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濟南的定名

濟南的定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21:52:31

作者:拼命三郎

來 源:“趵突視角”微信公衆号(ID:baotushijiao)

2022年2月底,國家發改委批複《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3月21日,《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至此,全國已有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等五大國家級都市圈拿到了“入場券”。

觀察人士驚呼:“都市圈”時代,已經到來。

城市化競争到了新階段,近段時間一改低調形象、屢有“驚聞”示人的濟南,在哪裡?

濟南的定名(圈定濟南)1

山東省地圖政區版/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網站

5月28日-6月1日召開的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加快省會經濟圈同城化”,“全面優化‘一群兩心三圈’格局,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

“推動現代化濟南都市圈崛起成勢,打造國内領先的現代化都市圈。”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确提出“都市圈”建設重點任務。

“濟南市發展改革委正牽頭開展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研究編制工作,争取盡快獲批建設。”今年濟南“兩會”期間,濟南市發改委主任謝堃表示。

濟南,沒有掉隊!

同城化,正“圈”定這一區域的未來。

看“圈”

濟南今年的夏天來得不算早,但已30來度冒頭的氣溫,給自己安排個“四個圈”“六個圈”也好像理所當然。不怕大家笑話,筆者從小吃的最多的是老冰棍,“哥倆好”“四個圈”屬于升級版,“六個圈”簡直就是奢侈品了。

以吃雪糕來看城市化,老冰棍是各城市單打獨鬥,“哥倆好”是區域内配合協同,“四個圈”是“強省會”帶動輻射,那麼帶碗的“六個圈”則是“強省會”模式的升級版——“都市圈”。

濟南的定名(圈定濟南)2

2016年5月15日,濟南經十路山大路路口附近/趙天羿

在若幹年前,城市化還是個很時髦的說法,就像大家可勁提高自己的工藝,讓老冰棍充分占領消費者的味蕾。那時候,還處在“人口紅利”階段,工業化帶動城市化,有效吸收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伴随着中國經濟的迅速成長,城市化進程也在飛速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硬發展沒道理。伴随城市化而來的,不僅有好看的經濟指标,還有同質化競争帶來的重複建設,以及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

再喜歡也不能隻吃老冰棍這一個口味啊,配方更多元、口味更豐富的“四個圈”很好地應和了消費升級的時代。區域合作協調發展,就是解決城市化發展弊病的升級之道,既發揮重點中心城市引領帶動作用,又帶動周邊地區的同步發展。

于是,就有了“都市圈”概念的逐步大熱。

2019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都市圈”首次出現在國家正式文件之中,因此,這一年被稱為都市圈建設元年。

那麼,什麼叫都市圈?

被廣泛接受的說法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态。

注意,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叫“1小時通勤圈”。1小時可以從A地到B地,就意味着我可以選擇在B地工作,而回到A地生活,既可以在B地掙工資,又不耽誤享受A城的現代化服務。這樣,就有效實現了城市之間的分工,協調發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據《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18》,都市圈形成的前提是都市圈區域内部出現一個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與周邊區域間開始建立密切的交通和産業聯系。在就業與居住空間分離的情況下,通過快速的交通系統将分散的居住地與集中的就業中心相連接。沒有足夠的通勤人口,就不能稱之為都市圈。

今年的全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穩步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也明确表明:健全省級統籌、中心城市牽頭、周邊城市協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進機制。

根據國内外城市空間演進規律,城市化的發展路徑為:都市區—都市圈—城市群—大都市帶。從我國目前情況而言,長三角、珠三角已經具備更高級形态——城市群。

濟南的定名(圈定濟南)3

長三角城市群空間格局示意圖/南京日報

伴随着國家層面的整體規劃,及其實際發展成效的顯現,都市圈建設正成為越來越多城市新的發力點,國家級都市圈更是成為包括國家中心城市在内不少城市新的競争目标。

截至目前,除國家已批複的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外,濟南、武漢、鄭州等城市正處于國家級都市圈的“沖刺階段”。

入“圈”

