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馬
圖源/網絡
哈喽,我是天馬
好久不見,之前都埋頭于升級
最近,大家有沒有看完《功勳》這部大熱劇呢?
這部記錄了八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故事的劇集,在看第一位能文能武的李延年指導員時,天馬就已經在朋友圈宣布「入坑上頭」了。
理智稍稍回籠、學習腦上線後,又發現《功勳》中每個主人公,原來隻有6集的出場配額。
這麼有這麼緊張的限制性條件,難免要開始思考該如何說好故事,才能讓劇情顯得短小又精悍、生動又豐富呢?
這個答案,在第二個單元劇《無名英雄于敏》中我找到了。
主線是科學家于敏,決定放棄出國留學,投身國防參與氫彈的理論研發。
雷佳音飾演的入木三分,但是這個單元中的群像更加出彩。
群像配角的作用,讓看似遙不可及的科學研究情節, 令普通人也能代入其中的酸甜苦辣。
配角存在的意義,很大程度上是服務主角的。
簡化為兩個字,就是「關系」
01 第一段關系發生在于敏和同事陸傑之間。
故事一開始,兩個人的關系就是針鋒相對的。
陸傑代表的是研究院裡面的留學派,于敏則是沒有出國的本土派。
兩個人剛開始就意見不合,甚至從科學的讨論,引發到生活作風的問題。
轉折點就在一場「吃飽飯,還多拿蘿蔔幹」的誤會中,兩個人從原本的針鋒相對,到陸傑推翻自己的計算,第一個主動支持于敏的運算結果。
這段變化,不僅體現的是于敏的不善言辭一面,也體現了陸傑。
兩個人都是在尋求真理,陸傑的身上更能看出當時的研究人,不會為自己争一口氣,而撒氣在科學的探索上。
之後,他們領頭完成了所有理論部分的工作,直到陸傑得病後不得不退出。
陸傑本身沒有原型,但是兩個人宛若是“鏡像人物”,透過不同的兩種命運,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科學家,在當時投身研究的縮影。
其中,陸傑身上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獨立感情線,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咦?
大家可能要吃瓜了,為什麼呢?因為陸傑和于敏,在事業上基本都是相同調性的。
這時,如何體現出科學家這個群體的多樣性呢?
編劇告訴你,我們不再說事業線了,而是去看看感情線,對方是怎麼對待與處理的?
陸傑在上海的研究所,偶遇了之前留學的女同學。
有一晚,對方邀請他再跳一支舞,暗示發展可能性時,陸傑用「家裡已經訂親」給拒絕了。
這拒絕的是一段感情嗎?是,但不僅僅是不僅是在說明陸傑的感情觀,也反映了他深層的價值觀,有一種「契約與承諾」,有一種慎獨與擔當。
試問,隻是訂親就拒絕了有心人的好感暗示,在當下這個社會也是極其難得的。
這一點是說陸傑,同時也是在說所有科研人員。
看日嚴肅冷靜的外表之下,做着常人無法理解日複一日的枯燥工作,内心卻有一份充滿理想注意、又浪漫與深情的心。
02 第二段關系發生在于敏和領導老赫之間。
老赫這個人物形象,在整個單元劇中集中出現在三個關鍵時間點上。
于敏決定加入氫彈研究,研究陷入僵局,理論研究成功。
老赫所代表的是一種「見證」,已經不是一個具體的人,更多的是一種支持力量。
比如,開篇老赫與于敏看了一出京戲《空城計》
這段京劇的鑼鼓聲,在之後的每次靈感頓悟、研究有重大突破時,都成了于敏腦海中會響起的旋律。
長篇的故事裡,我們可能還有時間花功夫,交代支持主角的勢力都有誰?因為何種原因?是利益,或是情感?
但是在短篇幅的小說裡,想令讀者快速感受到的,最好是能轉化為一種具體的「象征」
在當時年代甚至沒有手機、極少能通訊,所有人的期待或支持,如何在主角身上體現并且助力他突破?
這裡參考了一個旋律,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配角應該如何寫,有個生動的反面例子
如果你花了大篇幅,在寫主角回憶小時候和奶奶相處的一段時光,而之後又沒有和奶奶的相關情節,這個配角人物就是多餘的!
在老赫最後出場的一段情節中,這一點得到充分體現:
得知理論突破,老赫專程前往上海,和于敏徹夜長談,兩個人秉燭夜談,再次聊到「當時一起看的那場《空城計》」
所以,保持配角出現的「連貫性」并不難,關鍵在于是「不停重複」配角與人物之間的重要回憶。
于敏和老赫的回憶,就是那曲《空城計》
老赫的形象,是融合多個人物。
在遭遇飛機事故時,第一反應是将裝有寶貴資料的公文包緊緊抱在懷裡,則是在緻敬“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的一位烈士,科學家郭永懷。
聽說當時現場,郭永懷和警衛員抱在一起,就是為了裝有熱核導彈研究資料的公文包,可以不被摧毀和破壞。
這麼做的意義,無非是緊跟主線,真正擺脫“空城”,造出底氣!
03 第三段關系發生在于敏和邊軍老馬之間。
這兩個職能完全不同的人,在氫彈進入到測試期間發生了交集,矛盾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為什麼呢?
因為雙方都吃了對方沒有吃過的苦。
至于「苦」的是什麼,一定要用事件具體說出來。
老馬嫌棄科學家都是精細人,喝點有味道的水,這種「苦」都受不了。
于敏嫌棄對方是一根筋、直腸子,壓根不了解科學實驗,就是要按部就班「苦」過來、熬過來。
這麼寫兩個人物的形象就立住了,我們對雙方爆發的沖突也有了代入感。
那麼,如何讓兩個行業完全不同的人,坐下來好好聊聊呢?
與于敏和陸傑同行之間的突破點,運用的是「理解、内疚」不一樣,不是同行之間的關系,之前是朝着互相看不慣的點,現在就要朝着「崇拜」的點去。
劇情中,就是在兩人一次夜深人靜的對話。
老馬問,氫彈實驗你們失敗了多少次?
于敏說數不清了,反問對方你開槍殺敵人多少回,還記得嗎?
老馬回答,至少有千八百回的時候,于敏說我們三天兩頭就要塌房,起碼是十幾倍。
和真實生活中一緻,不同行業的人都有自己能力榜,對于頂端強人的衡量标準。
當我們互相拿出來,不論邏輯,單說數據都會有共鳴。
因為這些數字上發生的「苦」和「難」,每一次大家心裡都清楚。
04 最後這部劇中的群像十分豐富,不止是這三人,還有于敏的妻兒、姐姐、鄰居、老赫的領導、其他科學家同事與親屬等等。
有些角色一句話,我們就知道對方的性格特征
還有些角色身上藏着「秘密」,比如另一個科學家原瑾泓
如果寫主角是在寫理想,寫配角就是在寫人生。
我們每一個人,終其一生,都是在通過與他人的關系,定位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功勳》中還有哪個配角的表現,令你印象深刻呢?
歡迎寫在評論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