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今山西新绛縣人。他性格豪放不羁,慷慨大方,風流倜傥,素有雄才大略。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寫詩,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他名動一時,常與高适、王昌齡等相唱和。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著稱,是浪漫主義詩人。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樓》、《涼州詞》等。尤以《登鹳雀樓》這篇經典詩作脍炙人口,家喻戶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另一首《涼州詞》被章太炎推為“絕句之最”。
《涼州詞》
今天複習王之渙的《涼州詞》,原文如下: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詩的大意是:在那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不息,遠遠向西望去,河水滾滾而來,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戍邊城堡,孤零零的,巍然屹立,顯得孤峭冷寂。羌笛悠悠,吹奏着哀怨的《折楊柳》曲調,何必埋怨春光遲遲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
據資料記載,有關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背後還有一則特别有趣的故事,這則故事叫“旗亭畫壁”:唐玄宗開元年間,王之渙、王昌齡與高适來到一家酒店飲酒,遇到了梨園的歌手正在唱曲宴樂。
這三人才華橫溢,都以詩名冠絕一時,他們彼此敬重,但是也心存一決高下的想法。于是,想到了一個遊戲,就是根據歌手演唱的詩歌内容,決定他們詩名的高下。
在所有歌手演唱的情境中,一位美女歌手所唱的正是《涼州詞》中的“黃河遠上白雲間”的詩句。王之渙非常得意,自認為詩名蓋過其他兩人。
從這則故事中,也可以看出來,王之渙的七言絕句《涼州詞》,在當時,已經是風行一時的名曲了。
總體來看,王之渙這首詩《涼州詞》,遣詞造句委婉精确,詩意表現很有張力,感情表達恰到好處。他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遠眺黃河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描寫了戍邊士兵的懷鄉情,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征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整首詩悲切壯美,千百年來,一直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人們也一直在傳頌着這首詩。
2021年2月23号晚
《登鹳雀樓》
今天複習王之渙的《登鹳雀樓》,原文如下: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 。
這首詩的大意是:傍晚時分,太陽依傍着山巒,漸漸下沉。黃河日夜不息,滔滔東流,向着大海。如果想要眼界開闊,遍覽千裡風景。那就請高擡貴步,再登上一層高樓。
說到這首詩的創作背景,首先,介紹一下鹳雀樓:古名鹳鵲樓,因時有鹳鵲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山西省永濟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王之渙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這首詩就是他漫遊鹳雀樓時所寫。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隻有三十五歲。
王之渙的《登鹳雀樓》,是一首老幼皆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這首詩寫王之渙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全詩僅僅二十字,卻有尺幅千裡之勢,又透出平易而深刻的哲理,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
且不說王之渙以巨椽之筆,寫出登樓所見夕陽中的壯麗景象和黃河奔騰入海的磅礴氣勢,其浩瀚壯闊、雄渾蒼茫的大境界,已經足以震撼心靈。詩中點睛之筆,在于後兩句“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看似平鋪直叙,但其含意深遠,耐人探索。由此,我們可以看岀他那不斷進取的雄心壯志,同時也啟示我們一個哲理:要想開辟新的境界,就要勇于攀登,積極進取,高瞻遠矚,因為,更新更美的事物總是在加倍努力之後才會岀現的。也正因為如此,這兩句包含樸素哲理的議論,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也使得這首詩成為一首千古絕唱。
2021年6月3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