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朋友不必和水果“一刀兩斷”。但是由于大部分的水果中都含有糖分,我們的糖友們還是要精挑細選。如何在不升高血糖的情況下吃水果也就成了一門學問,小D醫生為廣大糖友們奉上獨家水果食用秘笈,幫你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1份可食用的水果清單糖尿病患者在選擇水果時,要充分考慮影響人體血糖的三個指标:含糖量、血糖生成指數(GI)和糖負荷(GL)。這其中,GL值尤其關鍵。
● 含糖量
一般指單位質量的可食用品部分所含糖分的比重。含糖量<10%為低糖水果,含糖量10%-20%為中糖水果,含糖量>20%為高糖水果。
低糖水果:
西瓜、橙、草莓、葡萄,還有青梅、甜瓜、檸檬、桃、李、杏、枇杷、菠蘿、甘蔗、椰子、櫻桃、橄榄……糖尿病人在病情穩定時可以食用。
中糖水果:
香蕉、石榴、蘋果、梨,還有柚子、橘子、荔枝、芒果……糖尿病人要參照水果的GI指數,慎重選用。
高糖水果:
棗、桂圓、山楂、柿餅,還有幹棗、蜜棗、葡萄幹、杏幹……其含糖量甚高,糖尿病患者則不能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越甜,含糖量不一定越高。因為甜度不但與含糖量高低有關,還與糖的種類(比如果糖比蔗糖甜)、酸味有關。
● 血糖生成指數(GI)
指吃50g食物後2小時内的血糖增值,與吃50g葡萄糖後2小時内血糖增值的比值,是衡量食物升高餐後血糖能力的一項有效指标。食物GI越高,進入胃腸道後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進入血液的峰值高,血糖升高快、波動大,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GI<55為低GI食物
55-70為中GI食物
GI>70為高GI食物
糖尿病患者應該選擇GI小于55的水果,如青蘋果、桃、柚子、生香蕉、橘子、梨等。盡量少食用GI值相對較高的西瓜、菠蘿、芒果、鮮棗等。
● 糖負荷(GL)
指食物中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以含糖量計算)與該種食物GI的乘積再除以100。它能綜合反映食物中糖的性質和攝入量,同時考慮了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質與量對血糖和胰島素的影響。
GL<10為低GL食物
10-20為中GL食物
GL>20為高GL食物
選擇合适的水果,主要看GL指标。
下方表格列出常見水果的含糖量、GI和GL排行榜,标綠部分表示糖尿病人可以食用,标黃部分限量食用,标紅部分不宜食用。
無論哪種水果,一次不要吃得太多,最好不超過200克。重病患者不宜多吃,病情穩定者可以适量的吃一些。
水果食用的5大原則
● 必先控制血糖值
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宜吃水果的。
這些糖尿病朋友可以放心進食水果
空腹血糖(FPG)<7.8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2hPG)<10.0mmol/L
糖化血紅蛋白(HbA1c)<7.5%
近期沒有血糖“過山車”現象(忽高忽低)
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還想吃水果,建議用西紅柿或黃瓜來替代。
● 選擇低含糖量、低GL水果在病情穩定時可适當選擇含糖量10%以下的水果,但含糖在20%左右甚至更多,就應謹慎少吃或堅決不吃;選擇低GL的水果,可以多樣化,以不超過10GL為原則。高GL的水果不宜食用,如:熟香蕉、棗、椰子、葡萄幹等。
一些低GL但高GI的水果如西瓜,為了減少食用後血糖驟升,每次隻能吃少量,可以分多次食用。
糖友們要牢記
果汁不等于水果
因為水果榨成果汁後GL較高,容易造成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維生素及纖維素流失、飽腹感下降、總能量增加。另外,水果罐頭也不要吃。
● 選擇合适的時間吃
糖尿病朋友吃水果的最佳時間
上午9~10點
下午3~4點
睡前一個小時
這樣既可以補充各種維生素C,還可避免發生低血糖,又不會使血糖過度升高。
● 控制熱量總攝入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水果的進食量,切忌一次吃得太多。任何水果都含有或多或少的熱量,尤其是含糖量高的水果。所以在吃了一定量的水果後,要相應地在主食中扣除進食水果的熱量,以保持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不變。
常見的水果與主食之間的熱量互換關系
25g米面類主食可提供90千卡的熱量
能提供相同熱量的水果分别是:150g柿子、香蕉或鮮荔枝,200g梨、桃、蘋果、桔子、橙子、猕猴桃、李子、杏或葡萄,300g草莓,500g西瓜。
● 及時監測血糖值
這點最為重要,上述GI值是以正常人為标準,但每個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不一樣,對血糖的影響也會有差異。
所以當患者剛進食水果時或進食水果的品種、量有變化時,都要監測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然後根據血糖情況決定吃或不吃,或增減水果攝入量。
參考文獻:
[1]中國營養學會.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J].中國營養學會官網,2017.
[2]水果含糖量[N]., 滄州晚報,2018.03.09(第19版:健康).
[3]葛聲.糖尿病患者吃水果講究取舍[J].醫藥與保健,2013.(5):55-55.
[4]文雯.糖尿病患者巧吃水果[J].健康,2016.(5):34-34.
[5]康夕.糖尿病患者怎樣吃水果?[J].藥物與人,2007.(3):70-70.
本内容僅供健康知識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醫生診斷,不屬于醫學診療建議,也不代表本平台觀點,請謹慎閱讀。本文為因數科普原創文章,未經本平台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如需轉載或引用請後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後才可進行,轉載或使用請務必注明來源。若本内容存在侵權行為,請與本平台聯系,我們将及時處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