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萌
一、 民生科技的戰略要義
人民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沒有人民的生存與發展就沒有社會的産生與進步。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福祉,民生科技不是“高高在上” 的,而是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的“民生科技”發展才堪稱戰略要義。
(一) 民生科技産生與發展是科學發展觀下的必然結果
民生科技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以廣大人民的需求為根本,發展科技為人民服務。民生科技離不開人的活動且對人的生存與發展提供物質保障,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民生與科技,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二者之間内在具有一緻性,從“工業科技”到“民生科技”是在唯物觀基礎上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從而減輕科技的消極風險。
(二) 民生科技發展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制度、社會結構與思想觀念不斷發展變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标随之而來。民生科技的發展密切關注民衆的需求,例如:民生科技在滿足人民穿衣需求之外更注意衣服的質量與款式;在滿足溫飽的小康社會下更加注重食品的綠色與安全;人民“居由定所”下更加注重安全與衛生,養老從滿足基本生存向頤養、康養發展。民生科技的發展保障民衆的公共安全,營造“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環境。促進資源共享,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三)民生科技支撐社會經濟的發展。民生科技對國家社會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例如我國著名院士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使全國人民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使中國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再如德國的民生科技,傳真機的發明和在世界範圍内的傳播與使用。上述例子無不證明了民生科技解決産業的總體需求,經濟産業優化升級,支撐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民生科技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福利群衆,推動社會進步,所以民生科技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對社會和諧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二、民生科技的支撐維度
民生科技的框架體系是一個有機系統,包含四大維度,即科技資源維度、公共服務維度、技術支撐維度、科技産出維度。各維度之間呈相互促進的關系,具體關系如下圖所示:
1.科技資源維度
科技資源作為資源範疇的一個分支,是指在科技活動中投入的各種資源要素的集合。其含義也存在着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科技資源是指能直接或間接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從而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切資源,既包括一般意義上的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勞動力、資金、設備、科學技術存量信息等,也包括對科技活動賴以支撐的科技組織資源、科技市場資源、制度環境資源以及傳統文化資源等;狹義的科技資源指科學技術活動中投入的各項要素,包括科技人力資源、科技财力資源、科技物力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從事科技研究開發的專業人員及其他為科技研究與開發服務的人員)、财力資源(科技研究與開發經費即R&D經費)、物力資源(用于科技研究與開發活動的實驗室、科研儀器、設備等)。
2.技術支撐維度
我們可以對民生科技的技術支撐定義如下:民生科技的技術支撐是以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為主體,基于民生的需要,通過選擇技術路線,形成能夠支撐民生發展的主要技術體系。在分析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和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将民生科技的技術選擇路線概括為:一是以數字技術為載體的共性技術選擇路線;二是保障人的生命為重點的健康科技選擇路線;三是滿足民生對食品營養、安全、健康、方便要求的安全技術選擇路線;四是以環境修複和改善為目标的環保技術選擇路線。
