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入詩入詞在唐詩宋詞中常見。
唐人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張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圖片鳴謝網絡
杜甫的“颠狂柳絮随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宋人蘇轼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黃庭堅的“佳節清明桃花笑,野田荒冢隻生愁”;
陸遊的“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秦觀的“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圖片鳴謝網絡
桃花在中國文化中含義多層。首先代表春天來了,“桃花春色暖光開”;其次代表青春愛情,“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再次代表逃避世俗,“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桃木還與道教有關,可以辟邪,“總把新桃換舊符”。
圖片鳴謝網絡
唐代詩人崔護(?-831年),字殷功,博陵(今河北保定)人,是博陵望族崔氏後人。貞元十二年(796年)進士及第;大和三年(829年)為京兆尹,後任禦史大夫,嶺南節度使。按說這人生經曆已算豐富,但就是少見于正史記載,有關他的事迹多是民間傳說。
崔護有一首詩,隻四句,卻比人紅,涉及桃花: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名《題都城南莊》,我看還不如就叫“人面桃花”呢!知道這詩的人大都不知道詩的名字,嚴格說這詩的名字是後人根據故事後加上的,并不是崔護詩的原題。
崔護是博陵人,“資質甚美”,這裡的“資質”指姿态容貌。但他“孤潔寡合”,很難與人溝通交往,按今天的話說,情商不高。
圖片鳴謝網絡
有一年清明,崔護自己一個人到都城長安南邊遊覽,遇到了一戶人家,占地不大,大概隻有一畝地,花草叢生,也看不見人。
圖片鳴謝網絡
崔護叩門很久,剛準備離開,有一位女子隔着門縫偷看,并問了一句:誰呀?崔護先自報姓名,然後說:大好的日子,我一個人獨自看看春光,由于喝酒口渴,能不能給口水喝?女子開門端來一杯水給崔護,讓他坐在院中的馬紮上、原文是“設床命坐”,而自己卻一個人倚在一棵正開着花的小桃樹上,含情脈脈地看着崔護。
圖片鳴謝網絡
這女子“妖姿媚态、綽有餘妍”,崔護看着美人,不知說什麼好。兩人相互看着,許久,崔護隻好告辭,女子将他送到門口,好像一肚子話沒說就返回屋裡。崔護一步三回頭地回了城,此後一年的時間裡他再也沒有來過。
圖片鳴謝網絡
第二年清明,崔護一下子想起去年的事情,“情不可抑,徑往尋之”。結果是一切如故,隻是大門鎖上了。崔護想了想,就在大門的左扇門寫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圖片鳴謝網絡
詩是按故事順序叙述的。前兩句就是去年發生的一切,精彩的描述是“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句詩是崔護将去年的相遇提煉而成,“人面”即女子,桃紅乃隐喻。
南朝梁有個詩人叫劉遵,寫過绮麗的宮體詩,其中就有“鮮膚勝粉白,曼臉若桃紅”之句,這就讓“人面桃花”一語雙關,隐喻極深。
後兩句是崔護今年的感受,事隔一年,再次造訪不遇,頓生幾分遺憾,好在隔着院牆看見盛開的桃花依舊。崔護真實的故事就到此結束了,如果沒有後來的故事,估計這首詩就淹沒在唐代詩詞的大海中。
圖片鳴謝網絡
但孟棨的故事後續續的好。幾天後,崔護又去了城南:“複往尋之”,忽然聽到院裡有哭聲,然後問怎麼回事?一個老者問:你是不是崔護?崔護點頭,老者笑:是你殺了我的女兒。
崔護聽了,驚得說不出話。老者繼續說:我女兒都十五歲了,成年了,知書達禮,就是沒找到合适的人家。去年你走後,她天天恍惚若有所失,前幾天出門回來時看見門上的題詩,進門就病了,然後幾日水米不進,死了。
圖片鳴謝網絡
老者接着說:我老了,就這麼一個女兒,遲遲未嫁的原因就是想遇見個好人,将來把終身托付給他。可今天不幸死了,這不是你害死的嗎?老者又扶住崔護大哭,崔護十分感動,就問老者:我能進屋看看她嗎?然後二人進屋,女子額在床上,崔護上前扶起女子的頭,放在自己大腿上,哭着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啊!哭了沒多一會兒,女子睜開眼,僅半天就完全康複了。老者乃改大悲為大喜,最後将女兒許配給了崔護。
圖片鳴謝網絡
孟棨在《本事詩》裡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憑感覺,故事後半段是續上的,無論加何,算是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習慣,皆大歡喜。
詩歌的文化力量在中華文化史上毫無争議位列第一。自先秦的《詩經》起,先賢們就知道“不學詩,無以言”,這甚至與“不學禮,無以立”并列。
“人面桃花”的詩與故事一道,形成了唐詩的一道風景。崔護以一首小詩名揚天下顯然不是偶然,因為詩中包含了太多的民族情感和生存理念,國人願意将其中有關女子的部分發揚光大。
桃花,一種普普通通的花卉,因人們賦予了它文化内涵,在某些時刻迸發巨大的能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