盡管暫未跻身國家級都市圈,但濟南都市圈“入場”時間并不晚。

早在15年前,關于“濟南都市圈規劃”的報道便見諸報端。根據彼時的規劃,濟南都市圈以濟南為核心,依托綜合交通走廊,實施“強化核心、多元增長、區域聯動、縣域支撐”的空間發展戰略,構築聊城-濟南-淄博、德州-濟南-泰安、濱州-淄博-萊蕪三條發展主軸和德州-濱州、聊城-泰安-萊蕪、濟南-萊蕪三條發展副軸。

濟南的定名(圈定濟南)4

2019年初,山東省官宣濟南萊蕪區劃調整後的媒體報道/人民網

當時,在全國都市圈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山東規劃形成了“一群一圈一區一帶”的城鎮空間格局,“一圈”即以濟南為中心的省會城市群經濟圈。

據《濟南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研究》,2004年5月,在山東省“中部突破濟南”戰略指導下,濟南市提出了“努力構築以濟南為中心的濟南都市圈,逐步形成優勢互補的濟南經濟圈”的總體思路,并把“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作為重要的工作舉措。2007年12月,山東省正式發布了《濟南都市圈規劃》,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等7個城市形成了“1 6”攜手發展的格局。

而濟南都市圈各市也是動作頻頻。濟南相繼與德州簽署了《德州市融入濟南服務省會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框架協議》,确定了五大重點合作領域;與萊蕪舉行了進一步發展兩市交流合作關系框架協議簽字儀式。濱州市出台了“南融濟南,北接天津”的實施方案;泰安市從構建“濟泰生态旅遊産業帶”等方面入手積極接軌濟南;聊城市則積極與濟南對接,緻力于打造濟南的西花園。

濟南的定名(圈定濟南)5

山東省地圖交通版/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網站

時間來到2021年,山東省印發實施的《省會經濟圈“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提出:省會經濟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7市。根據規劃,将以濟南為核心,推進淄博、泰安内核圈層同城化,輻射帶動聊城、德州、濱州、東營聯動圈層協同發展,建設沿黃文化旅遊生态帶,打造“泰安—濟南—德州”“淄博—濟南—聊城”發展樞軸,構建“一心兩圈層、一帶兩樞軸”發展布局。

而濟南都市圈,是省會經濟圈框架下更緊密的發展形态,濟南市發改委主任謝堃曾進行具體闡釋——

“濟南都市圈是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框架下,以濟南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範圍,以同城化發展為主攻方向,與周邊城市協同構建通勤圈、産業圈、生活圈的城鎮化空間形态。”

根據“1小時通勤圈”的“入圈門檻”推論,濱州、東營兩市存在被卡在門外的可能,不過天津至濰坊高速鐵路(含濟濱聯絡線)項目已于今年初立項,濟—濱、濟—東實現一小時直達僅是時間問題。

從輻射帶動能力看,濟南常住人口、生産總值等數據均高于剛剛獲批不久的西安都市圈,而這也為濟南都市圈打造成我國北方最高标準的都市圈提供了充分的可能。

在山東财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看來,相較于山東省着力打造的省會經濟圈,濟南都市圈的規劃站位上升至國家層面,更加突出濟南作為核心城市的帶動輻射作用,也因此對濟南自身的發展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畫“圈”

1992年,歌曲《春天的故事》的詞作者蔣開儒在讀罷一篇《東方風來滿眼春》後隻身一人前往深圳,當見到用鐵絲網圈起來的特區,“畫了一個圈”即成為他對設立深圳特區的描繪。或許就是從那時起,“圈”成了我國地區、城市規劃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眼。而一個“畫”字令各類城市區域規劃的建設顯得“輕而易舉”,但實則“任重道遠”。

濟南都市圈具體怎麼“畫”?還是從“1小時通勤圈”的基本建設理念切入,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仍是“畫出”濟南都市圈首筆的着筆之處。

根據2021年省會經濟圈“一圈同城、交通先行”項目建設活動上發布的數據,圈内7市在建的交通項目有60個,整個“十四五”期間,已經鎖定了79個項目,投資額7900億元,涉及所有的交通方式。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濟南交通運輸工作暨作風建設年動員會明确提出:“開工建設濟濱高鐵,填補濱州、東營與濟南的聯系短闆,實現省會城市經濟圈高鐵直達。構建高鐵、高速雙通道,加強濟南和周邊25個縣域單元互聯互通,服務1800萬人口”。