(1) 路線1:選擇以數字技術為載體的共性技術主導21世紀發展的潮流。
民生科技作為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一種新業态,當然也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推動。其主要原因在于數字技術是共性技術。以信息技術作用于民生科技為例, 一方面,數字技術的先導和關聯等特性,促進了民生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信息和技術的開放性,使高科技企業在生産過程中,能夠實現在前者基礎上的二次性技術創新,如控制自動化、技術集成化等,而這些二次性技術創新不僅保證了産品的質量,而且降低生産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産率。因此,在民生科技的發展過程中,必須從戰略的高度,重視數字技術的選擇。對于服務民生來說,數字科技主要指科學數據、科技信息的共享程度和信息化的發展程度。如方便民衆的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方便查找資料的數據庫服務,以及為就業、創業提供信息服務的技術,都屬于數字科技的範圍。
(2)路線2:選擇保障人的生命為重點的健康科技。
健康科技指與人民群衆健康狀況息息相關的科學技術。健康科技的作用有三:首先,健康科技通過自主創新,推動與健康相關的科學發展,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應用,直接謀取人類的健康福利。其次,發展健康科技的工具手段是各種現代科學技術,它既包括各種疾病預防控制技術、診斷治療技術、公共衛生技術、婦女兒童保健技術、食品營養安全技術等不斷成熟應用的科學技術,也包括近年來不斷快速發展的生物信息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納米技術、胚胎幹細胞技術、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等高新技術,通過應用成熟的技術手段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技術的有效轉移,也通過高新技術的交融集成,創造出大量的創新性成果和新技術。第三,無論是直接的技術應用還是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都将推動疾病診療水平和衛生技術服務能力的提高,從而滿足人類實現自由發展對健康的需求。因此健康科技的發展目标與保障、發展人的健康權相适應,最終實現人的健康福利,因而與民生科技的價值判斷标準相符。重點選擇的技術有:疾病發病及快速診斷---主要是選擇重大及感染性疾病、具有重大威脅的新發傳染病,包括動物傳染病及人畜共患疾病,開展其發病規律、緻病機制、疫苗研發和有效藥物篩選的研究,發展快速診斷技術,實現及時救治與預防;二是重大疫情、職業危害快速救治及康複技術——主要是加強對疾病及影響疾病變化的社會、自然因素、生存環境的衛生安全狀況等情況的監測和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研究如何盡可能對一些重大疾病的發展趨勢做出較為準确的預測預報,以及在重大疫情發生後如何能做出快速反應、對事件進行快速處理的技術;三是重大疾病新型診療技術——主要是從國家目标和國民健康需求出發,選擇人口與健康領域重大醫學科技問題和重大疾病防治問題,加強生物技術和中醫藥技術在重大疾病診治中的應用,開發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新技術;四是人體狀态監測與疾病診療技術——主要是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以預防技術為主線,加強人體狀态監測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五是生物制藥關鍵技術——生物制藥作為生物技術産業發展的主導力量,一直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近幾年,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加強了對生物藥物産業的投資,以期搶占未來生物技術發展的制高點,我國應利用目前的優勢條件,優先發展生物技術藥物(包括疫苗)及制備技術,高通量篩選技術,生物技術藥物安全技術藥效評價技術;六是中醫藥研究技術——目前,我國中醫藥臨床實踐所應用的診療技術幾乎還停留在原來的水平,研究開發的現代中醫藥診療技術沒有被行業認可并得到推廣,缺乏中藥複方特點的技術規範和标準, 如何按照中醫學理論觀念去發展中醫現代技術是中醫藥發展面臨的關鍵;七是藥物發現及制備技術---目前,藥物發現和制備正處于一個新的階段,新技術不斷得到應用。充分發揮我國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方面的優勢,開發新的藥物發現及制備技術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關鍵;八是數字化醫學影像技術--目前,數字化醫學影像技術已經向功能成像方向發展,醫學影像技術的數字化、網絡化和綜合化将推動遠程醫學、急救醫學和社區醫學的發展,影像處理技術與計算機技術融合所産生的虛拟技術,将成為信息時代醫學教育、科研和醫療的新型手段。
