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安石歸居江甯的心情

王安石歸居江甯的心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17:33:23

古人常說:有志者,事竟成。古人中有很多有志向的人,王安石就是一個。《宋史·王安石傳》中說:“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辯博濟其說,果于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

王安石不但從小立志,而且一生矢志不移。作為古代為數不多的改革家之一,他除了在政治上具有突出成就,在文學上同樣成就斐然。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少年時就心志不凡,力求挽救處于積貧積弱境地的宋王朝。

王安石三十歲的時候,移任杭州,羁旅途中,寫過一首非常著名的宋詩《葛溪驿》,詩人懷着複雜的心情在這裡度過了難忘的一晚,寫下了這首情景交融的七言律詩。全詩如下:

王安石歸居江甯的心情(王安石羁旅途中寫的葛溪驿)1

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蒼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題解:

詩題是《葛溪驿》,葛溪驿:在今江西弋陽縣南。“驿”,古代官府所設的驿館、官舍,供來往官員或遞送公文的人暫住和換馬的處所。弋陽縣有葛溪水,水以旁有葛玄仙翁冢而得名。弋陽縣舊名葛溪縣,隋時改稱。

宋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卷三十九《初去臨川》詩題下雲:“撫州金峰有公題字雲:‘皇祐庚寅,自臨川如錢塘。'”葛溪驿正處于自臨川如錢塘的交通線上。

王安石歸居江甯的心情(王安石羁旅途中寫的葛溪驿)2

王安石在《初去臨川》詩中有“疾病乘虛亹亹侵”之句,與《葛溪驿》詩“病身最覺風露早”相合。

綜上可見,皇祐二年 ,也就是1050年,三十歲的王安石從家鄉臨川赴任錢塘途經葛溪驿,作此詩。

注釋:

1. 缺月:殘月。漏,古代計時用的漏壺,古代的定時器,壺中有刻箭,表示時辰;壺水滴漏,水落箭出,顯示時間,也叫更漏。未央,未盡,未已,意指黑夜正長。

2. 明滅:忽明忽暗。

3. 歸夢:語本李白 《拟古十二首》 之一:“夢長覺道遠。”此句意為夢中歸家。

4. 歲時:時節,這裡指秋天。慷慨,感慨悲涼。韓愈 《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谷子詩兩章,歌以和之》:“推書撲筆歌慷慨。”

5. 行人:作者自指。

王安石歸居江甯的心情(王安石羁旅途中寫的葛溪驿)3

賞析: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詩人出句就點名時間和季節,并以中國傳統思鄉意象“月”來娓娓訴說鄉思。李白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也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凡有明月處,便有思鄉情。

但是詩人卻以“缺月”入詩,這是詩人善于從情上布景,月殘而心景黯然。更漏聲聲,長夜漫漫,缺月寂寂,秋床涼涼,詩人把天上“缺月”和館舍“一燈”和盤托出,在大與小、遠與近、昏與明的對比描寫中,渲染出詩人獨在驿館為異客的寂寥心情。

詩人側耳枕上,一燈如豆,忽明忽暗,枯夜煎熬,長夜未央,更漏聲越發刺耳,這些帶有秋之意味的影像投射在疆卧在床的詩人身上。古人雲:“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詩人為什麼在首聯就如此心情煩亂呢?這就引出了下聯。

王安石歸居江甯的心情(王安石羁旅途中寫的葛溪驿)4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詩人心情不好原來是因為“病身”。詩人病中行役,又恰好是秋風蕭瑟、寒露粘衣的夜晚,對于詩人來說,除了肉體要承受切膚透骨的寒意,心靈也凄清無比,不堪重負。

詩人因為生病,對氣候就更加敏感,加上詩人體察外物格外細心,長夜無眠,所以才會寫出“風露早”之句。身體有病帶來的不适,讓詩人更加思念家鄉。而回到家鄉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歸夢”。

詩人從家鄉臨川出發到了葛溪驿,這裡不過是詩人暫時休憩的驿站,即便生病,也不可能回臨川,他隻能夢回家鄉,感受家庭的溫暖。然而山一程,水一程,走過去的山高水長,成了詩人永遠的回望,也成了詩人難以排遣的鄉愁。

王安石歸居江甯的心情(王安石羁旅途中寫的葛溪驿)5

“最覺”兩字,受到劉禹錫《秋風引》的啟發。劉詩雲:“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遠離家鄉的孤客都有一顆敏感的心。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栖複驚。南歸的雁群,旁人看來是北雁南歸,而孤客看來去,卻是濃濃鄉愁。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蒼涼”。在頸聯中,詩人因從夢裡驚醒,由個人思鄉之情轉而為國家憂思,坐起來抒發感慨。對于王安石來說,自己身體之痛還在其次,當時社會病也不少。國家冗兵、冗員、冗費,緻使财政枯竭,國力衰弊,百姓不堪重負,這才是讓他悲慨起坐的重要原因。

王安石二十一歲中進士,無論在哪裡任職,他都是一個胸懷天下的人,他知天命,盡人事,堅守道義,不沽名釣譽,拼死實現自己的志向。詩人從自己生病聯系到國家“痼疾”,心情沉痛。

王安石歸居江甯的心情(王安石羁旅途中寫的葛溪驿)6

詩人從起句的“卧”,到此時的“坐”,再到“起”,說明心情難以平複,詩人與國家已經無法分割。漏未盡,夜未央,天地廣闊蒼涼,而詩人憂心如焚,他深感責任重大,如何站在國家和百姓的利益上,“刮骨療毒”,确實值得詩人沉思。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詩人在尾聯以景言情,呼應首聯。首句交代季節是深秋,所以此聯的“鳴蟬”一定是秋蟬。柳永在《雨霖鈴》的首句說過:“寒蟬凄切”,可見秋蟬鳴叫的聲音十分凄涼,因為它的壽命已經不長了,這是寒蟬向死而鳴。

尾句極具畫面感,寒蟬抱殘守缺,在枯黃的桐葉間,絕望呐喊。蟬的一生可謂短矣,這是它垂死的呼号,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蟬有權利為自己的一生做最後的掙紮。也許是博取同情,也許是自我歌唱,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人玩味除了别樣的人生況味。秋蟬并不知道,它曾經栖息的梧桐樹,由綠變黃,也在喻示它的一生走到了盡頭。詩人以此作為象喻,寄托他對于麻木渾噩的世人的悲憫。

王安石歸居江甯的心情(王安石羁旅途中寫的葛溪驿)7

所以蟬聲還是被詩人聽到了,這樣凄涼的鳴叫,亂了詩人的思緒。一個“亂”字,看似一筆帶過,實則蘊含兩層含義。其一秋景亂眼,讓詩人睹物思鄉。其二寒蟬亂耳,寄寓了詩人深刻的家國之思。

王安石的七言律詩裡,如此抒情者實不多見。全詩以作者的深情敏感為契機,寫羁旅秋夜情景,感受真切,以景入情,筆意自然,意境凄涼。抒寫了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感情。

清代詩論家賀裳說:“讀臨川詩,常令人尋繹于語言之外,當其絕詣,實自可興可觀,不惟于古人無愧而已。”《葛溪驿》這首七言律詩就是詩人尋繹于語言之外的情景好詩之一。

您認為呢?

#頭條創作挑戰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