對不少兩地奔波者來說,圈内城市間通勤時長的縮短或許就是其對都市圈最為樸素的理解。筆者曾多次在早晚高峰時段乘坐北京地鐵八通線,與夜宿燕郊、晝赴北京的“都市候鳥”共同感受兩座城市的同頻共振。

“都市候鳥”往返于京冀、滬浙,也同樣存在于濟南都市圈中。由于愛人工作不易調動的原因,筆者在濟工作的一位好友自參加工作起就一直家住德州齊河,濟齊“雙城記”早已成為其習以為常的工作生活模式,“車程相對還是遠點兒,但是早就習慣了。”

但需要明晰的是,同城化的終極目标絕非打造“睡城”,如果說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為濟南都市圈“畫”出了骨架,那麼資源共享與産業互聯則是濟南都市圈的血肉所在。

在今年4月召開的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濟南以“積極推動與膠濟沿線的淄博、濰坊、青島等城市一體構建高水平協同發展的連綿城市帶,推進濟淄、濟泰、濟德同城化”作為“打造國内領先的現代化都市圈”的具體目标。

不論是濟淄,還是濟泰、濟德,其同城化規劃早已不是什麼新聞,齊河縣的歸屬更是和諸城市一樣成為山東省内經久不衰的坊間熱點話題。

而在打通内部機制、實現資源共享與産業互聯方面,濟南與泰安、淄博、德州三位“親密圈友”間的實質性舉措也在明顯增多。

2021年,濟泰行政審批服務一體化啟動,“在泉城·全辦成”牽手“泰好辦”,推出證照互通互認互發、簡化企業登記、便利企業遷移等12項一體化便民利企舉措,讓兩地群衆真正享受“同城化”審批服務。

出“圈”

圈畫好了,自然還要再力争“出圈”。

都市圈能否“出圈”自然首先取決于“大哥”到底有多強。不論是在今年“兩會”上明确提出“增強省會輻射帶動能力,研究編制現代化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還是在黨代會上進一步闡釋“打造國内領先的現代化都市圈”的具體目标,身為圈中“大哥”,濟南高标準“畫圈”與加速度“出圈”的堅定決心有目共睹。

在“硬核”上謀劃10個“新的更大突破”,在“軟實力”方面全面推進“十大之城”建設,最近幾個月來,濟南對未來發展的規劃可謂“軟硬兼施”。

“大哥”很拼,也在加速前進。濟南市委于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前夕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濟南全市生産總值跨越5個千億大關,總量達到11432.2億元,排名連續3年前移至全國城市第18位。經過多年蓄勢聚能,又疊加衆多國家級戰略平台帶來的機遇,濟南的城市能級和區域輻射能力早已今非昔比。

而另一方面,濟南都市圈的“出圈”需要“大哥”帶好頭,也少不了“小夥伴”們的積極響應與主動接軌。

不久前剛剛發布的《淄博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濟淄同城化科創大走廊先行區建設的意見》指出,為推動濟淄同城化進程,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中率先突破,淄博決定規劃建設濟淄同城化科創大走廊先行區。

5月22日下午,濟南—淄博兩地主要領導出席,召開同城化合作推進會。會議明确,兩市持續深化交流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當好引領、做好示範,為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提供“濟淄方案”,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濟淄力量”。

主動接軌帶來的是經濟數據的明顯變化——2021年,淄博經濟增速9.4%,排名山東省第二位。

除了“大哥”和“小夥伴”們的拼搏協作,濟南都市圈還有一項明顯的比較優勢不容忽視——山東共有9個沿黃城市,其中除菏澤濟甯“入列”魯南經濟圈外,其餘7座城市均是濟南都市圈的成員,若能在加快推進黃河國家戰略的時代背景之下乘風而上,濟南都市圈“出圈”的速度或許還将大踏步提前。

這一點正如董彥嶺院長所言:“山東省目标在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濟南則發力在前排中當标杆、做表率,這為濟南的發展建設指明了方向,亦是濟南都市圈相較于其他都市圈最為核心的競争優勢。”

濟南充滿信心,盡可拭目以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