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包含着衆多冰上和雪上項目,其中花樣滑冰是很多人非常喜歡觀看的項目之一,運動員在冰場上,伴随着優美的旋律翩翩起舞,或舒緩地滑行,或騰空旋轉,在雙人和混合項目中,還有托舉、高抛等難度更大的動作,花樣滑冰運動員所展現出的力與美的完全結合,是深深打動人們的重要原因。
和其他很多運動項目一樣,目前花樣滑冰運動員在冰場上所作出的動作,或者說是展現出來的運動能力,是十幾年前甚至數年前都無法想象的。美籍華裔運動員納森·陳(陳巍)憑借着四周跳和阿克謝爾三周跳等高難度動作,在北京冬奧會上獲得了男子單人滑自由滑項目的金牌。
隋文靜、韓聰憑借着高難的動作、默契的配合、優美的表演,在花樣滑冰雙人滑自由滑項目中,為我國摘得此次冬奧會我國的第9枚金牌。
15歲的俄羅斯選手卡米拉 · 瓦利耶娃,則成為第一位在奧運會男女混合團體項目中,獲得四跳成績的女子選手。
另外,日本名将羽生結弦在以往的賽事中,已經獲得了男子單人滑自由滑的諸多榮譽,在這次冬奧會上沒有選擇保守,而是向着難度更大的四周半跳發起挑戰,這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人在比賽中完成的動作。雖然羽生結弦此次嘗試失敗了,但是他的這種勇往直前的拼搏勁頭,正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體現。
在花樣滑冰運動中,運動員要想在冰面上騰空并在空中完成轉體,必須借助一定的運動速度,然後在恰當的時機,用腳部向冰面施加“蹬力”,于此同時通過身體的反向扭動來獲取旋轉起來的角動量,在空中轉過一定的周數之後,再用單腳落地。裁判員的打分,則根據運動員騰起的高度、轉動的圈數、空中姿态的舒展性以及落地時的穩定性等綜合進行評判。
從不同運動員花樣滑冰所采取的跳躍姿态看,主要分為6種方式,這些方式最主要的區别,一方面是從冰刀刀片的哪一部分起跳,另一方面就是在空中旋轉的次數,一般情況下以一次、兩次、三次和四次居多。一般情況下,在旋轉圈數相同時,這6種跳躍的難度由小到大依次為:後外點冰跳、後内結環跳、後外結環跳、後内點冰跳、勾手跳、阿克賽爾跳。
不過,無論是哪種跳躍的方式,跳躍的次數越多、旋轉的圈數越多,無疑難度越大。從跳躍的次數看,目前,四次跳在男子比賽中已經很常見,一些優秀的女運動員也已經将四次跳應用于比賽中。從跳躍的圈數看,四周半跳被認為是目前最具挑戰的跳躍,它需要向前起跳并使身體在空中旋轉四周半。從目前還沒有運動員在正式比賽中做出這個動作,似乎這就是人體的極限了。不過,有專家指出,在理論上,人體是可以跳出五周這個動作的。
盡管每名花樣滑冰運動員的技術不同,特别是跳躍的方式不同,但是背後的一些基本物理原理則是相同的。而這些物理原理,正是決定着運動員跳躍質量和旋轉圈數的決定性因素。從純機械的角度來看,花滑運動員,必須在空中停留足夠長的時間,才能保障獲得更多圈數的跳躍。為了延長空中跳躍的時間,運動員必須盡可能跳得更高,也就是說從冰面上起跳時的瞬時垂直速度有關。
花滑運動員進行旋轉動作時,需要同時做兩件事,一件是從冰面上跳起,給予他們身體一個垂直方向上的速度,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腿部事先儲存更多的能量,然後在一系列動作的配合下,腳部在跳起的瞬間,給予冰面足夠的蹬力,使身體沿着滑行方向騰起,得到一個線性動量,其中既有水平方面的分動量,也有垂直方向的分動量。
運動員同時做的另一件事,就是身體要快速旋轉,這就需要産生一個在冰面上的扭矩,從而形成旋轉動量。相信很多人都做過這樣的實驗,坐在旋轉的轉椅上,如果我們在旋轉的時候,收起自己的手臂,那麼轉椅旋轉的速度會變得更快。這其中的物理原理就是,在減少轉動慣量的同時,按照能量守恒定律,那麼旋轉速度會跟着提升上來。所以,對于多數花滑運動員來說,做三周跳、四周跳甚至更多圈數的嘗試,從理論上來說,一個人從冰面上起跳時,所能擁有的力量、以及蹬冰所能産生的反作用力是有限的,所以歸根結底,轉的圈數越多,與轉速提高的關聯性最強。
因此,花滑運動員要想挑戰更多的圈數,除了長期堅持做身體肌肉的力量訓練以外,還要擁有離開冰面時盡可能獲得更大的旋轉動量,然後在空中時盡可能以小體位來收緊自己的身體,從而使旋轉加速。當然,受人體的肩膀和臀部的寬度限制,同時考慮到人體肌肉的爆發力,有科學家判定,花滑運動員做冰上旋轉動作時,最大的極限隻能是5圈,不過要達到這個目标,需要運動員們進行艱苦卓絕的訓練,而且還得有很高的天賦和身體條件,希望在不遠的冬奧賽場,我們能一睹這種“奇迹”的出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