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記者 劉瑞朝 攝影 白周峰
每天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鬧鐘,也可能是窗外天上飛過的群鴉。入秋以來,鄭州市區迎回一群熟悉的身影——烏鴉。
每天早晨,或者傍晚,天色蒼茫之時,一群群烏鴉,喳喳的出現在鄭州市區上空。部分市民感到陌生,甚至恐慌,其實烏鴉不僅是“三有”動物,在鄭州也待了二十多年了,實際上熟悉而有益。
【現象】10月下旬起 鄭州市區飛來一大群烏鴉
“風吹桃林滿樹花,喜鵲枝頭叫渣渣。”風靡網絡的歌詞,到了鄭州,稍作改動,更為切實,“風吹樹葉掉枝丫,烏鴉枝頭叫喳喳”。
有市民反映,從10月下旬開始,鄭州市區就出現了大群烏鴉。每天早上,或者傍晚,黑壓壓的一片。其中,早上呼朋引伴,盤旋飛翔,忽閃着翅膀往北飛;傍晚拖家帶口,呼朋喚友,撲閃着翅膀往南飛。
特别是暮色蒼茫之時,太陽落下,天空暗淡下來,烏鴉背馱着夕陽,從天上高高飛過。它們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俯瞰着這座城市。北宋秦觀有句詞寫道:“夕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這種意境,大緻類似。
大河報記者觀察了解到,烏鴉活動較為有規律。早晚時候較為活躍,成群出現,而白天幾乎看不到它們的身影。
它們一群又一群,喳喳相應,聲音又比較沙啞。不過當大群烏鴉在頭頂盤旋,一些市民開始顯得恐慌,認為烏鴉看起來不像什麼吉祥鳥,今年鄭州災情加疫情,過得很艱難,這是不是有什麼不好的預兆啊?
【栖息】這群烏鴉在鄭州生活了20多年 冬天到溫度較高的市區越冬
那麼,鄭州市區出現的這群烏鴉,是不是真如市民所擔心的那樣,會帶來什麼不好的東西?對于鄭州這座城市來說,它們究竟是生面孔,還是老相識?又為什麼活動這樣規律?
對此,我省鳥類專家、鄭州師範學院生物學教授、鄭州自然博物館館長李長看說,其實他很多年前就關注到這些烏鴉了。大概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鄭州城區就出現了它們的身影。它們的種類,主要包括大嘴烏鴉、小嘴烏鴉、秃鼻烏鴉、達烏裡寒鴉,其中以大嘴烏鴉為主。
它們在鄭州已經生存了20多年,可謂是鄭州的“熟面孔”了。李長看說,烏鴉是群居性動物,根據他長期的觀察,它們主要分布在三個地方,一個是人民路商城路交叉口附近,一個是新通橋大石橋之間的金水路上,一個是河南省農業大學附近,這些地方林木都比較茂密。
那為什麼春夏時節沒有這樣成群的烏鴉活動呢?他說,春夏兩個季節,是烏鴉的繁殖季,以家庭為單位活動,主要任務是生兒養女。但到了秋冬季節,往往是種群數量最多的時候,便集中出現在鄭州市區。
“到了秋冬季節,由于熱島效應,市區比郊區的溫度要高上3-5℃,所以烏鴉都選擇在市區過冬了。”鄭州市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董朝偉說,而春夏兩個季節,它們一般在荒野、山區、平原上居住。
【習性】每天早晚潮汐式群體活動 黃河灘是其白天覓食地
董朝偉說,他們沒有對烏鴉的數量進行專門的統計。不過根據粗略統計,數量至少在1萬隻,種群是比較龐大的。
烏鴉的活動較為規律。李長看說,每天日出時候,早上7時左右,烏鴉就會呼朋喚友,集結起來,一群一群向北飛去,目的地是黃河灘區,那裡有較為充足的食物。傍晚5時30分左右,烏鴉又會從黃河灘區向南飛,飛回鄭州市區,到了晚上栖落在樹木較多的區域。
“這段時間樹葉還沒掉完,效果不明顯。到樹葉掉完時候,烏鴉晚上就會落得一樹一樹的,看起來和樹葉一樣。”對于專家的上述說法,在文化路黃河路附近居住的白先生深有感慨地說。
董朝偉說,烏鴉并不像有些市民想的那樣,是兇鳥,是不好的動物。一方面,這種觀點沒有科學依據,另一方面,烏鴉是雜食動物,對農林牧業還能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它們吃松毛蟲,食物匮乏時,也在垃圾堆裡找食物。相較市區,郊區的生活垃圾較多,所以烏鴉白天基本成群在黃河灘區和鄭州北郊活動,以填飽各自的肚子。
另外,烏鴉還有着“尊老愛幼”的美德,老烏鴉将小烏鴉養大後,小烏鴉會承擔其贍養老烏鴉、侍奉雙親的責任。這也就是《初學記·鳥賦》裡所說的:“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觀點】這群烏鴉不是普通的留鳥 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冬候鳥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烏鴉共有36種,分布幾乎遍及全球。在中國分布的有7種,大多都是留鳥。烏鴉又被稱為老鸹、老鴉。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留鳥,為什麼春夏兩個季節幾乎看不到,而秋冬時候成群出現?其實,上面已經談到,城市的熱島效應,導緻烏鴉成群到溫度較為暖和的城市越冬,且秋冬時節不是它們的繁殖季,以群居活動為主。
其實,類似的情況,出現在我國不少城市之中。業内人士指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針對于鄭州市區來說,烏鴉是冬候鳥,因為它們的繁殖地不在市區,隻是選擇在市區越冬。
這就牽出了冬候鳥與夏候鳥之分。董朝偉說,鳥類一般分為冬候鳥、夏候鳥、留鳥、迷鳥等四種。
候鳥是随着一年中季節的改變而作定時遷徙,以變換栖息地的。其中夏季飛往某地繁殖的,對于該地來說就是夏候鳥,最為典型的便是鄭州“天屎之路”上的大群夜鹭。夜鹭每年4-7月在鄭州市區活動,其它時間段飛往南方。
冬候鳥是秋冬季節飛到某地過冬的鳥類,比如部分雁鴨類,會在黃河灘區過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鸨,也會在長垣、封丘、中牟等地的黃河灘區栖息。
留鳥,則是一年四季都在一個地方生活的鳥。對于鄭州來說,麻雀、喜鵲、斑鸠等,都是留鳥,一年之中哪個時間段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聽到它們的叫聲。而迷鳥,則是那些在遷徙途中“跑偏”的鳥,最終迷路,不到最終的栖息地,而是将錯就錯,到另一個栖息地越冬的鳥。
這樣看來,烏鴉在鄭州市區并不是每個季節都能看到,但它們又确實是河南、鄭州地區的留鳥。它們既不同于一般的留鳥,又不同于标準意義上的冬候鳥,不過,對于鄭州這座城市來說,它們确實是一群前來越冬的“熟客”了。
來源:大河新聞 編輯:端木繁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