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白杜甫什麼時候分别

李白杜甫什麼時候分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8 17:20:41

李白杜甫什麼時候分别?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曆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李白杜甫什麼時候分别?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李白杜甫什麼時候分别(唐詩四大家分别指誰)1

李白杜甫什麼時候分别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曆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唐朝時萬國來朝達到鼎盛,向其朝貢之國多達三百餘。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 唐朝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調突厥、回鹘、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并讓日本、南诏、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唐朝疆域圖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謂是唐詩。唐詩,泛指創作于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産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展産生了很大影響,對于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自唐初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其中,有四位詩人被稱為“唐詩四大家”,他們分别是誰?在詩歌方面有何成就?

初唐四傑

唐詩四大家:

1、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蓮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代表作品:

《将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别》、《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李白的詩歌成就: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随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潇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讴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内容與藝術的統一。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轼、陸遊、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李白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于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官場上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這一時期,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主要作品:

《望嶽》、《登高》、《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别”等。

杜甫的詩歌成就:

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曆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曆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杜甫

3、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白居易主要作品:

《白氏長慶集》、《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

白居易的詩歌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唐朝大臣、文學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孫,比部郎中元寬之子,母為荥陽鄭氏。

元稹少有才名。貞元九年(793年)明經及第,授左拾遺,進入河中幕府,擢校書郎,遷監察禦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策劃下,出任同州刺史,入為尚書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時年五十三,追贈尚書右仆射。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诏冊、銘谏、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元稹

元稹主要作品:

《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兔絲》、《和裴校書鹭鸶飛》、《夜池》、《感逝(浙東)》、《晚春》等。

元稹的詩歌成就:

元稹所處的時代是習慣所稱的“中唐”,唐王朝内憂外患,正由盛轉衰。元稹領導、首倡或參與的“新樂府運動”、元和體”、“古文運動”等就是發生在這時期。在詩歌方面,元稹在當時即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在唐詩史上兩人如雙峰特起,論唐詩者辄曰前有李杜,後有“元白”,前後輝映,成為中國詩史的巍巍豐碑。元稹所在的元和詩壇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重要的轉折時期,元稹作為這次新變中的具有不可替代意義的重要詩人之一,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據顯著的一席。

怎麼樣?唐詩四大家你都知道是誰了嗎?你沒有想到元稹也在其中吧?

來源:騰訊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