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導師回複名額滿了

導師回複名額滿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01:12:03

導師回複名額滿了?cience Talks是意得輯與科學網合辦的在線問答欄目欄目邀請國内外專業人士,以文字形式解答并讨論學術界的各類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導師回複名額滿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導師回複名額滿了(導師和學生如何雙向選擇)1

導師回複名額滿了

cience Talks是意得輯與科學網合辦的在線問答欄目。欄目邀請國内外專業人士,以文字形式解答并讨論學術界的各類問題。

就在6月23日,科學網和意得輯聯袂邀請了兩位科學網知名博主電子科技大學彭真明教授和中國礦業大學馮培忠教授,為各位同學全面解答了關于考博面試時遇到的各種問題。 同時邀請到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葉軍博士和中山大學在讀博士羅德謀分享博士實驗和生活中的實戰經驗。

活動受到了大家熱烈的歡迎,小e總結了網友和嘉賓的精彩問答,希望大家從對談中有所收獲。

導師和學生,如何雙向選擇?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選擇導師的時候,導師的人品重要嗎?還有導師的學術能力重要嗎?

彭真明:人品出問題,學術也好不到哪去。

馮培忠 :立德樹人,人品第一重要;學術需要創新,學術能力也重要。

葉軍:人品最重要,放第一位。

羅德謀:人品第一,學術能力第二。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年齡大了還能考博嗎?大齡博士如何和導師愉快地相處?

彭真明:能考,但導師選學生估計會考慮這些因素。是否會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科研,畢竟現在每個導師的招收名額是很有限的。

馮培忠:博士的核心是博學、鑽研、創新,找到本質問題就好處理了,不要想那麼多!就是幹好博士的本質工作就是最好的相處。

葉軍 :可以啊,讀博跟年齡的關系不大,主要是看自己的精力和努力程度。你對讀博感興趣,就會有動力。

羅德謀 :可以的。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我博士在讀,我的研究方向不是老師熟悉和精通的,老師對我的研究不能給出詳細的指導,我該怎麼辦呢?

彭真明:求導師以外幫助。讀書期間,并不是隻有導師一個人可以提供幫助的。

馮培忠:啃硬骨頭,相信自己可以,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平坦的道路;如果經過真正的嘗試,确實走不通,及時和老師交流,論證,調整!

葉軍: 可以改成老師的研究方向嗎?不能的話靠自己,博士應該沒問題。

羅德謀: 尋求境外留學,找合适的老師。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博士畢業後打算選擇學院另一個導師的方向做博後,請問該如何處理好和博士期間導師的關系呢?

彭真明:博士後換學院,很正常的流動

馮培忠: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很多,互相理解,共同發展,我們應該想着,這是一個多方共赢的事情。

葉軍:博士後首先需要博士導師的推薦信。博士導師支持的話以後可以強強聯合

羅德謀:博後建議與博士研究方向相關但有不要完全相關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導師從完成項目出發,壓着要發大文章;學生想先發篇小文章保證畢業。作為導師,怎麼平衡這個矛盾?

彭真明: 保證學生畢業還是底線吧。但早早就開始灌水,導師肯定會有一定幹預。

馮培忠:從科學的本質來說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很多諾獎也沒發大論文,但是現實确實存在這個,既然導師給你提了這個要求,相信導師對你的畢業有信心,關鍵看你是否願意承受這個壓力,也許有了大作會改變你的學術視野、層次,也許最後不了了之 耽誤了畢業時間,但是想開了,也不會耽誤多久。

羅德謀:我覺得可以同時投稿大論文和小論文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老師您好,請問如果您是導師在招研究生的時候什麼因素是決定收不收這個學生的關鍵。假設兩個學生是①一個有專業深度和水平的研究計劃,并做了相應的工作在面試中較好的表達出來②在面試的時候表現很好。回答面試老師對之前學習和科研工作的問題流利有深度。

彭真明:第一個更有優勢吧!

馮培忠:這2位同學都很好,都想要,無論哪一個都可以成為優秀的學生,讓他們PK選擇導師吧!