(3)路線3:選擇以食品營養、安全、方便為要求的安全技術
安全科技,是指保障人民生産生活安全、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科學技術。如重大生産事故預警與救援、食品安全與出入境檢驗檢疫、生物安全保障、突發公共事件防範與快速處置、重大自然災害監測與防禦等技術,都屬于安全科技。無論是直接的技術應用還是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安全科技都将推動生産生活安全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從而滿足民衆對安全與質量的需求。重點有二:一是食品制造關鍵技術。主要是農産品深加工與綜合利用技術,開發新型食品,加強對傳統食品工業進行改造,以滿足民衆對食品營養、安全、健康、方便、快捷的要求,形成從土地到餐桌的産業鍊條;二是農産品質量控制與檢測技術。主要是農産品質量安全控制與檢測技術研究,建立簡便、快速、準确的農産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實現農産品生産的全程質量控制,控制農業環境污染,改善農業生态環境,提高農産品質量和産量。
(4)路線4:選擇以環境修複和改善為目标的環保技術
随着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環境中有害物質大量增加, 環境質量也不斷惡化,這對我國的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影響。其主要體現為水污染、耕地減少、沙漠擴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種滅絕等生态環境問題。而造成環境不斷惡化的原因,從技術選擇的角度來說,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由于技術落後,導緻資源利用效率低,資源消耗高,廢棄物排放量不斷加大;二是由于技術片面追求生産效果,忽視了技術對生态環境的破壞作用,導緻環境惡化。如化學農藥的使用,一方面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提高産量;另一方面過多的使用會導緻産品污染,威脅人類的健康。因此,我國需要對以前的技術進行重新設計,将環境成本納入到創新過程中,依靠環保科技節約資源和能源,減少廢棄物排放,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民生科技發展中,環保技術己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水污染處理技術、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而是依靠信息、生物等高新技術改造下的節能、節水和資源回收利用技術以及一些生态技術。環保科技,作為環境保護與科技發展之間連接的紐帶,既順應了現代社會治理環境問題的趨勢,又是環境保護的重要依賴手段,這有利于資源的綜合利用和自然生态保護。與此同時,環保科技還有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有二:一是節能、節水和資源回收利用技術;二是生态技術。
3.公共服務維度
民生科技的公共服務主要包括政策保障體系、創新服務平台、知識産權體系。
(1)政策保障措施體系。包括民生科技規劃、采購政策、激勵措施、稅收優惠等方面,通過加強政策的宏觀導向,積極提升科技服務民生、發展民生的能力。
(2)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建立完善服務于科技創新的情報信息服務平台、實驗基礎平台、科普服務平台等公共科技服務體系,發揮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的協同作用,充分調動其參與民生科技、建設民生科技、增進民生福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知識産權服務體系。
科技創新需要保護創新者利益,保護創新者利益就必須依靠知識産權制度。通過不斷優化完善知識産權制度以及提高知識産權機構服務科技發展的能力,激勵科技工作者開展創造性科技活動,增強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知識産權公共服務體系強調知識産權政府管理部門的服務職能,使用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創新服務載體和服務形式,豐富服務産品和服務内容,滿足人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直接需求,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運行體系。它貫穿于知識産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及創造财富的全過程。知識産權信息服務是所有相關服務的共同基礎。從科技的角度看,服務體系重點是科技孵化服務、生産技術交易服務、科技風險投資
