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要及時,“派”要精準,“辦”在一線,“評”要科學。市民為什麼愛打12345?因為它接得好、辦得快、有回音。
自2019年北京建立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主渠道,各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和各部門各單位聞風而動、接訴即辦的為民服務體系,3年間,12345市民服務熱線派單交辦群衆訴求1301萬件,群衆訴求解決率從53%提升到89%,滿意率從65%提升到92%。一件件百姓身邊的煩心事得到解決,一批批便民利民設施相繼建成,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家門口的事有人管、有人辦了,大家直言“12345真管用”。
接
除了打電話17種方式找到12345
有事打12345,成為首都市民遇到困難、煩心事的第一反應。3年來,市民對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認可度和使用率持續提升。
《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數據報告》顯示,從2019年的696萬件到2021年的1335萬件,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受理總量逐年提升。電話是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受理的主渠道,受理量占比為92.1%。日均來電量也逐年上升,2019年至2021年分别是1.9萬件、2.9萬件、4萬件。從來電号碼看,3年内多次撥打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電話号碼有70餘萬個。
12345有多忙?單日最高撥打達到45萬人次,單日最高受理群衆反映5.6萬件。
其實,除了打電話,市民還可以通過17種渠道找到“網上12345”。為方便市民反映問題,12345市民服務熱線不斷豐富受理方式,構建了微博、微信、“北京通”APP、“人民網”領導留言闆等17個網上接訴即辦渠道,市民熱線服務從耳畔延伸到指尖。而網絡渠道受理占比由2019年的不足2%提升至2021年的10%以上,實現了多渠道、全時段、全方位受理響應群衆訴求。
辦
涉疫訴求切換成“戰時”機制
接訴即辦關鍵在“辦”,不僅要辦結,更要辦成。在“首接負責”的要求下,街道鄉鎮能夠自行解決的,及時就地解決;需要跨部門解決的複雜問題,由街道鄉鎮及時“吹哨”,與相關委辦局共同研究解決;需要進一步研究辦理和回複的,及時做好溝通解釋和安撫工作,妥善解決群衆訴求。
“我家孩子才4歲,因患白血病在醫院住院3個多月了。因病情特殊,孩子隻能吃無菌飯,每天都是我在家做好、消殺後送到醫院。但現在小區被封控隔離,能不能幫忙把飯送到醫院給孩子?”今年10月份,疫情突襲昌平,一位家住沙河鎮白各莊新村小區的孩子母親焦急求助12345。
鎮政府接到派單後,立即安排村委會與市民對接,每日定點到家取飯,用保溫箱送到小區外交給醫院護工,确保無菌飯及時送到醫院病房,讓小朋友能一直嘗到媽媽的味道、感受到家的溫暖。這位母親感動地說:“隔離不隔愛,患難見真情!非常感謝政府的幫助,我可以踏實在家隔離了!”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12345市民服務熱線成為了抗疫前哨,接訴即辦工作進入防疫模式,對群衆疫情期間的“急難愁盼”更是提級響應、優先辦理,梳理疫情防控訴求31類158個具體事項,設定2小時、24小時辦理時限,全力解決物資保障、疫苗接種、小區封控等問題。
評
“一把尺子”激發你追我趕
改革3年來,接訴即辦訴求解決率從53%提升到89%,滿意率從65%提升到92%。成績的背後,是“一把尺子”的考評推動。
12345市民服務熱線将接訴響應率、問題解決率和群衆滿意率“三率”作為核心指标,賦予解決率和滿意率更高權重,強化解決問題的導向和群衆滿意的目标,由過去注重程序上“辦結”轉變為注重實質上“解決”。
每月向社會發布成績單、每月點評 、每月約談,實施精準監督執紀問責,各區将街道鄉鎮、區級部門接訴即辦工作情況納入區政府年度績效考評,343個街鄉鎮、16個區、市級部門和公共服務企業分類排名,激發了各級各部門在為民辦實事中的賽馬效應,形成了你追我趕、主動作為的濃厚氛圍。
城市“總客服”派單環節智能化
接訴即辦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下一步,本市還将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健全接、派、辦、評全周期管理機制,提高接訴即辦工作效率。制定12345市民服務熱線服務與管理規範地方标準,拓展群衆訴求受理渠道,推動訴求類别,精細化分流,加強熱線工作人員職業化建設,完善知識庫共享、專家支持、分中心聯動等機制,提高熱線接通率和專業化服務水平。
同時,動态調整接訴即辦職責目錄,健全首接負責和提級響應相結合的工作機制,提高複雜疑難問題解決能力,實現市民訴求接得更快、分得更準、辦得更好,打造便捷、高效、規範、智慧的城市“總客服”。
在接訴即辦改革數字化轉型方面,建設智能受理系統和智能知識随行系統,實現接單、派單、分析、預警、評價各環節智能手段運用。深挖民生數據富礦,更好發揮民生大數據的數字治理優勢和作用,推動城市治理網絡化、智能化。
經典案例
聞風而動 疏堵結合解決電動車充電難
“我想反映一下小區還有住戶推電動車進電梯”、“我們小區充電樁不夠用,位置也不合理,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充電樁收費太貴了,又不讓在家裡充,我們負擔太大了……”電動車安全充電問題一直是市民關注的重點,今年以來,經開區不少居民紛紛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自己的訴求。
聞風而動,接訴即辦。經開區整合市民訴求,結合“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實地摸底排查、走訪調研居民意見、召開協調研讨會議等工作,集中力量推動一大批電動車充電問題得到解決,讓電動車真正行駛在安全線上。
“現在充電不用推回家了,樓下直接就能充,真是方便又安全!”博興街道海棠苑的居民李先生說。海棠苑是配租900多戶的公租房小區,人員十分密集。亦莊控股作為負責小區物業管理的國有企業,通過疏堵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安裝電動車電梯阻車系統,從技術手段上禁止電動車“上樓”;另一方面做好“下樓”後的配套設施建設,安裝電動車充電樁。在充分調研統計租戶充電需求的基礎上,最終安裝了4組電動車充電樁,可同時為40輛電動車充電。
同樣居住人口較多的還有亦城茗苑社區。據統計,社區共有約230輛電動車。加裝戶外充電樁是防止電瓶入戶的主要措施。改造後,亦城茗苑社區内共有5組車棚,每個車棚安裝了20個充電樁,共計100個充電樁可以同時運行。同時,小區物業還為每輛電動車貼上了“電動自行車信息卡”,以實時掌握社區内電動車的活躍數量。除了統計電動車和提供充電樁外,亦城茗苑還有阻止電動車入戶的“最後一道卡”——電梯阻車系統。物業工作人員介紹,隻要有電動車在電梯裡,電梯阻車系統檢測到後,電梯就無法關門運行。
經過一系列改造升級,經開區電動車充電問題的相關訴求大幅減少,老百姓的危險源被“搬”出了樓,居住安全被“送”進了樓。本報記者 任珊
(原标題:“辦結”轉變為“解決”市民直言12345真管用 城市“總客服”接得好辦得快)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任珊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