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們應該怎麼科學認識沙塵暴

我們應該怎麼科學認識沙塵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5:30

(文/張雲龍 于嘉 魏婧宇)

沙塵暴在世界各地是“春天來了”的信息傳遞者。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一般3月、4月刮起沙塵暴,有時吹到歐洲南部,天空呈磚紅色。從蒙古高原刮起的強風,攜帶着沙塵,可刮到日本群島。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春季有時也能見到從南方沙漠吹來的沙塵。

而中國古代曆史資料也記錄了沙塵暴發生的情景。據《漢書》記載,“(漢)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3年)四月辛醜夜,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風從西北起,雲氣赤黃,四塞天下,終日夜下著地者黃土塵也……”又據《明史》記載,“隆慶二年(1568年)正月元旦,大風揚沙走石,白晝晦冥,自北畿抵江浙皆同”,當時的沙塵暴面積之廣,一直延伸到江蘇、浙江。

由此可見,沙塵暴古今中外都有發生。

專家們研究發現,沙塵暴雖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并影響交通運輸和部分企業運轉等,但也有一定的生态效益,比如沙塵暴中的細微顆粒在空氣中大規模飄蕩,可減輕汽車尾氣、工業廢氣過度積累造成的污染;沙塵可把酸雨沉降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質中和,緩沖土壤酸化過程;沙塵還适合作水汽的“凝結核”,促進雨滴降落,緩解春旱。

研究表明,沙塵暴是由天氣過程和地面過程共同作用的産物。中國位于典型的東亞季風氣候區,冬春季節西北風盛行,其西北地區及一些毗鄰國家和地區分布着較多沙漠、沙地,沙塵暴的發生很難完全避免。

雖然人類控制天氣的能力比較有限,但包括中國在内的世界多國正攜起手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

去年9月以來,中國對努力實現碳中和的莊嚴宣誓、鄭重承諾和謀劃布局,彰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是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的新的努力和貢獻。

而對地面上的生态系統保護與修複,特别是沙漠綜合治理,中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

數十年來,中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生态工程,開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和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等項目,簽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頒布實施《防沙治沙法》等。同時,一批龍頭企業、治沙模範積極參與,社會大衆踴躍行動,使綠色延展。

美國航天局衛星數據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距北京有400多公裡的塞罕壩,通過人工種植形成超過100萬畝的人工林海,大大減輕沙塵對京津的侵擾。位于中國三北地區的内蒙古,正着力對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不斷築牢中國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不久前消散的沙塵暴,恰好趕上一些地方空氣中PM2.5濃度超标,可謂霾沙交織,環境問題與生态問題疊加。這給我們再次敲響警鐘,保護修複生态環境任重而道遠,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幹,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持續發力、永不止步。

我們應該怎麼科學認識沙塵暴(我們還要科學認識)1

3月16日,甯夏銀川沙塵天氣持續。圖為在甯夏銀川市海寶公園,紅嘴鷗在沙塵中休憩。(新華社)

來源:參考消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