4.科技産出維度
科技産出主要包括科技成果、生态效應和社會效應。科技成果主要指重大科技成果數量、專利申請與批準數量、技術合同成交量、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專利申請與批準數量代表一個地區的科研活力;重大科技成果數量體現科研的質量水平,它們反映科學研究成果取得知識産權的狀況和該地區的發明實力;技術合同成交量、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體現技術市場化能力,反映出民生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民生科技産出還包括生态效應和社會效應。生态效應主要包括工業污染治理投資額、工業廢水排放達标率、“三廢”綜合利用産品産值、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在社會效應方面,目前人們對社會關注的重點主要是就業、平等、福利等方面。這三個方面内某些與民生科技 相關的指标的變動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民生科技支撐是否有效。社會效應指标包括:民生科技所帶來的就業增長率、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大專以上受教育人口比例增長比例、文教衛增加值重、社會保障覆蓋率等指标。整個民生科技的體系框架如下圖所示:
二、民生科技的多元化特點
1.需求層次。傳統技術創新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市場需求的拉動,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而民生科技創新的動力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市場需求牽引,市場需求對技術創新産生重大影響,直接決定企業技術創新的方向,同時,企業資金實力以及研究開發能力也是影響技術創新的重要要素;二是政府為了促進社會發展,需要更好地滿足民衆的公共科技需求,為民衆提供更好的科技公共品。
2.主體層次。傳統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企業主要享受創新的收益。民生科技的技術創新主體主要是企業,但在某些環節領域,需要政府、公益類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中介等多主體參與,而且受益者也是包括企業、政府、民衆等在内的多主體。尤其是民生産品中的某些科技公共品和服務,其具有較強的非營利性和公益性特征,對整個社會産生正的外部性,但營利性機構往往不願意進入。因此,政府在民生科技的發展中,尤其是在創新鍊條的研究開發環節要起到引導、推動、組織的主導作用。政府可以直接管理公益類科研院所進行研究開發,或者委托營利性機構進行生産,然後購買社會公益類産品提供給大衆。公益類科研機構是民生科技創新的執行主體之一。在發達國家,政府是公共科技的組織者,一般情況下,公共科研機構是公共科研創新的主體,政府支持的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是重要補充。雖然,由于部分民生科技産品屬于公共品,企業的作用有所弱化,但作為國家創新體系中最主要的創新主體,企業在民生科技的創新中,尤其是在創新鍊條的生産環節仍處于核心主體地位。同時,在科研活動本身有利可圖時,企業研發機構也會接受政府和公益類科研院所的委托從事公益類科研活動。高校在民生科技創新中,主要任務是從事教學活動或從事基礎性研究,承擔政府或企業委托的民生科研任務。科技中介機構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主要作用是從事民生科技成果的擴散,使大衆能夠及時、廣泛、便捷、充分地享受到民生科技成果帶來的恩惠。因此,民生科技主體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個主體。
3.目标層次。與一般的科技創新相比較,民生科技更多地涉及不同個體與群體的利益分配、價值取向與倫理訴求,必然要更深地關涉個體與群體、局部與整體、當下與長遠的各種利害關系的互動、選擇與權衡,發展具有多維目标。近年來的三聚氰胺、黃金大米等事件表明,民生科技應優先考量科技、社會與生态的協同。惟其如此,民生科技才可能成為民有、民享的創新活動。綜上所述,民生科技的創新體系具有“三要素、多元化”的特點。
三、民生科技的運行機制
民生科技的運行機制主要包括動力機制、評價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四個方面。“四個機制”是有機的統一體。其中,動力是核心,評價是關鍵,激勵是引導,保障是條件。這裡,保障和激勵都屬于政策手段,政策起主導作用。它們共同構成了民生科技的運行機制架構。詳見下圖:
1.民生科技的動力機制
科技活動總是行為主體在一定動力的支配下展開的,民生科技的創新也不例外。從系統的角度考察, 民生科技的動力是多重要素并存。這些動力總體上分成外部動力與内部動力。外部動力是指那些存在于外部,對民生科技創新産生較大影響的因素,如社會需求動力;内部動力是指存在于内部,對民生科技創新産生内驅力的因素,如科技供給動力與市場利益動力。
