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區隸屬甯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位于北緯38°28′、東經106°17′,東與内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接壤,西臨唐徕古渠,南北分别與靈武市、永甯縣、賀蘭縣、平羅縣接壤,[1]是甯夏首府銀川市的商貿物流中心、基礎教育中心和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
興慶區是銀川市1970年設定的縣級市轄區,原稱為銀川市城區。始建于唐儀鳳三年(公元678年),時為懷遠縣城。宋天禧四年(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建立西夏國,此為西夏國都興慶府。明代于此設置甯夏鎮,是全國“九邊重鎮” 之一。清代設甯夏府治此,為“西陲一大都會”。[2]
轄區總面積82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74萬人(2016年)[3],轄2鄉2鎮11個街道辦事處1個管委會[3][4],擁有有承天寺塔、海寶塔、中山公園、唐徕公園、麗景湖公園、玉皇閣等景點。
2018年10月,興慶區被确定為“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興慶區中心位置位于北緯38°28′、東經106°17′,東與内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接壤,西臨唐徕古渠,南北分别與靈武市、永甯縣、賀蘭縣、平羅縣接壤。總面積約790平方公裡。[5]
地形地貌
興慶區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南部較高,北部、東部較低,略呈西南—東北方向傾斜。地貌類型多樣,自西向東分為賀蘭山地、洪積扇前傾斜平原、洪積沖積平原、沖積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灘地等。海拔在1010米~1150米之間,地面坡度為2‰左右,土層較厚。銀川西部的賀蘭山為石質中高山,呈北偏東走向。全長約150公裡,寬20公裡~30公裡。最高峰海拔3556米,是阻擋西北冷空氣和風沙長驅直入銀川的天然屏障。賀蘭山在銀川市境内近70公裡,面積5.88萬公頃,山高坡陡,氣勢雄偉。
地質
興慶區位于中國東、西兩大構造帶的樞紐部位。在大地構造上,屬于中朝準地台鄂爾多斯西緣拗陷帶的賀蘭山台陷和銀川地塹,為賀蘭山褶皺帶與鄂爾多斯地台間的山前拗陷區。是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中國首批确定的38個抗震設防城市之一。銀川地震設防烈度為8度。
地塹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銅峽,長約160公裡,最寬為55公裡。地塹東西兩側分别受黃河斷裂和賀蘭山東麓斷裂控制,地塹内還有兩條規模較大的斷裂,即蘆花台斷裂和銀川—平羅斷裂。這4條斷裂共同控制着銀川地塹的形成和發展。周邊縣市地塹内發生3級以上地震,對銀川市區即有影響;地塹内發生6級以上地震對市區将會造成破壞。
曆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曾發生過6級地震;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發生5.5級地震;明朝成化十三年(1477年)發生6.5級地震,烈度均為8度。特别是乾隆四年(1739年)發生的銀川—平羅8級大地震,銀川震區烈度為10度,使銀川古城盡毀。這是銀川平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災難性地震。
土壤
興慶區土壤類型分為9大類、28個亞類、48個土屬及500多個土種或變種。賀蘭山至西幹渠之間主要為山地灰鈣土、草甸土和灰褐土,東部沖積平原主要為長期引黃灌溉淤積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窪地區有湖土和鹽土分布。灌淤土土質适中,理化性好,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适種性廣。土壤類型的多樣性非常适合發展農業生産和多種經濟作物生長。
水文
興慶區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内溝渠成網,湖泊濕地衆多。黃河是銀川的主要河流,流經銀川80多公裡,南北貫穿。銀川平原引用黃河水自流灌溉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引黃幹渠有唐徕、漢延、惠農、西幹等渠,年引水量數10億立方米。配套排灌幹支鬥渠千餘條,長數千公裡,形成灌有渠、排有溝的完整的灌排水體系,保證了13萬多公頃農田的灌溉。
曆史上由于黃河不斷改道,湖泊濕地衆多,古有“七十二連湖”之說,現有“塞上湖城”之美稱。全市有濕地面積3.97萬公頃,主要為湖泊濕地和河流濕地,其中天然濕地占濕地面積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處,面積100公頃以上的湖泊20多處。較著名的有鳴翠湖、閱海、鶴泉湖、寶湖、西湖等。
氣候特點
2013年銀川市興慶區各月平均氣溫均偏高,其中3月和8月顯著偏高;全市年平均氣溫創1961年以來最高記錄;降水主要出現在5-7月、9月,其他月份降水量均明顯偏少,其中2-3月、11-12月各地均無降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較常年偏少1成。年内不同程度出現了異常天氣氣候事件及氣象災害:2012年秋季至2013年春季降水持續異常偏少,氣象幹旱嚴重;3月氣溫異常偏高,提前進入氣象學意義的春天,4月上旬出現明顯“倒春寒”,對林果業造成嚴重影響;夏季高溫天氣出現早,高溫集中時段後延且明顯偏多;霧霾天氣多,對交通和人體健康産生較大影響;前冬未出現初雪,曆史少見。綜合氣溫、降水因子分析,2013年賀蘭為偏旱,其他各地為幹旱年景。
生物資源