葉軍 :第一種可能會好一些。

羅德謀 :我覺得面試能回答上來的問題和專業有深度的研究計劃,我肯定選擇後者。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我們寝室有個同學,因為本科頭兩年不認真挂了5門專業課,雖然重修都過了,但他依然很害怕考研(他想繼續在985讀書)複試的時候老師會覺得他不認真刷他。請老師給點建議,他應該①因為挂了那麼多放棄研究生這條路②老師有自己的判斷标準,在複試裡會适當考慮不會直接否認他。麻煩老師們幫忙回答一下,謝謝!

彭真明:不應該放棄!其實科研能力與考試能力沒有直接關系。

馮培忠:考研是單獨的評價,隻要自己有決心、有信心、願投入就可以考。

葉軍:建議試試考研。老師都喜歡努力的學生。

羅德謀:努力改變自己,不輕易放棄,這樣的學生老師會很欣賞,着重強調自己後面兩年怎麼改變的。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導師一般喜歡什麼樣的學生?

彭真明:嚴格來說,沒有不喜歡的學生!招入門下的,就已經喜歡。即使不喜歡,也要培養成喜歡的學生。

馮培忠:喜歡肯幹的學生,喜歡有想法的學生,喜歡能寫的學生,喜歡能幹、能寫、又能說的學生。

葉軍:個人喜歡,主動、認真和努力的學生。我喜歡你多看文獻,有好的想法及時跟我交流。認真去做實驗,遇到問題先看文獻找問題和解決方法後再跟我交流。對科研感興趣,願意花很多時間去努力做實驗。

羅德謀:基礎紮實,吃苦耐勞,高度自律。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選擇導師時候業務型導師好,還是帶有行政職務的導師好(有一點心思,我想最後留校)

馮培忠:各有優缺點,把自己的特點搞清了就能知道那類好!

葉軍:如果有行政職務的導師業務也很強,那豈不是更好。

羅德謀:這個很難抉擇,留校應該也不是一個老師決定的,主要還是科研能力要過關。

馮培忠:科研的一個重要目标是探索自然規律!

葉軍:有科研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

羅德謀:可以,至少當下有共同的訴求,搞好科研,順利畢業。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一個不了解學生職場規劃與人生目标的導師,能與學生共同努力,有共同的目标,把學生培養成才嗎?

馮培忠:科研的一個重要目标是探索自然規律!

葉軍:有科研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

羅德謀:可以,至少當下有共同的訴求,搞好科研,順利畢業。

讀碩博期間,如何與導師溝通?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博士畢業後打算選擇學院另一個導師的方向做博後,請問該如何處理好和博士期間導師的關系呢?

彭真明:博士後換學院,很正常的流動。

馮培忠: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很多,互相理解,共同發展,我們應該想着,這是一個多方共赢的事情。

葉軍:博士後首先需要博士導師的推薦信。博士導師支持的話以後可以強強聯合

羅德謀:博後建議與博士研究方向相關但有不要完全相關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本科沒怎麼接觸科研,身份轉變有點困難。請問研究生小白如何和導師高效溝通呢?

馮培忠:溝通都是花架子,實幹才是真本領;從小事入手,從申邊入手,例如實驗科學,你在家好好練習做饅頭,把研究的過程,規律寫個論文發給老師就是最好的溝通,能自己研究如何做饅頭,讀研期間就知道如何做科研。

葉軍:學生都是這麼走過來的,你的導師也是。你可以多看看文獻,準備充分,讓導師看到你是一個用心的學生。

羅德謀:多看書和文獻,多提問題。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各位老師好,我想問問導師是領導,平時忙于行政業務,多年不參與科研實踐,但對學生還是很上心,周周開組會,可實際上又提不出什麼指導性意見,基本都是手底下的二導在帶學生,甚至發表論文也沒法指導,隻是催促。這種情況應該如何和導師溝通呢?

彭真明:辦法是:和二導溝通學術,和一導溝通人生。

馮培忠:和二導好好深入交流也很好!

葉軍:跟導師彙報工作進度,跟二導交流科研思路,建議平時多看文獻,大方向由導師定,細節靠自己去發散。

羅德謀:多和師兄師姐溝通。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對我來說,人際交往真的很難,我應該如何和導師處好關系?