(1)社會需求動力。縱觀科技史,科技創新實質上是對社會需求的響應。民生問題不斷解決而又次第出現,成為影響人類進步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成為民生科技創新的不竭動力。當前,科技與社會的交融日益深化,兩者在相互促進、交融的過程中支撐和引領民生科技發生深刻的變革,不僅使得傳統産業在産品生産環節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拓展出新的品種,而且對民生科技産品的接受和消費方式産生深刻影響,有效地引導和開發出新的消費需求。
(2)科技供給動力。科技供給是不同社會曆史時期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也是科技自身發展規律外化的重要成果。對科技供給産生影響的因素有:科技人員的數量與結構、科技信息、現有民生科技産品的結構與市場以及科技資源。
(3)市場利益動力。民生科技毋須回避市場的利益驅動機制,在一定領域裡也有必要适當引入市場機制,運用市場杠杆推動民生科技創新,在一定領域内實現民生科技創新産品商品化,既使廣大民衆能夠從市場經濟供給中獲得滿足,又将增加民生科技企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此外,科技與經濟結合、實現民生科技創新成果的産業化經營,也是獲取經濟效益、有力地推動民生科技發展的重要路徑。
2.民生科技的評價機制
民生科技創新的“新”決定了單靠社會認同或市場機制是不能直接判斷其價值的,因為它是社會中、市場上從未有過或第一次出現的,而且成果創新程度越高其價值就越難判斷。建立一個由科技成果評估、法律、投入、推廣等多個專業機構組成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具有現實意義。民生科技評價是指根據某種目的和要求,将民生科技某項工作或結果分成不同等級的過程,它是對民生科技創新行為和過程的評估和認定。民生科技具有投入大、風險大、協調關系複雜等特點,因此,應重視評價機制平台的建立和實施,以确保民生科技創新成果價值得到科學判斷。目前,民生科技評價離真正完善的評價機制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評價制度不健全。當前政府對民生科技創新資源配置的政策法規、方法手段以及創新成果評價的機制、手段的規劃安排設計不夠。二是評價組織不健全。目前,科技中介組織發育不全,“官辦”、“半官辦”色彩濃厚,規模偏小,實力薄弱,數量總體不足,很難開展大的活動。政府對科技中介的規劃、調控和引導還不夠,尚未形成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局面。三是評價系統性不強。對民生科技系統往往是重技術指标評價,輕經濟評價和系統的綜合評價。四是評價不規範,缺乏科學的評價标準和評價方法,甚至于把可行性研究變成“可批性”研究。因此,建立一個系統、科學的民生科技評價機制顯得十分重要而緊迫,重點有四: 其一,在評價中重視社會效益。不能片面追求效率,如以效率為第一績效目标,則極易誘導民生科技主體注重短平快薄的科技項目,而忽視真正有價值的、社會效益顯著的項目;同時,不能将直接産出和成果視同于績效,産出和成果隻是績效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二,建立評價制度與評價文化。科技管理部門應把評價作為決策的重要環節,充分發揮評價在決策和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評價文化。其三,建立和完善評價機構,造就一支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高水平評價隊伍。制定一套科學系統的評價人員的任職資格、從業條件的規範體系指标。 其四,明确評價對象和評價内容。民生科技的評價對象應該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區域民生科技的綜合評價、民生科技專項計劃的綜合評價、民生科技技術與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的選擇評價、民生科技政策實施的績效評價。具體見下圖:
3.民生科技的激勵機制
民生科技的政策激勵機制,是要通過政策引導作用,充分調動民生科技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民生科技的發展進程,确保民生發展目标的順利實現。主要包括:
(1)專項計劃激勵
①專項計劃的實施,對于民生科技的産權目标、組織機構目标、技術目标、運行機制目标的實現都會産生重要的影響。主要有:
a.民生科技共性技術的協同創新項目。共性技術是民生科技技術發展的突破口。可以根據民生科技建設的需要,選取一些急需開發的共性技術項目,由政府部門和研發機構共同出資,整合各方面的科研資源,聯合攻關。
b.民生高科技成果的産業化扶持計劃。可以選取一些應用前景廣闊的民生項目,由政府部門出資,資助高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使之盡快實現産業化。
