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公園作者:早優夫斯基
「耳聰目明」是一個形容人感官靈敏的詞,聽覺和視覺作為我們最重要的兩種信息接納感官,是感受世界的最初門檻。軟件層面針對眼鏡有各式各樣的特殊待遇,色盲模式、夜間模式、護眼模式……等,可針對耳朵卻鮮有關心。
不同的視力感知會有不同的顯示效果,耳朵為什麼不行,要知道不同人耳朵的聽覺同樣千差萬别。
「Mimi Music」是一款根據每個人耳朵的不同調整音樂的播放器,對音樂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從而讓聲音更适合每一雙耳朵。
創造你自己的「耳紋」
「Mimi Music」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概念——耳紋,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指紋一樣,耳紋是根據你自己左右耳對聲音的不同感知程度生成的特性。
在最初進入「Mimi Music」後就會要求用戶進行一個小測試,用于生成用戶自己的耳紋,之後播放的音頻内容會根據生成的耳紋特點進行「加工」,讓音樂更适合用戶的聽力感知。
測試過程也不是糊弄人的走過場,最開始會要求用戶選擇所佩戴的耳機類型,耳塞是生成耳紋最好的方式,生成後可以使用任何而已耳機來聽音樂。
測試過程是通過對左右耳播放不同頻率的聲音,同時逐漸變化音量,用戶在聽到測試音後作出反應……反複嘗試多種頻率和不同音量後,就能成功取得用戶特有的耳紋。
這一過程并不複雜,實際上對于一個很少的關注耳朵聽力特性的人來說,我當時也是滿懷好奇做完了整個測試,很意思。要知道,制作「Mimi Music」的這家公司之前是專業制作聽力測試軟件的公司。
根據耳紋加工,讓每首歌更适合耳朵
在獲得用戶獨特的耳紋後「Mimi Music」便開始對播放的英語進行加工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在加工後的音樂聽起來更像是經過「銳化」的照片,在原聲音樂中你耳朵并不敏感的頻率被一定程度地加強了。
而這種加工的程度你是以自由掌控的,通過播放時界面中的半圓形滑軌就能增強或減弱對當前播放的歌曲的「銳化」程度。
另外和現在很多降噪耳機消除環境音的方式不同,「Mimi Music」卻有一個真實音效的模式,通過麥克風收集環境音效融入到音樂中去,這樣就算聽着歌也能和人對話,不用來回摘耳機,過馬路聽歌也少一些危險。
「Mimi Music」支持的音樂來源包括了「iTunes」、「播客」、「Soundcloud」和「Spotify」,可能對于部分國内用戶來說有些麻煩,但這樣有趣的方式不妨試試。
看看自己的耳紋是什麼樣的,然後用最适合自己耳朵的方式去聽聽歌。想要聽歌聽得有格調,除了買個死貴的耳機,你還可以試試這款 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