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時候很小

有時候很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4:55:46

文丨飯飯媽

中國家長在就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非常注重自己家長的身份,認為自己對于孩子來說就是權威的,孩子就是應該無條件聽從于自己,因為自己是家長,自己是生養孩子的人。

于是很多時候,家長都會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的身上,隻要孩子身上有一點不如自己意的,就想要快點糾正過來,根本沒有聽從過孩子内心的聲音,仿佛已經剝奪了孩子選擇的權利。

有時候很小(有些時候沒大沒小)1

有一個很火的綜藝,《爸爸去哪兒》,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對父子可能就數楊爍和他的兒子楊雨辰了。

楊爍的教育方式被很多人稱之為"軍訓式教育","打壓式教育",但是不管有多少種詞語,我們都知道,這樣的育兒方式不是大家所認同的。

楊爍在節目中一度說:"男孩子就得有規矩,又應該像我一樣有男子氣概,對兒子就應該嚴厲一些。"

也有很多其他的爸爸說楊爍的表達方式似乎有些太過了,但是楊爍依然認為自己沒有錯。

也許這種教育方式可能在一時間會讓孩子表現得比别的孩子好,但是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别的家庭都是歡聲笑語的,但是這對父子就像是陌生人一樣,大家都能夠明顯感受到楊雨辰對楊爍的恐懼。

孩子是自由的,他們有自己的成長方式,如果家長總是強行插入,不管是對于孩子本身,還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都是不小的打擊。所以有的時候,家長是不是可以試着放下一點自己的權威姿态,試着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和孩子形成一種朋友關系。

有時候很小(有些時候沒大沒小)2

汪曾祺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寫道:"我覺得一個現代化,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兒女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該由他們自己來決定。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盡量保持一點童心。"

孩子和父母之間本來應該是最親近的人,但是有的父母卻硬生生把這種親密關系變成了"上下級關系","大人與小孩關系",做一個随和的人難道不好嗎?

汪曾祺現在可謂是子孫滿堂了,而且在某方面也是非常權威的代表,你敢說他不值得人學習,不值得人敬畏嗎?

但是他們家庭中的相處模式,卻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他的孩子,孫女都直呼他為"老頭子",這一聲"老頭子"叫下去,可謂是拉近了祖輩間不少的距離。

所以說,别再用家長的權威,氣勢,扼殺了你和孩子之間珍貴的親子關系吧,試着做一對"沒大沒小"的父母吧!

有時候很小(有些時候沒大沒小)3

01做一對"沒大沒小"的父母有何意義?

孩子的童年肯定是要幸福快樂的,而孩子們的童趣童心就是他們在這個時期最寶貴的東西。之前吳京因為其育兒方式上了一次熱搜。照片中,吳京把被子蓋在自己身上,讓自己裝成了一頭大象,配文:"孩子們想去動物園看大象,但是現在不能出門,我已經盡力了。"

其實可以看出,吳京自己很開心,而且孩子們看得也很開心,這難道沒有達到教育的目的嗎?

是不是每一個家長都必須一張"司馬臉"才能夠教育孩子呢?我敢說,此刻吳京的孩子肯定是幸福感爆棚的,而幸福感往往是一個人變優秀最需要的東西。

"小孩子的情緒是有記憶的,這種情緒記憶,會是孩子一生的背影音樂"。

孩子小時候所經曆的幸福,會被帶到以後,等孩子長大以後也能成為一個樂觀開朗的人,但是如果轉念想想,長期被家長壓迫,待在一個嚴肅冰冷的環境中,長大後的孩子會樂觀向上嗎?恐怕永遠隻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

餘華說:"一個人的童年決定他的一生,世界給我們的最初的圖像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也許一個人的一生不會因為一個幸福的童年而成功,但是各位家長應該明白,不幸福的童年可能會讓這個人一生都不幸福。

有時候很小(有些時候沒大沒小)4

02總是嚴格的父母和"沒大沒小的父母"有什麼本質區别?

