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故事課外書?手機語文□ 吳永亮,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漢字的故事課外書?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手機語文
□ 吳永亮
魯迅與“猹”
魯迅先生在《故鄉》中寫到閏土用鋼叉去刺那偷瓜的小動物的情節,魯迅把這種小動物寫作“猹(chá)”。後來,魯迅先生在給舒新城的信中對這個字進行了解釋:“‘猹’字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現在想起來,也許是獾罷。”“猹”已收入《通用規範漢字表》。《現漢》第7版第137頁收“猹:野獸,像獾,喜歡吃瓜(見于魯迅小說《故鄉》)”。
齊白石與“烤”
“烤”,據說是著名書畫家齊白石所造。
根據鄧拓《燕山夜話》記載,20世紀30年代初,北京宣武門原有一家聞名遐迩的“清真烤肉苑”,請白石先生題寫匾名。白石先生題寫時不知“kǎo”寫哪個好,查了幾部辭書,未有确切的字。後來白石老人想烤肉要用火,那就是火字旁,加上“考”字取音。于是揮毫題寫“清真烤肉苑”五個字,并在這五個字和署名之間夾注了一行小字雲:“諸書無烤字,應人所請,自我作古。”因“烤”字造得有理,被廣泛使用,以後各種字典都收錄這個“烤”字。
其實并非如此,因為在《紅樓夢》第四十二回:(粗瓷碟子)不拿姜汁子和醬預先抹在底子上烤過,一經了火,是要炸的。因此,這說明白石先生未曾讀過或者未認真讀過《紅樓夢》。不管咋講,有一點可以肯定地說,“烤”這個字問世時間并不太長。
夏衍與“搞垮”
“搞”,本是西南方言,意思是弄、幹、做、辦。進入普通話後,成為意義廣泛的動詞。
“垮”,是現代産生的字。《康熙字典》未有“搞垮”,1915年《中華大字典》還未見“垮”的影子。
1930年至1941年初,夏衍在桂林主持《救亡日報》時,深感一些口語無字可用,于是根據實際需要自造了“搞”和“垮”這兩個字。不久,就被大家接受了,很快成為出現頻率超高的常用字。1949年以後,這兩個字流行全國,成為約定俗成的常用字了。有一次,學者胡愈之問夏衍“搞垮”是不是他創造的,夏衍作了肯定的答複。
其實夏衍隻說對了一半,“搞”早就問世了。《說文·攴部》:“敲,橫擿也。從攴,高聲。”《集韻·爻韻》:“敲,《說文》:‘橫擿也。’或作搞。”由此可知,“搞”最初讀qiāo,作為“敲”的異體字,隻不過現在已經不被人們所知。
如此看來,是夏衍做的媒,把讀qiāo的“搞”嫁給了西南方言ɡǎo了。不過“搞”每每出現,大都給人不雅的感覺。“垮”大概真要誇誇夏衍創制之功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