c.民生科技企業的信息化改造計劃。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傳統的民生科技企業進行必要的信息化改造,選取一些有前途的企業給予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扶持,使它們能夠滿足民生創新需求。
d.國外民生關鍵技術引進、消化與再創新項目。對于民生發展比較關鍵的引進項目,可以由政府提供一定的配套資金和科研力量,盡快消化、吸收、再創新,以盡快形成産品和技術優勢。
e.重大民生創新成果的獎勵基金。對于某些重大的民生科技發明成果,由政府給予一定獎勵,以鼓勵創新行為,激發創新熱情。也可用于民生科技研發機構的專項資助項目。
f.鼓勵民生科技企業建立研究中心,以鼓勵企業參與民生科技的研發,同時也培養他們的研發能力。
g.民生科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的資助計劃。對于民生科技關鍵技術的創新,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牽頭、組織相關專家聯合攻關,由政府出資招标,以增強民生科技的技術原創能力。
(2)稅收激勵
稅收影響民生科技創新主要是通過降低創新成本來完成。由于稅收政策具有普遍性的特點,對政策優惠對象即具體的創新項目,往往在政策上沒有過多要求,民生科技主體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自主選擇,凡是符合稅法規定的都可以享受稅收的減免,在這一點上相對于政府指定項目和财政補貼政策來說,創新主體具有更多的自主權,政策也具有更多的非歧視性。 由于稅收政策直接降低創新項目的邊際成本,一般認為不會對社會資本的投入産生替代效應。當創新資金供給彈性為零的時候,降低政府的稅收讓渡也并不能激勵創新主體增加創新投資,也就是說在科技投入價格過高的情況下,政府稅式支出對社會創新投資的替代效應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稅收政策對主體的 創新項目結構也能産生較為明顯的影響。在政策上擴大科技資金投入往往與應納稅所得額的抵免相互對 應,因此稅收政策更能激勵那些在短期内産生盈利的創新項目,而對于具有較高社會回報的長期研究性的 民生科技項目則不受青睐,而這類創新激勵的政策工具往往不能對社會産生過多溢出效應。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對于那些具有較高社會回報或的民生科技項目仍然需要财政的直接政策支持,在基礎研究領域的政府補貼等财政支出政策不會對真正的科技創新研發投入産生擠出效應,因為在項目的選擇上兩者的資金屬于非同質的,因而稅收政策與财政直接支出在作用範圍上具有互補性。
(3)知識産權激勵
可能有人會認為,知識産權保護的隻是科技水平高的一方,而不保護科技水平相對低特别是民生科技這樣以推廣普及為方向的一方。事實上,知識産權保護的目的是要促進全社會的科技創新,所以知識産權保護還設置一些規則,以利于落後者通過科技創新趕超先進者。譬如,在醫藥産品研制中臨床第一優先權的使用,即在美國的一個企業,它的新産品還沒有得到 FDA 批準前,中國另一家企業已獲準進入臨床階段,那麼當美國企業的新産品獲得 FDA 批準後,己進入臨床階段的中國企業仍有機會獲得中國藥監會的批準。這是為了在一家企業的産品研制己經取得領先但最終尚未成功時,鼓勵其他企業仍然進行研制以确保産品研制成功。因為一家企業在産品研制過程中一時的領先并不代表它一定成功,如果沒有臨床第一優先 權的使用,又會使後進者感到風險太大。所以知識産權保護也是鼓勵和保護科技水平暫時落後者的利益的。制定合理的知識産權保護規則,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民生科技創新水平。
4.民生科技的保障機制
民生科技具有準公共性和外部性,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法規體系提供保障。在整個民生科技體系中,政策保障機制處于基礎的環節。民生科技的政策保障機制要點是:
(1)民生科技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對民生科技的促進作用,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政府資助的民生科技創新活動能夠産生學習和培訓的效應,使社會能夠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識從而提高社會整體創新效率;二是政府用财政資金建設的創新配套設施、設備以及建立的科技創新團隊,能夠使創新活動以較低的成本進行;三是政府的創新采購代表着民生科技産品的公共需求與市場中的私人需求所形成的商品與服務雙重疊加,同時在政策上的傾斜與保護措施也使民生科技産品的預期邊際收益率提高。财政資助民生科技創新活動在技術水平和市場信息方面有着較為明顯的溢出效應,這種溢出可以提高預期邊際回報率;而政府研究機構以及其他非盈利機構的研究可以促進知識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發展,同樣具有溢出效應,這些創新成果在商業領域中運用可以提高民生科技産品的整體收益。财政撥款、政府采購、政府風險投資及其配套措施,構成了民生科技創新系統中的财政要素。
①财政要素之一:财政撥款
