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不稱深度指南,隻願淺度指北」的莫淺北。
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識,蘋果區别于微軟和安卓,最大的特點之一,可能是「安全」和「流暢」吧,我也深以為然。因此,在去年8月份買了 iPad 後,我也一直使用的是自帶的輸入法。
直到兩個月前,自帶的輸入法出現 bug,無法切換為英文,且設置的是九宮格,但隻能用全鍵盤,因此我換了幾款第三方輸入法,自此一發不可收拾,逐步放棄了自帶輸入法,選擇了「訊飛」。
但畢竟,輸入法是我們與應用交流的窗口,也是頻率非常高的應用,轉變需要慎重,這裡,小北就從功能和體驗兩個方面介紹,看看它是不是你的菜。
首先從輸入方式的支持來看。
語音識别錄入——沒時間碼字了訊飛的語音識别功能,在行業中屬于佼佼者,而訊飛輸入法也基于此,不僅可以直接中英文混說,而且“6至10分鐘”可以準确識别為“6~10分鐘”:
而我的這篇文章,大部分是通過安卓的訊飛輸入法錄入的。
文字OCR識别錄入——筆記快速錄入OCR文字識别,大家應該都聽過,就如同我們的眼睛,看到什麼字就打出什麼字。
比如說電腦屏幕上的文字、書本上的文字,直接拍照取字就可以,即使是繁體中文字也可準确識别:
在做讀書筆記時,要多方便就多方便。
雙拼輸入——高手都在用雙拼,不是你理解的兩摻,是一種比全拼簡單,且不需要太大學習成本的一種錄入方式。
百度百科中的「雙拼」
比如錄入「雙拼」兩字,全拼需要「SHUANGPIN」9次擊鍵,而使用雙拼,僅需要ULPB(不同雙拼方案會略有不同)4次擊鍵。
對雙拼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雙拼」。
我在電腦上使用的是雙拼,但在iPad上沒有使用,畢竟在屏幕上打字,不如鍵盤那樣真實,且打字頻率不高,而使用雙拼,還需要想鍵位,這對于我來說是得不償失的。因此,在手機端和iPad端,我會使用九宮格拼音的鍵盤方式。
自定義常用語——祖安對線 填表必備在日常工作中,總有那麼一些話,是我們經常用到的,比如給朋友自己家的地址、填表時的公司住址、手機号等。
尤其是此次疫情期間,每天一個甚至幾個表,如果每次都重新敲一遍,煩都要煩死了。
這時,你可以使用自定義的短語,輕松一點,信息上傳:
這個功能在與祖安人對線時,也異常好用。
手寫輸入 筆畫輸入——老年人也會用另外,手寫輸入、筆畫輸入也支持。不知道某個字的讀音,寫出來就可以。
但由于字消失地太快,大家也都知道這個功能,就不放截圖了。
輸入體驗更人性化
什麼可以被稱為輸入體驗呢?比如說長時間碼字會不會累,左右手是否是否可以合理分配等,有這些體驗會更好。
雙手模式——雙手打字以示清白訊飛的鍵盤在 iPad 橫向錄入文字時,可以使用拼音雙手輸入。什麼意思呢?
上面我提到,在iPad上,我習慣使用九宮格錄入拼音,但在橫屏時,會是下面這種情況:
一般隻有大拇指擊鍵,其他手指握持 iPad,而這種鍵位布局,隻用到一個手,效率太低了。
而使用訊飛鍵盤,可以右手碼字,左手選詞,兩隻手都可以高效利用到,非常實用:
豎屏時會自動切換為普通九宮格模式,不用擔心放不下的問題。
這時有人會說,iPad自帶鍵盤也有拆分功能呀:
但你看看,兩個鍵盤的間距太大了,對錄入的感覺造成的割裂感太大了。
浮動模式—— 一指禅用戶福音雙手打字模式不錯,可隻能在橫屏下使用。而某些APP是沒有橫屏的,這時,你可以使用懸浮鍵盤:
一隻手也可以打字,而且不占用大面積的屏幕空間,并且想放在哪就放在哪。
滑動光标——一個功能放棄一種輸入法在删除錯别字時,一般的方法是點擊文字部分移動光标,但手指肚太寬,想精确地移動光标,并不容易。如果僅僅移動一個字符的距離,如果又是标點前的字符,更是難上加難:
比如删除「我」,你可以在iPad上試試
另一方面,鍵盤和文字間隔太遠,此時手就需要脫離鍵盤,打斷我們的錄入狀态。
而用訊飛鍵盤,左右滑動即可切換光标的位置:
關于安全性的一點小解釋
在錄入賬号等信息時,蘋果會自動切換為自帶的鍵盤,類似安卓的安全鍵盤。
最後的叨逼叨
記得我第一次用蘋果自帶的輸入法,在微信中竟然沒有回車鍵,當時還是用備忘錄才實現。
你用到最多的輸入法是什麼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