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是如此神奇,但為何會選擇蛋作為萬物的原始呢?就像雞生蛋,蛋生雞一樣,蛋象征着循環往複的生命力,給予人綿延不絕的希望。蛋殼中蘊藏的未知事物,點燃了人類的好奇心,讓人類願意深入探索,發現新知。
更重要的是,蛋中孕育萬物的創造力,那是潛藏的無限力量,隻待破殼一瞬,一個全新的世界就會由此展開。或許,這正是人類的祖先們選擇蛋作為萬物之源的意義——打破這個蛋,釋放出一個新天新地。
本期書評周刊專題,從世界創生的遠古神話到生命誕生的傳奇故事,從人類起源的進化之路到母體孕育的神秘奧義,作者将帶你品味“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個哲學之問背後的精彩故事。讓我們把視野拉長到世界起源的開端,放寬到萬物演變的畫卷,又聚焦在那些奇異而偉大的生命瞬間,開始一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精彩旅程。
撰文 | 李陽
01
從前有個蛋
“從前……”
好吧,這也算哄孩子睡覺的經典的故事開頭了,再多講一遍就要打瞌睡。盡管在過去千百年裡,一代代父母們都證明這個開頭催眠效果極佳。但在昏昏欲睡之前,不妨聽聽接下來會是什麼:
“從前有個蛋。”
有個蛋?
“有個蛋”?對中國人來說,聽到這三個字,腦海裡很難不浮現出如此一幅情景:在一片蒼茫黑暗中,一個橢圓形的龐然大物橫卧其中,突然,它抖了一下兒,猛然間劇烈顫動起來,鑒于它如此巨大,外殼破裂的噼啪作響聽起來必定像是地動山崩,在外殼上蔓延的裂縫隐隐地透出光線,就像發光的蜘蛛網。突然,在那一瞬間,震耳欲聾的轟鳴,碎片飛濺,猝然放射的刺眼光芒将一切化為純白。待瞳孔終于适應了這突如其來的光芒,眼前豁然開朗。頭頂是天空在輕盈地上升,腳下是大地在沉重地下降,天地之間的,是一個赤身裸體的巨人,手握着不知從哪兒來的巨大闆斧,正等待用自己的死亡為這片剛剛從混沌中誕生天地,化生出世間萬物。
這當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這則故事最早能追溯到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記載于一本早已失傳的著作《三五曆紀》之中:“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聖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厚,盤古極長。”
盤古圖(宋代 佚名)
盡管它毫無疑問是一則創世神話,但長期以來令人困惑的是,它誕生得如此之晚,錯過了從先秦到漢代長達兩千餘年的曆史。在這段曆史中,誕生了諸子百家和奠定中國文化根基的重要典籍,不知名的方士編輯出極富想象力的奇幻地理書《山海經》,雄心勃勃的曆史學家司馬遷撰寫了第一部貫通上古至他所生活的漢武帝時代的曆史巨著《史記》。
此外,還有諸如《元命包》《含文嘉》《稽命征》這般神怪預言的谶緯之書紛紛出世。其中一本名為《命曆序》的緯書,甚至還煞有介事地計算出了從天地開辟以來到春秋時代孔子獲得祥瑞神獸麒麟的年數:“自開辟至獲麟凡二十七萬六千歲”。因此按大概率講,像盤古開天地這樣的創世神話,早就應該提前現身,而不會一直等到三國時代,才在亂世中姗姗來遲。
難道是因為中國人不滿意世間萬物居然是從一個蛋裡創造出來,所以才長期以來對其避而不談的嗎?事實上,盤古的神話一經記錄在案,便深受歡迎。“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幾乎成為中國人得意洋洋用以炫耀悠久連綿曆史的口頭禅,道士們則将這位創世尊神請來作為追認始祖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
17世紀一位叫周遊的文人,更是将這一神話略加改寫,作為他東拼西湊的通俗小說《開辟演義》中開篇。正是這部小說給原本赤手空拳的盤古送上了兩件開辟天地的得力工具:斧頭和鑿子,成為了日後盤古的标配。
