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受到環保“禁燒令”的影響,農作物廢棄稭稈如何處理已演變為一項令農民頭疼的難題。現階段,稭稈禁燒的推廣宣傳力度日漸加大,多數地區通過衛星遙感監測、工作組巡邏等方式來嚴控稭稈就地焚燒的行為。在此背景下,“還田”成為當下最主流的稭稈處置方式,像黑龍江省在2019年為鼓勵稭稈還田還采取了對應的補貼措施,補貼金額從10~40元/畝不等。
“還田”弊端凸顯
與就地焚燒相比,稭稈還田的确能夠減少環境污染。但是,近幾年來稭稈還田的弊端也日益凸顯,比如破壞土壤結構層,導緻土壤松散,影響出芽率;稭稈當中的蟲卵、帶菌體容易誘發病蟲害,影響農作物正常生長;稭稈并未完全發酵,且與農作物争奪養分等等。由此可見,無論是出芽率降低,還是病蟲害增加,又或者是黃苗、少苗、死苗,均會導緻糧食産量下降。
稭稈回收再利用
不得不承認,稭稈還田對下茬農作物的弊遠遠大于利,多數農民對稭稈還田的态度也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那麼,在稭稈禁燒及還田弊端逐漸演變的現狀之下,農民究竟該采取哪種處理方式呢?據了解,“回收再處理”不僅能夠有效解決還田與焚燒之間的紛争,還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粉塵污染,同時幫助農民增加種地産出,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赢的局面。
稭稈的2大用處
以芝麻稭稈為例,與粉碎還田和當作柴火燒飯相比,稭稈回收再處理能夠産生更大的經濟價值,具體可以體現在如下2個方面:
①用于制作飼料的原材料
稭稈回收再處理的一大用途便是制作飼料,芝麻稭稈也不例外。在吉林、四川、山東等多個省市,通過回收稭稈再将其“變廢為寶”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處理方式。與玉米稭稈類似,要想把芝麻稭稈制作成為禽畜的飼料,也需要經過粉碎、存儲、攪拌、密封、發酵等幾個固定流程。據悉,1000噸的廢棄稭稈經過再處理制作飼料,預估可以産出50~60萬的經濟效益。而且,除了經濟效益之外,稭稈做成飼料有利于資源充分利用,對生态環保亦有幫助。
②用于“菌類培養”的原料
芝麻稭稈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及營養成分,能夠為菌類培養提供足夠的養分。比如在山東省的棗莊市,當地積極推進循環農業經濟發展,積極扶持農民利用廢棄的稭稈資源作為“菌類培養基”發展食用菌栽培項目。一方面既可以減少稭稈焚燒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另外一方面又可以幫助農戶提高經濟效益。據悉,食用菌栽培已經成為當地農戶賺取收入的重要方式。
搞“稭稈回收”能賺到錢嗎?
答案是肯定!事實上,不隻是稭芝麻稭稈回收能賺到錢,像玉米、大豆、小麥等多種類的農作物稭稈具有非常大的市場需求!還是以芝麻稭稈為例,目前市場上稭稈的回收價格普遍為120~150元/噸,回收之後将其出售給種植食用菌菇的大戶或合作社,便可以從中賺取差價(利潤基本上為30~50元/噸)。由此推算,如果能夠回收1萬噸,便是30~50萬淨利潤!
總結
食用菌的培養基不可重複利用,在滅菌之後最長的存放周期為1年,但存放時間與環境相關。并且,培養基的原料越新鮮,其養分越充足,培養出的菌菇質量越好,越能賣上好價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種植菌菇的大戶或合作社對稭稈的需求是源源不斷的,收購稭稈的噸位越大,即意味着賺得錢越多!最重要的是,農作物的廢棄稭稈非常容易好收,站在農民的角度可是幫助農民解決了大難題!對此,你又有何見解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