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就要來了,不少朋友已經做好了出行準備。
出門的人多了,路上就容易堵車,遇到走走停停的時候,暈車就成了難免的事。
有調查發現,人群中約有1/3的人有暈車(暈船、暈飛機同理)的問題
冒冷汗、惡心、嘔吐……這種非常糟糕的體驗,不但是出行障礙,還是一種疾病——它被醫學界稱之為“暈動症”。
為何會出現暈車?
關于暈動症的病因,目前被最廣泛被接受的是“感覺沖突”假說。
所謂的“感覺沖突”就是指人體視覺和前庭系統之間出現了信息不匹配。
對于人體來說,位于耳朵内部的前庭系統是一個感知身體運動并讓身體保持平衡的器官。
當人的頭發生了任意方向的細微旋轉,前庭系統都能準确捕捉,并将信号傳遞給大腦,從而讓身體做出反應以掌握平衡。
但是,當我們坐在行駛的車上,眼睛看到車内的自己是相對靜止的,但汽車行進過程中的颠簸、轉向、變速等細節卻使“前庭系統”感知到了身體的“運動”。
當大腦接收到了這兩種互相矛盾的信息時,有些人便難以适應,暈動症就會被觸發。
而且,這種“沖突信息”越強烈、越頻繁、持續時間越長,暈車的症狀就會越明顯。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行駛同一段路,駕駛平穩的車輛不易誘發暈車,而是經常加速或急刹車的車輛更容易讓人産生不适。
同樣的道理也能解釋,為什麼開車的司機不容易出現暈車。
其主要原因就是司機可以根據路況判斷接下來可能出現的身體運動,目之所及與前庭系統的感知基本一緻,因此,很少如乘客一般出現“感覺沖突”,故而不會有暈車的感覺。
如何改善暈車?
目前,對暈動病的治療包括如下三種方法:一是口服西藥;二是應用中醫藥;三是适應性訓練。上述辦法因人而異,效果不一。
詳細的操作方法如下——
1.出行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2.在出發前2小時,宜吃點易消化、少油膩的食物,不宜過飽。
3.乘車時選坐車輛中部并靠近窗口的位置,面向前方。
4.在車船行進時,不宜讀書、看報紙、玩手機,可閉目養神,欣賞音樂。
4.經常有暈車、暈船的人,應在乘車前半小時服藥,如暈海甯、抗眩啶、息斯敏等(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5.若已經出現臉色蒼白、惡心時,則不宜服藥。應盡可能使身體放舒服些,要脫掉帽子、松開領口和褲帶,衣服要松寬些。
6.惡心時,不必強忍,盡可能自然吐出來。有條件時,還可下車休息片刻,可逐漸減輕或恢複
7.切上一片鮮姜片,登上車船前貼在肚臍處,用傷濕膏或醫用膠布固定好,到達目的地後再取下來丢掉,有一定防暈車效果。
8.暈動症病人還可通過調整植物神經的方法緩解症狀。
方法很簡單,即從胸式呼吸變為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放下變大;呼氣時,腹部提起變小。
經過長期練習,有可能使暈動症難題迎刃而解。
喜歡此内容的人還喜歡
讓鐵鍋不生鏽的妙招來了!隻需用這種食材擦一擦……
健康提醒:發燒時捂汗,可能越捂病越重!一定要做好區分
它是“繁衍宗嗣種子第一方”,治療腎虛精虧有成效丨奇妙中成藥
肩膀最怕你做這兩件事!難怪經常頸肩酸痛,快學一套護肩法~
綜合自中國中醫藥報、騰訊醫典、京醫通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