從混沌的蛋中開辟出天地創生萬物的神話,在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中也可謂俯拾皆是。在彜族神話史詩《查姆》中的《天地起源歌》裡描述遠古之時,沒有日月星辰山河樹木和人類,唯有創世神黑埃波羅塞,一天,他生了一個蛋,之後,蛋殼變成天,蛋白變成日月星辰,蛋黃變成了地。這幾乎就是盤古神話改名換姓的版本。
水族神話中創生萬物的蛋不是一個,而是十二個,它們是風神與牙巫交配生出,從蛋中孵化出了人、雷、龍、虎、蛇、猴、牛、馬、豬、狗和鳳凰。侗族的神話中,太古之時,四個被稱為棉必仙婆的大神為了創造人類前後兩次孵了八個蛋,其中孵壞了六個,隻有兩個孵出了人類的男女始祖。台灣排灣族的神話則頗有效率地簡縮為一紅一白兩隻蛋,它們都是太陽誕育的神蛋,孵化出男女兩個嬰兒。
納西族的《東巴經》記載人類是來自于天地孵抱的蛋,但剛孵出的人類卻不具有人形,而是升之為氣,又化為露珠,露珠滴入海中,才形成了人類的始祖海失海忍。這些蛋生萬物人類的神話傳說,簇擁在脍炙人口的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周圍,幾乎可以構成一個龐大的蛋生萬物的神話宇宙。
但這個蛋的神話宇宙并不由中國一家獨享。盤古神話固然如今已然脍炙人口,但它産生得如此之晚,自然應該有一個解釋。最合理的一種解釋是,這個神話并不發源于中國,而是外來移植,借自于它的近鄰印度。形成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之間的印度早期神聖經典《摩奴法典》中,整個宇宙存在于造物主梵天冥想的意識中,他用意識在太初混沌之水中播下了一顆種子。種子成長為一顆金蛋。出于一種難以言喻的神靈的空間觀,創造金蛋的梵天又現身在金蛋裡,通過長達一個梵天年,相當于人類1555.2個地球年的深思熟慮,他通過冥想苦修的神力将金蛋劈開兩半,化作天地。
這個印度的蛋生萬物的故事,比中國版的盤古神話早了将近1500年,時間上的超前和内容上的相似,自然讓這則故事成為蛋生萬物神話的來源之一。但它同樣并非唯一的源頭。還有與它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古老的版本,出現在古代埃及。盡管記載這則故事的文書《阿蒙大頌歌》出現于公元前1300年前後,但由于這份文書實際上是一份神廟祭司根據埃及各地流行的神話傳說綜合整理編纂的神學文獻,因此它的起源會更加古老。
古埃及創世圖
根據記載,赫爾摩波利斯的原始八神,在太初的混沌水域中創造了一個土堆,然後生了一個蛋。至于這個蛋究竟是誰生的,古埃及的神學家們有所争議,有的認為是形如朱鹭的文書之神透特,還有的認為是原始八神中衆神之王的阿蒙神自産自生,他“把自己的體液與他自己的身體結合,獨自産下了他的蛋”,就像梵天生了蛋又把自己從蛋裡孵出來一樣玄之又玄,古埃及的蛋裡誕育出的同樣是阿蒙神的化身拉-阿圖姆,然後他又被稱為“自我創造的神”,創造出了世界所存在的一切。
古印度和古埃及的蛋生神話看起來就像是那個哲學上著名的悖論命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但這并非古人刻意故弄玄虛,編造出如此複雜的神話來為難後代,而是人類的祖先在創造這些神話時心智單純,缺乏缜密的邏輯思維。
阿圖姆神
當這些雜七雜八的神話需要被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整套體系時,邏輯就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團堪比太初混沌的亂麻。就像趕在最後期限前交稿的作者一樣,急急忙忙地将手頭的一切拼湊起來,讓作為編輯的子孫後代自己理清頭緒。如果理不清,那自然就是神意難測。就像科幻小說家道格拉斯·亞當斯在其經典名著《銀河系搭車客指南》中戲谑地說法:“若有誰真的搞清楚了宇宙為何存在,因何存在,宇宙就會立刻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怪異、更難以說明的東西。”——不要以人類有限的知識來猜測這顆創造出無限世界的蛋的奧秘,隻要接受自己是蛋裡創造的無限事物中的一個即可。
但另一個問題又随之産生:
為什麼偏偏是蛋呢?