在一次家庭聚餐的時候,有兩個小孩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他們兩人可以說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非常明顯地看出了兩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其中"沒大沒小"的媽媽正在盤子裡面挑選一塊最可口的肉,這時候她的孩子說:"媽媽,你不能亂挑,這是不禮貌的!"

媽媽聽到孩子的話笑了笑:"好的好的,對不起是媽媽沒注意到,謝謝寶寶提醒媽媽。"

而之後,嚴肅的媽媽也做了相同的事情,這個時候她的女兒說:"媽媽,你這樣不對。"

女兒指出了家長的問題,本應該是一件好事,但是這個時候這位媽媽卻說:"要你說嗎?沒大沒小,你自己吃好你的就是了。"之後,這個孩子再也沒有說過任何一句話。

所以,如果有人要問兩種父母有什麼區别,我想這個區别已經是很明顯的了,嚴格的,總是認為自己是權威的父母,無疑是在抹殺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也是在扼殺孩子的童心。

很多家長總是喜歡把孩子當成小孩子來看待,所以面對他們的諸多問題都是一律否決,基本上不會想要去探尋真相,但是希望各位知道,永遠高高在上,孩子永遠給你說真話。

有時候很小(有些時候沒大沒小)5

03想要做"沒大沒小"的父母,應該怎麼做?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和孩子一起玩兒,是建立親密關系的最佳方式……很多家庭十分正常,就是缺少了些熱情與歡樂。"

很多時候,當家長願意放下架子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的時候,就代表已經離成為"沒大沒小的父母"近了一步,家長願意去體會孩子的樂趣,孩子的想法,就是培養好的親子關系的最重要的一步。

當你做到和孩子一起玩一些幼稚的遊戲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仿佛你和孩子之間巨大的鴻溝已經漸漸消失了。

當你們真正能夠成為朋友的那一刻,你就是成功的。

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金錢,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

"你想買什麼我給你錢。"

"成績不好?我送你去補習班吧。"

……

通常家長面對孩子的請求,都會誤解其意識,認為隻要用錢就能解決一切,用錢就能買到孩子的開心。

但是不管家長付出再多的金錢,仿佛都不願意多花一點精力和時間在孩子身上。

有時候很小(有些時候沒大沒小)6

現在很多父母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總是隻有要錢的時候,才知道叫爸爸媽媽,但是卻沒有想過,是父母自己教孩子這樣的。

所以說很多時候,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都極大反映了父母身上的問題。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隻要耐心一點,用心一點,多花時間來陪陪自己,就是讓他們最能感到幸福的事情,而且這樣做也能夠促進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長。

父母的童心也是很重要的。真正的愛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等的,汪曾祺說:"作為一個父母,應該盡量保持一顆童心"。

之前一對母女上了新聞,她們的家庭很貧窮,女兒看着電視裡面美麗的風景,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去三亞玩,我也想看海。"但是他們家的經濟條件根本不允許女兒去三亞,但是媽媽卻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有時候很小(有些時候沒大沒小)7

這天,媽媽去超市買了幾張白紙和一些顔料,用自己想象畫出了大海和沙灘的樣子,然後貼在家裡的牆上和地上,女兒回到家中,非常驚喜。

雖然這和真的三亞沒有辦法比,但是在媽媽的童心的呵護下,小女孩卻是完成了自己的願望。

有人說:"不管我們長到多大的年紀,我們曾經都是小孩。"能夠保持住一顆童心對于教育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隻有這樣父母才能夠感受到孩子的内心,才能平等地與孩子為伴。

"沒大沒小"不是在挑戰各位父母的權威,因為在很多大事上面,确實還是需要父母幫孩子拿主意,但是如果隻是一味地冷漠,嚴肅,那隻會讓孩子感受到懼怕,那不是真正的敬愛,和孩子成為朋友,可以說是最成功的親子關系,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