彭真明:師生關系,還是很單純的,沒社會那麼複雜吧!

馮培忠:把科研做紮實了,做深入了,有思考、有創新、有實驗、有論文、有成果就是最好的處理關系模式,所有導師都希望學生的科研越出色越好。如果遇到問題,多問老師,問同學,問文獻。用你的優點彌補不會處理關系的缺點,一定也能成棟梁!

羅德謀:需要學。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每次跟導師講話都要措辭好久,跟導師交流的時候總是很緊張很害怕怎麼辦?

彭真明:這是心理問題,跟導師交流沒那麼難,随意,放寬心态就可以。

馮培忠:這個很多人都經曆過類似,多和老師交流,每次提前準備好,例如做個ppt彙報,提前熟練了。未來想發展,交流這一關必須過。你認真措辭了,你的效果也會更準,更好,不見得是壞事。

羅德謀:放松心态。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現在的導師都感覺像老闆,我們就是打工關系……

彭真明:這個怎麼理解,能打工的人,說明你的能力很強,是導師看中的。很多學生想打工還沒資格。關于打工,如果是科研以外的事務性的工作,可以以适當的方式拒絕。

葉軍:這隻是一層關系,看自己怎麼去看待。

羅德謀:因為和多時候導師申請了基金或者研究項目是某一個主題的,這就需要自己招收的學生也往這個方向靠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研究生、博士生如何争取到出國交流機會?

彭真明:每個學校都有國際交流項目,能争取到,可能需要前期的科研積累,科研規劃等,不能太盲目。

馮培忠:CSC資助、學校自己資助的力度很大,積極申請!包括很多導師也資助學生出國短時間學習、開會等。世界是開放的,一定要多方面交流。

羅德謀:看學術成果。

科研中與導師意見相左怎麼辦?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對研一學生而言,如何規劃自己的學術計劃有點茫然,老師能給點建議嗎?

彭真明:研究生一年級除了上課,多接觸實驗室學長,早點進入實驗室參與力所能及的課題,盡早入門,上課以修滿學分為主,适當選修實驗室的方向相關興趣課程。

馮培忠:不要松懈,讓自己緊起來就可以,例如主動問老師課題?給自己定任務,每天看1篇中文文獻和1篇英文文獻,做調查研究,找課題的真問題,然後抓緊驗證,給出文字的方案,或者寫出論文,發表或傳播出去,就是思考創新-實踐檢驗-傳播形成一個圈,不斷循環叠代!

羅德謀:和導師共同決定。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我博士在讀,我的研究方向不是老師熟悉和精通的,老師對我的研究不能給出詳細的指導,我該怎麼辦呢?

彭真明:求導師以外幫助。讀書期間,并不是隻有導師一個人可以提供幫助的。

馮培忠:啃硬骨頭,相信自己可以,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平坦的道路;如果經過真正的嘗試,确實走不通,及時和老師交流,論證,調整!

葉軍:可以改成老師的研究方向嗎?不能的話靠自己,博士應該沒問題。

羅德謀:尋求境外留學,找合适的老師。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導師從完成項目出發,壓着要發大文章;學生想先發篇小文章保證畢業。作為導師,怎麼平衡這個矛盾?

彭真明:保證學生畢業還是底線吧。但早早就開始灌水,導師肯定會有一定幹預。

馮培忠:從科學的本質來說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很多諾獎也沒發大論文,但是現實确實存在這個,既然導師給你提了這個要求,相信導師對你的畢業有信心,關鍵看你是否願意承受這個壓力,也許有了大作會改變你的學術視野、層次,也許最後不了了之 耽誤了畢業時間,但是想開了,也不會耽誤多久。

羅德謀:我覺得可以同時投稿大論文和小論文。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研究生工作時長多久為佳?導師工作安排呢?導師催促 但任務無法完成 匆忙上交反而會影響工作效率 是嗎?