02
為什麼是蛋
威廉·畢比看起來不算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最佳人選,他是個生物學家,而不是個神話學家。不過他做的事情卻為解答這個問題提供了一把還算能插進鎖孔的鑰匙。那是1911年一個又濕又冷的清晨,在緬甸北部一片高山林地中,畢比正蹲伏在灌木叢中,手持望遠鏡,專心緻志地等待目标現身。
“那是流光溢彩的一刻,陽光從它的翅羽上反射出金屬般的紅色、綠色和紫色”,目标在初升的朝陽照耀下信步而來,那是一隻光彩照人的野雞,讓畢比不由得目瞪口呆。畢比注意到,方才還在咯咯啼叫的家養雞們突然變得斂氣噤聲,在它的面前表現得“極為尊重,不敢貿然上前”,宛如圍觀帝王出巡的臣民般肅穆謙恭。
這确實很令人驚訝,但考慮到這隻雞的身份,這一點就不值得驚奇了。對那些家雞們來說,這位不速之客是它們的活祖宗,紅原雞。它被認為是目前全球家雞的祖先。能親眼見證雞的活祖宗現身,當然會令生物學家心旌蕩漾。但這個故事還有後半段,當畢比蹑手蹑腳打算繼續追蹤這隻正跟一隻小母雞共度“雞情時光”的雞祖宗時,它卻突然帶着一種“近乎可怕的超感知覺”迅速消失在茂密的叢林中。
盡管僅僅憑着這次觀察,就足以讓畢比成為美國科學界的名人,但畢竟讓這隻雞祖宗在眼皮下溜走,多少令人有些遺憾。當然,畢比形銷骨立的高瘦體格應該負有部分責任。另外一方面,就像畢比在觀察中所發現的那樣,雞祖宗與它那些圈養院中的後代截然不同,他曾親眼看到一隻原雞從灌木叢中急速沖出,然後穩穩地停在一棵高高的樹上;另一隻則在山谷裡飛翔了近半英裡。
雄健、機敏而且狡猾,這就是生物學家對雞祖宗的認識。如果說現代生物學家捕獲一隻雞祖宗都并非易事,那麼缺乏現代工具手段的人類祖先捕獲它們就更是難上加難。盡管這個結論聽起來稀松平常,但它卻解決了一個關鍵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哲學悖論也許難以回答,但是人類是先吃雞還是先吃蛋這個問題倒有了明确答案——肯定是先吃蛋。
獲取蛋比獲取雞要容易得多,而在采集蛋的過程中,發現蛋中可以孵出小雞也是順理成章。蛋作為一種能夠孕育生命的容器,這個概念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如果我們将蛋這種孕育生命的容器,推而廣之至整個宇宙萬物,那麼,一個以蛋為主角的創世神話就如此誕生了。大可以想象,幾千年前的一個夜晚,圍坐在篝火旁的一群人,有老有少,最喋喋不休的自然是那些躁動的熊孩子們,在他們喋喋不休地提出的問題中,很可能就會觸及那個終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不堪忍受的大人們把目光移向火堆上烤着的蛋,蛋白質凝結散發出的焦香聞之垂涎。好吧,決定了,故事的開端就從這個蛋開始。
這個場景當然基于想象,但一個事實是,卵生萬物神話的分布,确實與雞最早的馴養和擴張路線幾乎一緻。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學家們發現,人類早期馴養雞主要不是為了食用雞肉,而是為了産蛋。因此,這一時期毋甯說是馴養蛋。公元前7500年左右,雞在東南亞地區被馴化,而這裡正誕生了梵天從金蛋中創造天地的神話。之後,雞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進入蘇美爾和埃及,在埃及,雞跟家鵝進行競争,并成功取代了後者,不幸而幸地成為了古埃及人主要的蛋類和禽肉來源。古埃及的八神生蛋,蛋生萬物的神話也剛好出現在此時。公元前八世紀,雞和蛋抵達希臘。古希臘的創世起源神話,同樣也講述了創始之初的混沌之蛋生出了愛神厄洛斯,上下蛋殼分别形成了天空之神烏拉諾斯和大地母神蓋亞。厄洛斯用他的愛之神力讓天神與地母交媾,創造出世間萬物。
愛神厄洛斯
從某種意義上說,雞在各大古代文明中旅行,不僅一路下蛋,更通過蛋把蛋生萬物的創世神話帶往下蛋之處。而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往複,很有可能也帶給了先民們一種生命循環往複的輪回觀念。一如雞生蛋、蛋生雞一樣,梵天生蛋,而蛋中又出現梵天。世界在無盡的時空中創造-毀滅-創造,輪回循環不止,要解釋這個複雜而玄妙的概念,沒有什麼比随手拿來的一枚雞蛋更适合舉例了。
