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一次性塑料産品
用新型環保材料生産日用品成新趨勢
□ 本報實習記者 解 磊
似紙非紙、名叫石頭卻不是石頭……如今,市場上一些日用品的材質讓人越來越看不清。而這種變化背後則是環保理念的不斷升級,特别是在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呼聲越來越高的當下,用新型環保材料生産的日用品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正在成為新趨勢。這類新材料也被潮流品牌或主打環保概念的品牌企業大量應用。
新現象:一種似紙非紙的新材料在消費品市場突然多了起來
有消費者注意到一種名叫杜邦紙的新材料制作的消費品在市場上突然多了起來。書包、台燈的燈罩,甚至是學生用的書皮,很多都開始使用這種材料。僅書包單一品類,記者在淘寶平台搜索後發現,用杜邦紙書包做關鍵詞,搜出的産品多達數千種。
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消費者趙女士告訴記者,最初聽說家人花費兩百元購買一個紙包時,格外驚訝。當東西拿到手後才發現,此紙包并非用紙制作的書包,這種材料雖然看起來像紙,但實際上是一種名為杜邦紙的環保材料,使用感受近似塑料産品,可以反複清洗,而且耐撕扯。
所謂的“杜邦紙”到底是一種什麼材料?杜邦安全與建築中國區銷售總監陳铮琰在接受消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它是杜邦Tyvek,中文名叫“特衛強”,是一種特殊工藝制成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也是一種無紡布科技材料。特殊的工藝使特衛強結合紙張、薄膜和織布的優良特性,兼具光滑的觸感和紋理,同時保持防水透氣,質輕、強韌、環保可回收利用的特性。與普通紙張相比可防水且耐撕;與塑料薄膜相比更透氣;與布相比其紋理更為獨特。
陳铮琰表示,特衛強材料在生産過程不添加塑化劑或歐盟指令中列出的限用化學物質,如RoHS(2015/863/歐盟指令)或REACH高度關注物質(SVHC)等。其質輕、耐用以及穩定的功能性可以減少資源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周期結束時減少廢棄物。另外它由高密度聚乙烯纖維制成,100%可回收循環使用。
因為好奇,趙女士開始在市場上留意這種材料,發現除了包袋外,這種材料也已進入了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有時尚新穎的燈具、時裝、藝術裝置、文創用品、精品包裝等。今年的中國國際時裝周上,這種材料制成的襯衫以其可改造為環保袋的創意巧思,為服裝注入了可循環、可持續的綠色理念而受到衆多關注。imblu品牌創始人齊小木表示:“特衛強材料可以縫紉,具有獨特的紙感,防水又超輕。了解了這些特性之後,決定用它來做我們這個系列産品的主面料。經曆過好幾波消費者不同的反饋情況之後,目前看來市場反響還是非常好的。特衛強材料适合做各種各樣很豐富的印花以及圖案,使用好特衛強材料的印刷适性,就可以充分表達設計師想要表達的設計理念。”
新趨勢:用新型環保材料生産日用品 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
杜邦紙的大量應用并非特例,今年1月,我國發布升級版“限塑令”,明确規定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産品得到推廣。也正因此,在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呼聲不斷高漲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新型環保材料得到應用。研發生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可替代品,從而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成為當下的關注重點。
浙江華發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就用甘蔗生産出了生物改性複合材料,并用這種材料制成塑料袋、餐具。這種生物改性複合材料采用的原料來自于非谷物甘蔗生産出的乙醇,從性能上看,跟傳統石油基塑料相似。
不隻杜邦、華發,廣州石頭造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還研發出了石塑母粒——一種可以在許多領域替代塑料的新型環保材料。如今,該公司每個月光是面向廣州市場就要供應1.3億個“石頭袋”。
石塑母粒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其生産出的産品在外觀上與基于石油的塑料制品并無區别,還可以應用于薄膜、玩具、服裝、器皿、電子制造等,可以直接通過熱氧降解,在自然界光照狀态下也可以自然降解。
雖然此類新材料層出不窮,但在實際運用中仍有許多環保問題出現。未來兩年可降解塑料産能投放也将迎來高峰期,但由于可降解塑料生産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目前整個行業開工率還維持較低水平。所以,業内人士認為,環保的關鍵在于有更多環保産品出現來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開發此類新型環保材料迫在眉睫。但從市場上看,仍需進行技術改造,降低生産成本,同時,提高生産和供應量,逐步降低銷售價格,不給消費者增加過多負擔。此外,還應在全社會範圍内鼓勵消費者盡量使用可以多次使用的環保袋以及環保材質的産品,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陳铮琰表示,企業也應從循環經濟、健康安全、水戰略、可持續創新、氣候變化、産品安全與透明等維度出發,始終專注于創造新的解決方案,同時保護并助力人類和地球的可持續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