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對身體的傷害不亞于高血壓。其主要原因是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患者主要症狀為全身無力、乏力、頭痛頭暈、心前區隐痛。其實低血壓可以分為很多種。可以看看自己是哪種類型。
低血壓有哪些類型?
1.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是指從平躺到坐起或起立,或長時間站立,血壓突然下降20~30毫米汞柱以上。部分患者還出現明顯的全身無力、惡心、頭痛、頭暈、視力模糊等症狀。體位性低血壓與疾病密切相關,如多發性硬化、頸椎病、糖尿病等。多發性萎縮、帕金森病和嚴重貧血也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此外,這種低血壓也可發生在長期卧床、過于虛弱、孕婦、過于勞累以及使用某些藥物後。
2.原發性低血壓
原發性低血壓多發生在20~50歲體弱的老年人或女性。輕度患者無症狀,但部分患者感覺非常疲勞。當收縮壓低于80毫米汞柱時,患者可出現明顯的頭暈、全身無力、胸痛、心悸等症狀,少數患者可出現暫時性暈厥或眼前發黑。原發性低血壓預後良好,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但進入老年後,一定要做好防護,避免摔傷、骨折。
3.餐後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一般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進食後兩小時,收縮壓會下降10 ~ 20毫米汞柱,嚴重者會下降40 ~ 50毫米汞柱。當收縮壓下降過多時,會引起心腦血管功能不全。其主要症狀是嗜睡、全身無力、走路不穩、不明原因的跌倒或眼前發黑。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出現暈厥和短暫的意識不清。一般躺下後上述症狀即可緩解。一般糖尿病患者、體弱老人、服用降壓藥的患者容易出現餐後低血壓。餐後低血壓是由血壓調節功能失調,進食後,胃腸道内大量積血,腦血量短時間減少引起的。
4.繼發性低血壓
繼發性低血壓是某些疾病或藥物引起的血壓下降。如腎上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癌症、嚴重糖尿病和結核病等會引起繼發性低血壓。此外,過度節食減肥、營養不良、擅自增加降壓藥劑量、正在進行血液透析和服用抗抑郁藥物的人容易出現繼發性低血壓。除此之外,心血管疾病、某些因素引起的休克、心輸出量不足也會引起低血壓。
5.運動後低血壓
一般情況下,人在運動後15~60分鐘左右,收縮壓可輕微升高5~8毫米汞柱,而舒張壓則保持不變或略有下降。劇烈運動後,低血壓患者易出現面色蒼白、氣短、全身無力、乏力等症狀,一般卧床休息即可緩解。但需要提醒的是,部分隐匿性器質性心髒病患者,運動性低血壓後可能誘發心律失常或心絞痛,甚至心源性猝死。因此,運動後出現低血壓的患者需要做動态心電圖和動态血壓檢查。
持續低血壓可引起缺血性中風,應引起人們的重視。每天要定時測量血壓,并做好記錄。正在服用降壓藥的患者應嚴格遵醫囑,不能自行加大劑量。
【聲明:文中所用的資料與圖片來源于網絡與文獻,僅作醫學知識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