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什麼是黃河文化與農耕文化交彙的地方

什麼是黃河文化與農耕文化交彙的地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9 02:50:38

什麼是黃河文化與農耕文化交彙的地方(什麼是黃河文化)1

葛劍雄

什麼是黃河文化與農耕文化交彙的地方(什麼是黃河文化)2

葛劍雄關于黃河文化的專著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張叢博文圖

記者:聽說您經常來河南,可否談談對河南的印象?

葛劍雄:我經常來河南,這次除了講座,還想再去二裡頭遺址看看。

雖然沒有長期生活工作在河南,但從研究中國曆史地理開始,我就客觀認識到河南在曆史發展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出現過文明衰落的時期。

我覺得河南本身要自信自強,用文化發展、新的精神面貌糾正過去人們的一些偏見,這些年看到河南不斷進步很高興,特别是這幾年對文化建設也很重視。

記者:現在黃河文化的研究很熱,您覺得其中有沒有被忽視或者需要側

“黃河文化熱”近年來持續升溫,但黃河文化具體該如何定義?

複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在接受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黃河文化。

在他看來,黃河文化不應強調地域性特點,而是應該強調共性,因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在這裡發展,許多地域的文明都是黃河文化與當地結合形成的,母體依然是黃河文化。黃河曾經哺育了華夏民族的主體,黃河兒女遍布中華大地,并已走向世界各地。

葛劍雄曾任複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複旦大學圖書館館長,師從中國曆史地理學科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譚其骧先生。多年來深耕曆史地理學科,關注黃河數十年,有着豐厚的積澱,和超出常人的宏觀視野與理論建構。

3月20日,葛劍雄來到鄭州圖書館,做客由河南天一文化主辦的“天一文化講壇”,帶領讀者“沿黃河探尋文明的曆史”。在講座開始前,葛劍雄接受了記者專訪。

重的地方?

葛劍雄:我想強調的是,黃河文化的研究要遵循曆史唯物主義,現在有的在研究具體問題時,缺少一種唯物辯證法,比如講到中華文明為何最早産生在這塊區域,在全國起到引領作用時,依然還有抱着不科學的态度,用脫離實際、很神秘的方式去解釋。

事實上,最重要的是這裡的地理環境,提供了農業和經濟發展的基礎,5000年前黃河流域氣候比較濕潤,黃土高原、沖積平原容易得到開發,在早期人類生産條件下,适宜生存。

記者:關于黃河文化的傳承弘揚,想聽聽您的看法。

葛劍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發布的成果很明确,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我們需要在全面了解曆史事實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做出評價,保持對文明認識的自覺性。複興黃河文化不是恢複其地位,而是取得應有的地位,同時要創新,實現現代化轉化。

文化自信是說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文化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産生出來和發展的,為何最适合國情民意,包括文明發展過程中善于吸收外來文化,随時可以做出革新、調整,我們完全可以保持對黃河文明長遠的自信。

當然,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和其他文明互鑒的基礎上,各種文明都是在自己特殊環境裡發展起來的。文化自信不是強調我的是最好的,而是要做到費孝通先生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記者: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正在推進,河南也已被确定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您有哪些建議?

葛劍雄:這樣一個大的國家文化公園,是史無前例的,沒有前例可循,要用心。

我的基本想法是,建黃河文化公園,需要将新建與現成的結合,充分利用現有的,做必要的補充提高,最後形成一個點狀的黃河文化公園。比如河南已建的黃河一帶的主題公園、相關的遺址要納入其中。同時,也需要新建核心部分,便于集中展示和體驗黃河文化。最終實現将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曆史和現實完美聯系,專家和公衆共同參與,既有展示教育功能也有娛樂功能。當然,在體制上也要創新,需要有統一的管理協調機構。

記者:還記得第一次見到黃河是什麼時候嗎?後來的感受有沒有變化?

葛劍雄:我第一次見黃河是1966年11月,當時是從濟南乘車過黃河,沒有想象中那麼寬闊,當時有點失落。後來1982年到壺口瀑布時,深深受到了震撼,去年還去了入海口,正是這樣一次次看黃河,加上我的專業研究,讓我對黃河有比較全面的印象。黃河景觀豐富多彩,許多畫面會打破你對黃河的認知,希望大家有機會也能到黃河走走。

記者:在談到黃河文明時,常會聽到“大河邊必有偉大文明”的說法,您怎麼看?

葛劍雄:在探索文明的源流時,誰也不能無視河流的作用。河流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不可或缺的條件,但并不意味着每條河流必定會孕育出一種文明,更不意味着河流越長、水量越多、流域越大,孕育出的文明就越偉大。

就河流的長度而言,在世界排名前十的河流,與古代世界最發達的幾種文明聯系在一起的,隻有尼羅河、長江、黃河,而孕育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孕育了印度文明的恒河都不在其内,更不用說羅馬文明發源地的台伯河,希臘半島和西西裡島上那些更小的河。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第一的大河,但在世界文明史上,并沒有與其體量相稱的地位,連離它最近的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也沒有處在它的流域範圍。

人類與河流不同形式或程度的互動,自然會在同樣的地理環境下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程度地塑造文明形态。這種互動具體表現在偶然性或偶然事件、自然環境的變遷、傑出人物的作用、生産方式的選擇等方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