2010年興慶區有天然次生林1.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2.8%。濕地植物有190多種,林種主要有雲杉、油松、山楊等喬木,還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藥用植物40多種。濕地野生動物有150多種,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獐子、馬鹿、藍馬雞、青羊、狐狸等32種。
礦産資源
興慶區礦産資源有煤炭、赤鐵礦、熔劑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矽石、磷塊岩、水泥石灰岩、輝綠岩等。賀蘭石“石質瑩潤,用以制硯,呵氣生水,易發墨而護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盛譽,為中國“五大名硯”之一。靈武礦區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特别是煤炭儲量以及其具有的高發熱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質,在全自治區乃至全國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悠久的曆史給興慶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和風景名勝。轄區内有承天寺塔、海寶塔、玉皇閣等多處廟宇樓閣,每年都吸引大批國内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市内中山公園、唐徕公園、麗景湖公園、光明廣場、南門廣場、甯園、怡園等也是遊客和市民休閑的良好場所。興慶區是甯夏旅遊的中心,塞上江南的自然風光、黃河東岸的大漠草原和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穆斯林文化以及古老的西夏文化構成了以“西夏古都、塞上江南、大漠黃河、回族風情”為特色的旅遊業,極大地促進了興慶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興慶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然景觀旖旎多彩、人文景觀風格迥異,形成了以“西夏古都、塞上江南、大漠黃河、回族風情”為特色的旅遊業。境内有承天寺塔、海寶塔、玉皇閣等多處著名的文化古迹,還有黃沙古渡、西夏皇城、兵溝漢墓、水洞溝舊石器遺址公園、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等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重點旅遊區。
銀川市是甯夏回族集中分布的地區之一, 2002年銀川市總人口為132.93萬人,其中回族人口為35.75萬人。銀川市回族文化旅遊資源分布比較集中,回族民俗、民風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主要體現在住宅及建築、飲食、婚姻習俗、節慶、服飾等文化上。
銀川市回族住宅一般多為“四合院”,由于地處西北幹旱地區,住宅建築多為土(磚)木結構,平頂無瓦,家中常能見到具有伊斯蘭風格的工藝鏡、古爾白圖和教曆 公曆等。有條件的回族家中一般有一間收拾得很潔淨的小屋,屋内挂精美的古爾白圖等,主要供回族老人靜心禮拜誦經。清真寺在建築風格上兼有阿拉伯和中國宮殿 式古典建築特征,如銀川市南關清真寺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永甯縣納家戶清真寺具有典型的中國宮殿式古典建築風格。
回 族禁吃豬、馬、驢、騾、狗等動物的肉,禁吃兇禽猛獸和自死動物的肉,以及動物的血液,其飲食以牛羊肉為主。由于地處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交錯地帶,銀川市 回族的飲食兼有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風味,在煎、炒、燴、爆、烤、煮、炸、燒等各種烹調技法上都有一技之長,形成了中國式的甯夏清真風味,如手抓羊肉、羊 雜碎、蓋碗茶、炸馓子及清真筵席菜的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都很有名氣。
除了舉行必要的宗教儀式外,銀川市回族婚慶還有一些自己的習俗,如結婚前二三天,男方要準備大約0.25kg重的大蒸馍10~20個,及半隻或1隻羊, 并将其送到女方家,作為催妝禮。結婚當天,女方在接親隊伍到來之前,要給新娘開臉,俗稱扯臉,還要洗大淨,叫做“離娘水”。銀川市回族結婚筵席一般為 8~12道菜,忌諱單數,象征新婚夫婦永遠成雙成對。
銀川市回族聚居區,節日氣氛極濃,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是回族的三大主要節日。開齋節在伊斯蘭教曆的十月初一,過開齋節時回族群衆要洗大淨,換上節日 服裝,去清真寺禮拜,還要炸馓子、油香、花花、宰雞、羊、牛等,節日十分熱鬧。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在希吉萊曆十二月十日,也就是一年一度的朝觐盛典 的最後一天,與
興慶區(3)
開齋節一樣,回族群衆要洗大淨,去清真寺會禮。古爾邦節最重要的部分是在會禮後3天。經濟上寬裕的穆斯林要宰牲以施濟貧民。并分給親友,聖 紀節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紀念日,也正好是他逝世的日子,因此又稱“聖紀節”,日期為教曆三月十二日。節日裡清真寺張燈結彩,挂橫幅并用阿拉伯 文書有“紀念穆罕默德”字樣,回族群衆集中在清真寺會禮誦經、贊主、贊聖,聽阿訇講穆罕默德聖人的生平事迹。
銀川市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回族,在服飾上體現了回族服飾的總體特征,一般是男子頭戴白帽,身穿黑坎肩,講究一點的在帽子上繡有漂亮的阿拉伯經文。回族的帽子 除了半圓形還有六角形,顔色有黑色、墨綠色等。女子一般戴蓋頭,有白色、黑色、綠色等,回族女子也有戴白帽的。除此之外,還有豐富多彩的回族民間歌舞、民 間體育和民間遊戲等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