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和藩王的名字都來源于《皇明祖訓》,雖然是一成不變的老古闆,但仍有很強的借鑒意義。現代父母為孩子起名字也經常抓耳撓腮、難以定奪,不如來借鑒一下古人的命名法則。
朱元璋對于後代,首先規定了各兒後裔的中間一字,即輩分。這個一查便知,不需贅言。接着他按照五行相生的規律把後代的名字偏旁都定好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由此周而複始,循環不斷,于是乎,朱棣(朱元璋兒子輩的都是木旁)後代,依次就是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哪些是父死子繼,哪些是兄終弟及一目了然。朱棣往下的輩分也分外清楚,“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那麼,起名有何值得借鑒之處?父姓 母名(其中一字) 五行某字就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可搜索古詩)。
明朝的藩王們,數以十萬計,也逃脫不了前述的起名法則,以至于現代有人說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很多字其實老朱他早已用過了,字雖生僻,也有好處,譜系分明,昭穆有序。
這個值得嘗試和借鑒的法則,是不是可以“拿來主義”一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