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角度看待農民工問題?國家統計局于近日發布了第十份關于“農民工大數據”的報告這份《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從總量看,我國農民工總量已達到2.88億,但2018年農民工增速僅為0.6%,出現曆史新低;從農民工分布重點地區看,流入珠三角地區的農民工比上年減少了186萬,降幅為3.9%;從2018年進城農民工數量看,比上年減少了204萬,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從地理角度看待農民工問題?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國家統計局于近日發布了第十份關于“農民工大數據”的報告。這份《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從總量看,我國農民工總量已達到2.88億,但2018年農民工增速僅為0.6%,出現曆史新低;從農民工分布重點地區看,流入珠三角地區的農民工比上年減少了186萬,降幅為3.9%;從2018年進城農民工數量看,比上年減少了204萬。
改革開放後,随着對人員流動限制的放寬,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離鄉外出打工。特别是一些經濟落後地區的農民工大量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每年的春運大軍數量可見一斑。改革開放40多年來,春運大軍從最初的1億人次增長到2015年的37億人次,相當于讓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搬一次家。而近幾年,随着各地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趨向于本地化,選擇跨省務工的農民工數量明顯減少,這就是流動人口數量逐年減少的一個原因。
過去制造業是流動農民工就業的重要領域,而近年,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就業人口從第二産業流向第三産業。随着我國大力倡導産業結構轉型,着重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産業和産品,外出農民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民工總量中,在鄉内就地就近就業的本地農民工11570萬人,比上年增加103萬人,增長0.9%;在外出農民工中,到省外就業的農民工7594萬人,比上年減少81萬人,下降1.1%。一增一減,說明農民工就業本地化已是必然趨勢。
農民工就業本地化釋放積極信号,既說明貧困地區經濟在發展,中西部地區之間的差距在縮小,還說明我國的産業結構轉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更說明流動人口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單純的打工人員少了,外出經商、從事高端工作的人員變多了。同時,假如我們的城市可以促進更多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可能使人口流動整體趨于穩定化、家庭化,定居意願普遍增加。
(選編自5月13日《貴州日報》,原題為《“2億農民工10年遷徙圖”看社會進步》)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5日 09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