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曉佳一】記錄鄉村生活,書寫“三農”問題,解讀社會焦點!謝謝關注
竈王節為何有兩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是民間人們對于竈王神的寄語,希望竈王爺能夠保佑一家平安一年,因而在竈王節這一天祭竈祈福,俗稱“祭竈節”。
民間有俗語“辭舊迎新小年忙,擦窗掃地淨竈膛。送得竈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也就是說小年這天就要開始忙碌起來了,打掃庭院竈膛,祭竈王,因而小年也是除塵日。
小年在南方是臘月二十四,北方則是臘月二十三,而之所以不同,這與古代“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有關,意思就是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相傳,傳統意義上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後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拜竈王爺,北方地區百姓随之效仿,後來,随着時間推移,北方地區逐漸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南方地區大多還是沿襲臘月二十四為小年。
到現在,随着人口逐漸流動,各地關于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是小年也并不統一,也可以是二十三,也可以是臘月二十四,隻要表達的心意是一緻的,并沒有太多的忌諱。
“衆神登天,百無禁忌”什麼意思?在民間傳說,臘月二十四以後,以竈王等民間衆神明登天向天庭述職,也就是“上天言好事”,人間沒有大神,于是有“衆神登天,百無禁忌”之說,那麼這樣的說法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是我國的傳統年俗之一,俗稱“趕亂歲”,民間祭竈送竈神上天後,到除夕才迎回。這幾天裡,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
要知道,我國古代很多社會活動是根據民俗來定的,結婚要看日子、選良辰、配八字等等,而在趕亂歲這些天就不必遵守原有的習俗,因而稱為“百無禁忌”。
除此外,主要也是因為年終歲末之時,所有人都有了空餘時間,不用再為生活外出忙碌,大家都在家裡,因而春節裡婚嫁幾乎都趕在一起。在農村,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大家都趕在這些天結婚,因而喜宴是一天三吃,一個春節漲10斤肉的不在少數。
而趕亂歲的出處則是清代山西《武鄉縣志》,據記載:“武俗娶親正七二八以至六臘皆論利月,惟自十二月二十四日及除日,陰陽家以為百神登天,時無禁忌,名曰趕亂歲。故一切嫁娶,凡早有妨礙者,至此皆不論利月,亦不另擇吉日雲。”
臘月二十四有何忌諱?那麼,臘月二十四以後真的百無禁忌了嗎?當然不是,首先在臘月二十四當天除塵就有很多忌諱。
一、除塵時不宜打碎東西
在大掃除時,可以爬上搬下,也能翻箱倒櫃,但是務必輕拿輕放,不能打碎東西。如果碰壞了嘴裡要念叨“歲歲平安,勿怪勿怪,大神不在小神在。”既是心理暗示圖吉利,也是遵循習俗。
二、女性不能祭竈
古有傳言“男不拜月,女不祭竈”,人們把月亮比作女性,竈王比作男性,因而怕女性祭竈沖撞了竈神,所以在除塵日祭竈時必須是男性。
在平時,我們對于神像的去留有很大的說法,請神容易送神難,而在除塵日,則是可以把破損的壞的神像丢掉,不怕神明責罰;同時,對于吃飯的碗筷、盤子等吃飯的家夥,壞了、舊了都可以丢棄。
當然,百無禁忌也隻是一種說法,但是我們該遵守的公序良俗、律法綱常一條都不能丢棄。而春節除塵也不是一天的事情,從小年到除夕這些天都能進行打掃門庭,迎接新年,不要因為一天把活幹完累得腰酸背疼,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