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育心理學考試必背大題

教育心理學考試必背大題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1:52
學習動機概述

學習動機的概念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行動朝向一定學習目标的一種心理傾向或内部動力。

學習動機的兩個基本成分

學習動機的兩個基本成分是學習需要學習期待

  • 學習需要是指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态

包括學習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的信念等。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成分。

  • 學習期待是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标的主觀估計

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的關系是:

  • 學習需要是學習的内驅力;
  • 學習期待是學習的誘因;
  • 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是學習動機的兩個基本成分,學習需要是産生學習期待的前提之一。

培養學生的學習需要的方法

(1)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啟發學生的學習需要;

(2)注意教學的新穎性和啟發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加強對學生活動的指導,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

(4)針對學生的個别差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習動機的分類

①根據學習動機産生的誘因來源,把學習動機分為内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②根據學習動機的社會意義,把學習動機分為高尚的學習動機和低級的學習動機

③根據學習動機起作用時間的長短,把學習分為近景的直接性學習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學習動機

④根據動機在活動中作用的大小,把學習動機分為主導性學習動機和輔助性學習動機

奧蘇貝爾的學習動機分類

根據學校情境中的學業成就動機,奧蘇貝爾把學習動機分為認知内驅力、自我提高内驅力和附屬内驅力

  • 認知内驅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需要,這種動機指向學習任務本身即為了獲得知識,滿足這種動機的獎勵即知識的實際獲得是由學習本身提供的,屬于内部動機
  • 自我提高内驅力:指個體因自己的勝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應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驅力并非直接指向學習任務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與自尊心的根源,屬于外部動機
  • 附屬内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們家長、教師的贊許或認可而表現出把工作、學習做好的一種需要,是一種間接的學習需要,屬于外部動機
  • 兒童早期,附屬内驅力最為突出;
  • 到了兒童後期和少年期,附屬内驅力的強度有所減弱,來自同伴、集體的贊許和認可逐漸替代了對長者的依附;
  • 到了青年期,認知内驅力和自我提高内驅力成為學習的主要動機。

學習動機的作用

學習動機對學習的作用可表現在兩方面:影響學習過程、影響學習結果。

(1)學習動機對學習過程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學習動機對學習行為有啟動、定向和維持作用

(2)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

①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可分為兩個方面,一般情況下,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是一緻的,但是,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的促進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一些中介機制間接地起增強與促進學習的效果;對一項具體的學習活動而言,隻有當學習動機的強度處于最佳水平時,才能産生最好的學習效果

②學習效果對學習動機的影響表現為學習效果反作用于學習動機。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影響學習效率。

(1)動機的最佳水平随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

  • 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工作效率随動機的提高而上升;
  • 随着任務難度的增加,動機的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2)一般來講,最佳水平為中等強度的動機

(3)動機水平與行為效率呈倒U型曲線。

影響學習動機形成的因素

(1)主觀因素

①需要和目标結構;

②成熟與年齡特點;

③性格特征與個别差異;

④志向水平與價值觀;

⑤焦慮程度。

(2)客觀因素

①家庭環境與社會環境;

②學校教育。

真題對接

1.(單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的學習動機屬于( )

A.近景性内部動機 B.近景性外部動機

C.遠景性内部動機 D.遠景性外部動機

答案:D

2.(單選)在兒童早期,以下哪種内驅力的作用最為突出( )

A.認知内驅力 B.附屬内驅力

C.自我提高内驅力 D.欲望内驅力

答案:B

3.(單選)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動機水平與行為效果呈( )關系。

A.直線上升 B.U型曲線

C.倒U型曲線 D.不确定

答案:C

學習動機理論以及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成就動機理論

阿特金森(成就動機理論)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包括力求成功的動機避免失敗的動機

  •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取成就,即通過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自尊心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是他們最有可能選擇的。
  • 避免失敗者則往往通過各種活動防止自尊心受傷害和産生心理煩惱,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

成敗歸因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把人經曆過的事情的成敗歸結為六種原因 三個維度

教育心理學考試必背大題(教育心理學高頻考點)1

一個總是失敗并把失敗歸因于内部的、穩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學生會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自我感覺。

習得性無力(助)感簡稱無力感,指由于連續的失敗體驗而導緻個體産生的對行為結果感到無力控制、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态

根據歸因理論,學生将成敗歸因于努力比歸因于能力會産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

  • 努力而成功,體驗到愉快;
  • 不努力而失敗,體驗到羞愧;
  • 努力而失敗,也應受到鼓勵。

因此,教師在給予獎勵時要強調内部、穩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引導學生進行正确歸因。

成敗歸因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韋納的歸因理論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根據學生的自我歸因可預測其此後的學習動機。

因為歸因促使學生從了解自己到認識别人的過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進自身的成長。

長期消極的歸因不利于學生的個性成長,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反饋的作用,并在反饋中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幫助學生正确歸因,重塑自信。

韋納發現,在師生交互作用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自己成敗的歸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試分數的高低為基礎,而是受到教師對他的成績表現所做反饋的影響

自我效能感理論

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受行為的結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響。