馮培忠:這個問題真的很難,我不太要求我的研究生一定要工作多長時間,但是我要求我的研究生333,3分思考,3分實驗,3分表達,就是形成創新-檢驗-傳播的circle,不斷創新。真無法完成就拖一拖,或者加班熬夜幹,事業是幹出來的,年輕人不要上交寫的很差的報告,這樣會形成不好的習慣,會影響你将來的職場。

葉軍:我建議學生一周六天,每天8點到晚10點。

羅德謀:一天8-10小時足夠。

羅德謀:和導師共同決定。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請問老師們,導師平時忙,很少一對一讨論,改論文是大緻修改方向沒有具體意見,感覺自己進步很慢,總是害怕自己做的不好所以不敢找老師讨論,老師對我的了解也變少,變成惡性循環,該怎麼辦呢?

彭真明:跳出死循環的最好辦法,就是随時推門找導師。

馮培忠:從我做起,主動和導師交流,您說的情況,感覺我也存在,就是有時候忙,耽誤了給學生的具體指導,但是還是有很多同學進步很快,說明自我的學習很重要,研究生一方面是導師指導,同時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葉軍:多數情況下,導師喜歡主動交流的學生。如果導師很忙,你去找導師的時候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自己想讨論的問題思考清楚,看文獻的思路理清楚,最好給老師出選擇題。

羅德謀:找時間和導師詳細講講你的論文。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老師安排的課題我不感興趣,但我怕不做的話會讓他不高興,怎麼辦?

彭真明:興趣是可以變的。堅持不做,就給導師說清楚。

馮培忠:老師安排的你不做,那做什麼?和老師多溝通交流。

葉軍:如果你有更好的課題思路,你可以去說服導師。但是前提是你的課題得靠譜或者符合課題組的發展方向。如果偏離太多,我覺得沒什麼意義。

羅德謀:直接溝通。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在畢業論文上和導師有分歧該怎麼辦,是堅持自己的見解,還是聽從老師的安排?

彭真明:堅持自己認為一定是正确的,沒錯。但是不是正确的,還需要多方求證,自己認為的,也許會有偏頗,畢竟導師的經驗要多,見識也多。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多次的交流,以達到彼此滿意和接納。

羅德謀:老師畢竟在這個行業探索了多年,經驗大多數情況下更豐富,所以還是聽取導師的意見。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老師好,我現在在做科研的時候很迷茫,軟件太多,論文太細。導師就告訴我自己想辦法。我想邊複現論文邊學軟件,結果理論能力不夠。我該怎麼突破這個死循環?

馮培忠:學會思考,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學會科研。

葉軍:可以先問問師兄師姐,找對方法,然後加倍努力。

羅德謀:多花時間。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如何看待各高校研究課題盲目追逐熱點的現象?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視程度不高的情況如何改善?如何看待各院校博士研究生培養制度和畢業差異過大的現象?

馮培忠:科研是人做的,既然衣服有時髦、有時尚,科研也會有,有時髦有人追很正常,就如同大家都喜歡俊男靓女一樣的道理;但是每個人都需要再想想,今年的這一款衣服是否适合我,時髦的都是模特穿出來的,熱點領域集中了很多智商比我們高的多的人,我們是在打醬油還是原創,其實每個人都清楚,隻是自己感覺上了船下不來,或者也不知道做啥好,那就做個熱點,買個時髦的衣服!

羅德謀:1.切記跟風,2.中國正在改善,3.制度有問題我們無法去決定,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科學網在線的同學:目前導師“是導非導”,學生“是學非學”的狀态如何破?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與市場需求間的鴻溝如何解?

彭真明:研究生教育改革,是個長期過程,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也會帶來新的問題。隻有不斷摸索,不斷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馮培忠:無論碩士,博士,我國的培養制度、過程管理比很多其他發達國家的都嚴格,要求都高,所以更開放的思維來看這個問題,肯定有一些學生本來就是混文憑的,那隻要達到基本要求就可以,類似本科工程專業認證的門檻标準!

羅德謀:重新定義老師和學生的關系。

“博士博導面面觀”在線訪談是一個系列,我們之後還會圍繞這一主題舉辦多期,繼續邀請學術界大拿和有實戰經驗的科研人員,一起全面深入探讨博士生所面臨的常見問題和困擾,也希望大家持續關注我們,積極參與互動,讓我們為您的博士生涯保駕護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