财政撥款應主要用于支持市場機制不能有效解決的包括民生科技在内的公共科技活動;同時,通過财政撥款,增強政府投入,調動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的能力。民生科技财政撥款的重點領域有四:一是支持民生科技的重點研究項目或者研究主體,推動這一領域的關鍵研究。其大多數沒有直接經濟效益,但卻是其他創新活動包括民生科技創新得以展開的基礎。有些國家的政府實驗室就是為此設立的。二是推動民生科技共性技術的研發,共性技術可以促進科技進步,為民生科技提供技術基礎。三是社會收益大的技術創新。有些社會收益大的技術創新,如醫療、農業、水電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其社會收益大,應當由政府積極推動,以增加社會福利。四是建立民生科技知識基礎 設施。技術創新依賴基礎設施,如交通、通訊、媒體、标準化等,這些具有公共特征的商品,隻能由政府去完成。
②财政要素之二:政府采購
政府采購政策,為創新成果提供了需求市場,在促進創新項目資金回流的同時,預示民生科技項目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有利于創新項目獲得低成本的商業融資;同時政府采購所形成的大規模市場,也降低了分攤到單位創新産品的資本成本,形成規模采購——單位成本降低——更大規模市場的良性循環。政府采購民生科技産品的力度在加大。
③财政要素之三:風險投資
為加快民生科技的發展,政府應該積極完善風險投資的政策體系,對于以服務惠民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加大扶持力度。一是通過不定期向銀行推薦重大民生科技成果項目,獲得貸款的,給予貸款貼息支持,同時引導商業銀行開展民生科技項目貸款以求擴大間接融資。二是鼓勵民生科技企業收購、兼并或參股、控 股中小型科技企業,積極扶持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融資,以求增加直接融資。鼓勵國内外組織和個人依法設立創業投資公司、風險投資機構或信用擔保,允許社會資本以獨資、合夥、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種方式創辦風險投資機構或信用擔保機構。三是科研單位以擁有高新技術成果的重點科室(實驗 室)為龍頭,吸引企業或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通過轉讓、聯合開發和折價入股等方式加強同具有經濟實力 的民生科技企業、風險投資機構、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的合作,把确有開發價值的技術成果全面推向市場。 四是建立民生科技開發風險基金。政府和高校科技開發部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科技開發風險基金,建立自己的中試基地,選擇一些優秀的科技成果,利用自己的力量組織中試,以促進民生科技成果的轉化。五是建立民生科技的風險評估體系。通過制定科學的評估程序,建立風險投資的綜合評價體系,以便在一定程度上識别風險和控制風險。
④财政要素之四:政策配套措施
第一,建設國家民生科技研究基地。對于事關國計民生、且水平較高的公益類科研機構可作為民生科技研究基地的建設試點。此外,部分技術開發類科研機構承擔着大量公益科技研究任務,對于這類機構中主要從事民生科技研究的部門也可進行國家基地建設的試點。各個地方也應根據改善民生和社會發展的不同需要,設立相應的地方性民生科技研究基地,在财力物力等方面予以支持。
第二,建設民生科技示範區。政府建設民生科技示範區,較少交易成本,加強民生科技産業鍊内各企 業的溝通與合作,建立科研、生産、物流等于一體的民生科技示範區,提升區域民生科技的創新能力。
⑤民生科技的成果轉化法規體系
政府科技管理部門應結合民生科技的實際,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和技術實施轉化的政策法規體系。研究制定《民生科技成果與技術實施轉化條例》,主要内容應包括:民生科技成果與技術實施轉化含義、轉化方式、權屬及利益分享、保密及解密的法律責任等,依次調整和規範民生科技成果與技術實施轉化過程中各方的關系,保證民生科技成果與技術能夠得到最充分的使用,發揮最大的效益。
⑥民生科技的人才政策
建立新的科研評價标準,最主要的就是對科技成果評價的标準要從單純的學術标準轉向多元的學術— 社會—經濟的評價标準,要使科技人員的自身價值得到體現,要從重成果轉向重成果與轉化并舉。在評價一個科技人員的學術水平時,應該把科技創新能力、成果轉化能力、市場參與能力和經濟效益獲得能力等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标。同時,應改變過去重物輕人的制度安排。科技經費當中,我國的人員經費所占的比例很低,大約 20%,遠遠低于 40%~60%的國際平均水平。大量的研究經費用于固定資産投資,不能用于人才本身,而固定資産投資又因為缺少有效的共享機制造成很多浪費。民生科技必須人才戰略現行,促進科技人才與科技項目、科技條件的有機結合;通過人才新機制,集聚知識要素、技術要素與資源要素,真正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應有的支撐作用。
(陳開萌 深圳市養老服務業協會會長)
2022年10月12日星期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