行為的結果因素是強化,行為的先行因素是人在認知到行為與強化之間的依随關系之後産生的對下一步強化的期待。

期待包括結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 結果期待是指人對自己的某一行為會導緻某一結果的推測。
  • 效能期待是指人對自己能夠進行某一行為的能力的推測或判斷,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夠成功地進行帶來某一結果的行為。

2.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有多方面的影響:

①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以及對活動的堅持性;

②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态度;

③自我效能感不僅影響新行為的習得,而且,影響已習得行為的表現;

④自我效能感還會影響活動時的情緒。

3.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

①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這一效能信息源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最大。

②替代經驗。

③言語暗示。

④情緒喚醒。

4.自我效能感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應該從培養正确的自我概念入手。

方法包括:

①創造條件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②為學生樹立成功的榜樣。

學習動機的培養

(1)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習動機的産生;

(2)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3)幫助學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4)培養學生努力導緻成功的歸因觀;

(5)培養對學習的興趣;

(6)利用原有動機的遷移,使學生産生學習的需要。

學習動機的激發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維持好奇心。興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動機最為核心的成分,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内部學習動機的基礎。

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有:

①問題要小而精;

②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相關;

③要有适當的難度;

④要富有啟發性。

(2)設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真題對接

1.(單選)一個人認為自己考試失敗是因為試題太難、太偏,這種歸因屬于( )

A.外部、不可控和不穩定歸因

B.外部、可控和穩定歸因

C.外部、不可控和穩定歸因

D.外部、可控和不穩定歸因

答案:C

2.(單選)根據成就動機理論,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選擇的任務的成功概率為( )A.25% B.50%C.75% D.100%

答案:B

3.(多選)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韋納的歸因模型,如果一個人在某項任務失敗後,對以後的成功仍然抱有很高的期望,則他對失敗的歸因可能是( )

A.努力不夠 B.能力太差

C.任務難度太大 D.運氣不好

答案:ACD

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的概念及特征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有關學習過程的複雜的方案。

學習策略的特征:

(1)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标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

(2)學習策略是有效學習所需的;

(3)學習策略是有關學習過程的;

(4)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訂的學習計劃,由規則和技能構成。

學習策略的種類

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三種。

教育心理學考試必背大題(教育心理學高頻考點)2

元認知

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于1976年在《認知發展》一書中首先提出了元認知的概念。

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即個體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與調節,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

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

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有:主體性原則、内化性原則、特定性原則、生成性原則、有效監控原則、個人效能感原則

真題對接

1.(單選)()不屬于元認知策略。

A.計劃策略B.監視策略C.組織策略D.調節策略

答案:C

2.(單選)青青在背誦英語短文時,不斷自我提問以檢查背誦效果,随時采用修正策略,加快記憶,這屬于()

A.精細加工策略B.組織策略

C.元認知策略D.資源管理策略

答案:C

3.(單選)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向他人求助。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A.認知策略B.精細加工策略

C.元認知策略D.資源管理策略

答案: D

學習遷移

學習遷移的概念

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遷移廣泛存在于各種知識、技能、行為規範與态度的學習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即是典型的遷移形式。

遷移的分類

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遷移分為正遷移、負遷移和零遷移

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向,遷移分為順向遷移、逆向遷移

根據遷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遷移分為水平遷移、垂直遷移

根據遷移内容的不同,遷移分為一般遷移、具體遷移

根據遷移的程度,遷移分為自遷移、近遷移、遠遷移

根據遷移的途徑,遷移分為低路遷移、高路遷移

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機制的不同,遷移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重組性遷移

早期的遷移理論

形式訓練說

遷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訓練而發展的結果;

相同要素說

桑代克認為,隻有當兩個機能的因素中有相同要素時,一個機能的變化才會改變另一個機能的習得;

概括化理論:

賈德指出,一個人隻要對自己的經驗進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從一個情境到另一個情境的遷移。其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擊靶”實驗,是概括化理論的經典實驗;

關系理論

苛勒認為,遷移是學習者對情境中各種關系的理解和頓悟,其所做的“小雞覓食”實驗是支持關系轉換說的經典實驗。

當代的遷移理論

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奧蘇貝爾認為,認知結構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穩定性強就能促進對新知識學習的遷移;

産生式理論

兩項任務之間産生式的重疊越多,遷移量越大;

情境性理論

格林諾等人認為,遷移在于如何以不變的活動結構或動作圖式來适應不同的情境。

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

(1)學習材料的特點;

(2)原有的認知結構;

(3)對學習情境的理解;

(4)學習的心理準備狀态;

(5)學習策略的水平;

(6)智力與能力;

(7)教師的指導。

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方法

(1)改革教材内容,促進遷移;

(2)合理編排教學方式,促進遷移;

(3)教授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遷移意識;

(4)改進對學生的評價。

真題對接

1.(單選)“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這種現象在教育心理學上稱為( )

A.遷移 B.同化 C.順應 D.模仿

答案:A

2.(單選)苛勒用以說明“關系轉換學習遷移理論”的著名實驗是( )

A.黑猩猩與香蕉 B.小白鼠取食

C.小雞啄米 D.鴿子轉圈

答案:C

3.(單選)學會“牛”這個字後,有助于寫“犇”。這種現象屬于()

A.一般遷移B.水平遷移

C.具體遷移D.垂直遷移

答案:C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