廷給了他另外一個更小的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鑰匙。
學無所用,杜甫心裡苦悶至極。這麼多年的光陰都去哪裡了?然而為了生計,他也隻能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同年11月杜甫回家省親,剛進家門就聽到了屋裡傳來哭泣的聲音,原來是自己的小兒子活活被餓死了!
他見多了上流社會驕奢淫逸的生活,對比下層人民生活的悲苦,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詩句。
第二年發生安史之亂,杜甫被臨時任命為縣尉。然而他上任的第一天,縣太爺就讓他去抓丁。
戰亂使很多人流離失所,婦孺無人照管。杜甫看了太多底層人民的疾苦,也曾寫下《兵馬行》這樣的詩篇,“車辚辚,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他說出了人民的心聲,理解人民的愁苦,而現在卻被迫去抓丁,使别人妻離子散!?為民變成壓民,這與他的政治理想差别太大,他做不到!時政污濁,他憤而棄官。
【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公元759年,47歲的杜甫來到成都,得到朋友的資助,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杜甫草堂”,接了妻兒同住,一家人終于團聚。
草堂并非良宅,一陣大風掀起了屋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那時寫下的,可他推己及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杜甫雖然已經遠離時政,但内心仍然憂國憂民,他想的最多的還是老百姓的疾苦。
後來生活漸漸安定,杜甫租了幾百畝公田,作起了果園主。“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莺恰恰啼。”
杜甫奔波一生,無處安放的靈魂,在這種田園生活裡得到了慰藉。務農雖然辛苦,但是他感到充實與喜悅。
生活安穩之餘,杜甫的内心還時常記挂着曾經的理想。
“萬裡悲秋常做客”,正是他一生中大部分時光的寫照。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這種對時光逝去的悲歎與無奈,也時常摻雜在“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欣喜之中。
此時他的創作達到了高峰期,兩年間作詩430首,約占了一生詩作的三分之一。
有了時間,也有了經曆,嘗過了人世間的千萬般滋味,在這段黃金創作期,他寫下了許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年歲漸長,思鄉情切。59歲杜甫乘舟想返回故鄉河南,卻不幸遇到洪水被圍困,接連5天沒有進食,最終溺水而亡,一顆文壇巨星就這樣隕落了。
杜甫一生作詩1500餘首,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死後卻名聲大燥。
白居易曾在《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中說“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充分肯定了杜甫詩作的價值,人民需要好詩,而杜甫沒有讓人們失望,他的詩作是珍貴的文化遺産。
白居易、元稹通俗口語化的詩詞,也是受了杜甫的影響。
而且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更是激勵了像陸遊等愛國詩人,從他的詩中領悟出“詩出于人”的道理,能寫出好詩的人,必然擁有優秀的品格。
杜甫走過落魄,走過滄桑,大徹大悟,終于成就了自己,也啟發了後人,成為曆史長河中一顆閃耀的明星。
杜甫詩聖之名,名至實歸。
【排版|匆匆 審核|沐漪】
【每日話題】那些年,我們背過的杜甫,一人一首,評論區見!
(歡迎關注,文章版權歸砍柴書院平台賬号所有,任何媒體平台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