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方之珠”的香港,一直都是多元文化彙聚之地。在香港的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你會從許許多多的地方感受到香港文化所折射出來的獨特趣味。以飲食文化而論,中國料理、日本壽司、印度咖喱、意面比薩、法國鵝肝,菜式的争奇鬥豔成就了美食天堂;以服飾文化而論,西服、牛仔、洋裝、晚禮服、旗袍,流動成街頭的各種繁華;以語言文化而論,以粵語、英語、普通話為主,交織合成和諧的奏鳴曲;以經濟文化而論,各國貨币可以迅捷兌換,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就可賣出,資金可以方便轉入全球各地。
凡此種種,共同構成了香港文化的多元化、煙火氣、人情味,形成了香港的活力、競争力和吸引力。經曆了“修例風波”,香港應該反思,“一國兩制”條件下,要使多元文化的香港完全融入祖國大家庭,還須建構文化層面的國家民族認同,以達到價值觀念、政治取向的認同,更好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使“一國兩制”行穩緻遠。
家國觀念淡薄,導緻文化缺失
考察香港當今文化,粵語較多地承繼了唐宋時期的中原官話,粵曲結合了嶺南一帶的大調、小調、粵讴、龍舟歌、木魚歌、南音發展而成,文字采取繁體豎排的漢字體系,更不用說觀念上的重宗族、重孝悌……這是雖經150多年隔膜之後,香港經過選擇、融于血脈、定于制度、延續至今的文化認同。然而,傳統文化中的尊老、撫幼、孝親、重教雖被香港社會承繼,但家國觀念的淡薄或忽視,卻是香港社會當前文化缺失的重要一環。
融合了中西文化特色的香港,被人們譽為“東方之珠”。資料圖片
從香港的曆史來看,1840年的香港,還是個小漁村。積貧積弱的清政府自顧不暇,被迫将這塊土地割讓和租借給英國。這樣的清朝政府,顯然不會給當時的香港民衆普及什麼家國觀念。
認同英國?事實上,英國更不願、亦不敢在香港推行家國認同。當時,港英殖民政府奉行白人至上的種族歧視政策,香港人沒有普選權,議員以及其他官員基本上都非民選,港督更是英國直接指派。1904年,港英政府還通過立法,禁止華人住在太平山山頂區。所以港英殖民政府推行的認知,是小我,而非大我;是個人,而非家國。
然而,縱觀寰球諸國,遠到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近到曾與香港最密切的英國,無有子民不愛母國者。
“獅子山下精神”理應包含家國擔當
“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當年,一曲《獅子山下》唱出了香港人的共同心聲。獅子山,位于香港九龍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對香港人來說,“獅子山下精神”象征着香港的精神高地。
同舟共濟、刻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獅子山下精神”,過去一直是香港經濟騰飛的内在驅動力,也塑造了香港社會最重要的正向價值。時代變遷,環境有所變化,今天的“獅子山下精神”該是什麼?除了勤奮進取,還應包括家國擔當。
小我指個體,凡事先想對自己是否有利,“甯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大我指群體,“與子同袍,與子同澤,與子偕作”。必須看到,在香港這個中西文化交融之地,當人人都隻關注個人利益、個人安全的小我的時候,大我的集體感、互助感的缺失,将帶來個體更大的不安全感。
僅僅考慮小我,也即個體隻追求絕對自由而忽視了他人自由時,難免陷入“他人即地獄”的境地,很可能導緻“囚徒困境”和“公地悲劇”。“修例風波”導緻的社會動蕩、經濟凋敝,即是現實例證。
大我的放大,即為國家,國家不僅僅是一種政治、軍事概念,更是一種文化、血脈傳承。回歸祖國20多年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不斷鞏固,香港同胞享有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這一切的實現,都離不開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厘清文化血脈,方能維護繁榮穩定
涓涓細流,有源方成活水;灼灼其華,葉茂隻緣根深。文化多元的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更須增強民衆的國家意識,維護國家認同的完整性,以防在弱肉強食的國際競争中迷失方向甚至被吞食。
著名的《伊索寓言》中,蝙蝠因為看起來既像鳥又像獸,因此在鳥獸打仗之時總依附強的一方,但當交戰雙方明白了蝙蝠的行為,便聯手棄逐其于日光之外,從此以後,蝙蝠隻能隐藏暗處,晝伏夜出。其中道理,不可謂不深刻。
香港今天的成就,是與祖國内地堅定支持密不可分的,是香港市民發揚“獅子山下精神”拼搏奮鬥出來的,絕不是任何外國恩賜施舍的。從粵港澳大灣區打開的廣闊天地,到“一帶一路”搭建的廣闊舞台,強大的祖國不僅是香港的底氣所在,也是香港的機遇所在。珍惜機遇、抓住機遇,與祖國内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香港的明天才能更加美好。
“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而要将香港打造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我們有必要先建立港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向往。香港特區政府要與各界共同努力,用好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用好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支持,努力達緻所說的“堅定文化自信,用文藝振奮民族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總之,弘揚多元文化,與内地團結包容、彼此尊重、攜手發展,“東方之珠”才能重新綻放光彩。
來源: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