可以說,蛋塑造了先民們的世界觀,提供了一套對世界萬物起源意義豐富但簡單直觀的解釋。簡單到像《荊楚歲時記》裡過年吃一枚雞蛋就足以成為時序循環再開,萬象更新的象征。這套蛋的世界觀一直影響到我們現在,并且至今仍然用雞生蛋、蛋生雞的哲學悖論來困擾我們有限的頭腦。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一枚蛋裡就蘊藏着世間萬物,蘊藏着生命的源泉。但在那層不透明的殼被打破之前,你永遠想象不到裡面究竟會有什麼。已知與未知之間隻隔着一層蛋殼,這或是蛋被作為萬物乃至生命起源象征最本質的原因——要将未知變成已知,就必須打破那層蛋殼。看看蛋裡究竟有什麼。
03
蛋破了
這個問題剛才似乎已經回答過,蛋裡包含世界萬物,也就是應有盡有。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打破蛋的一刹那,就是将無限的可能變成唯一确定的事物。就像是商店裡砸金蛋抽獎活動一樣,看着哪個裡面都像藏着頭等大獎,直到砸開以後才發現不過中了一包紙巾。
但好在,神話中的蛋卻永遠不會讓人落空。創世神話中的蛋裡蘊藏世間萬物。而世界從蛋中創生之後,蛋中世界裡再出現的神奇之蛋,裡面蘊藏的就是創造時代的大人物。這種創世後蛋生英雄的神話,似乎發源于中國。在其他文明的神話中,蛋作為創世的萬物容器的角色,随着蛋被打破而退場。而在中國,盤古打破蛋殼開天辟地後,各種神奇的蛋紛紛降臨到這片土地上。
熱映動畫電影《哪吒》的兩位主角哪吒和敖丙都是蛋中出生,與中國神話中蛋生英雄的母題不謀而合——從蛋裡生出的都是英雄人物。
就在盤古從蛋中開天辟地的神話記諸《三五曆紀》後不久,一本名為《博物志》的志異著作,就記載了一個蛋生英雄的故事。春秋時代徐國國君的一名宮人懷孕後生了一個蛋。這個奇怪蛋被當成不祥之物抛入水中。被一位姓獨孤的老太太馴養的名叫鹄蒼的獵狗撈起。蛋裂開,生出一個嬰兒,這個嬰兒長大後繼承了抛棄他的父王的王位,稱為“徐偃王”,以仁義著稱于世,領導徐國成為“三十六國伏從”的禮儀之邦。死後又成為後世奉祀的神靈。
另一位從蛋中生出的英雄人物,則是高句麗的創建者朱蒙。朱蒙的身世甚至還有個演變的過程。比《三五曆紀》稍前的一部著作《論衡》中的記載是,朱蒙的母親自稱“前見天上有氣,大如雞子,來降我,因而有身”,因此誕下朱蒙,并沒有提到下蛋生子,而《三五曆紀》之後的《三國志》中《高句麗傳》記載朱蒙誕生的故事,就幾乎就成了《博物志》中徐偃王誕生故事的翻版。同樣是産下一個蛋,同樣被抛棄,最後開創了一個新的國家。
不得不說,更早的先秦典籍中,确實有不少将蛋和英雄人物聯系在一起的神話傳說。譬如《詩經》中“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裡吞下玄鳥之卵生下商朝開國始祖契的神話。但這裡僅僅是吞卵,而不是生蛋。蛋生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給中國人提供了一種新的故事範式,讓英雄人物從蘊含無限創造力的蛋中生出來,不斷地開啟新的時代或是創造新的國家。
蛋所蘊含的創造之力,被加諸到這些蛋生英雄的身上。而他們成為英雄的第一步,就是打破蛋殼,降生于世。這些人在打破蛋殼的那一刻,以無限的創造力從不可能中創造出可能,将未來的未知變成必将成就的已知。
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蛋中的一員。都罩在自己的蛋殼之中。這蛋殼不僅僅是母體的子宮,從狹窄、幽暗的子宮中艱難地誕育出來,隻是敲開了這個蛋殼的一道細細的裂痕。這是一個蛋中創造的世界。對周遭的未知、恐懼、焦慮、畏縮、不安都會讓我們縮進自己的殼裡,失去探求未知的渴望,失去改變殼外世界的勇氣,失去創造未來的信念。
這可能是先民選擇蛋來講述創世神話的根本目的:打破這蛋,創造屬于自己的未來。
撰文 | 李陽
編輯 | 宮照華
校對 | 翟永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