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一種久違的感覺,早晨多雲轉晴,中午大暴雨,午後是充斥着雨水和泥土味道的餘晖,這是我的夏天記憶,但是作為地道的欽州人,夏日,不僅僅隻有暴雨、陽光、海灘、泳裝、冰棍,還有各式各樣新鮮的熱帶水果,它們都在地攤販媽或者水果高攤上面喊着“快吃我!快吃我!”,楊梅,三華李,荔枝,番桃,西瓜,黃皮果,撚子,芒果,木瓜,菠蘿等等等等,沒數完就已經口水流了一地,當然,如果僅僅隻是吃水果,或許我也就沒有發這個帖的必要了,因為我們有着可以讓各種各樣新鮮水果味道發揮到極緻的秘密武器,那就是“甘草鹽”!
曾經在南甯讀書,盡管離欽州不遠,但是每到暑假放假,那個心就已經早已飛回了欽州,飛回了家,除了懷念家裡的溫馨,更重要的,是隻有在夏天才能享受到的“欽州味道”!
小時候,去到酸野攤那裡,或者在家自己準備,挑好幾樣愛吃的水果,削好皮,切成丁,再撒上一小調羹的甘草鹽,加點辣椒水,這就是無上的夏日美味!
希望這個隻屬于欽州的味道能夠越走越遠!
“酸嘢”又名“酸料”、“酸品”,廣西是其主要源産地。它是一種流行于廣西各地的特産小吃,在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見,欽州也不例外,是老少皆宜的小零嘴,也可入菜。由于甘草鹽的加入,讓欽州酸嘢更加回味無窮。因為酸嘢吃法與西餐的沙拉吃法相似,所以被很多人趣稱為“欽式沙拉”。
酸嘢與朝鮮泡菜偏于辣的不同,其品種繁多、采自果蔬、偏于酸味,這與兩廣人的口味有關。選料貴在一個“生”字,開始熟了或已經熟了的果蔬則不宜做酸料,因為已經軟了,不夠脆,而味道突出一個“酸”字,酸鹹适度、酸甜可口。在欽州人家家家戶戶都能制作,方式相當簡單,卻各家不同,街上的攤點則以沙尾街路口、外國語學校旁、一中水利溝旁、還有以前的江濱電影院對面最為出名。
一直以來流行的品種是:蘿蔔酸、椰菜酸、豆角酸、茭子酸(茭頭酸)、楊桃酸、桃子酸、黃瓜酸、米李酸、木瓜酸、沙梨酸、芒果酸等等。蔬菜用鹽水腌制,放置一些日子自然變酸,芥菜酸或者蘿蔔菜酸是用來炒菜的,就是我們經常吃的酸菜,炒螺肉和鱿魚最棒,茭頭酸則用來炒肉菜、尤其是做扣肉時要用到,酸茭頭和酸青椒做出來的蘸料一也是一流的。現在為了果蔬更新鮮可口,直接在腌酸水裡加入糖和醋,這樣的腌酸更快,也比較脆爽。
蒜頭、辣椒、姜、竹筍、蓮藕、梅子、檸檬等皆可入酸。平時欽州人的家常菜有檸檬鴨、酸梅魚、酸梅排骨、酸筍薯葉等,有很多酸甜菜裡酸味的來源都是酸料,而非醋,酸嘢的味道比醋要豐富得多。
現在街頭流行的品種是:芒果、菠蘿、番石榴、黃瓜等等,一般已不用醋腌制,因為生果本身含酸,而用糖、甘草粉、辣椒粉/胡椒粉等腌制,菠蘿、馬蹄、蓮藕等一般用鹽水泡制即可食用。深受年輕人歡迎。
菠蘿酸
芒果酸:用生芒果切片,拌上甘草水即可裝到缸裡售賣。因為天氣原因,隻能切一點賣一點,以保證新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欽州的特産:三華李和甘草鹽。4月伊始,市場就陸續有李果出售了,早春的叫“四月李”,皮薄、生果肉色清透,酸味大,肉質偏軟,成熟後外皮深紅,果肉漿化,甜味足。“三華李”相對成果時間更晚一些,在端五節前後有大量上市,三華李的表皮深綠,果肉是紅色的,肉質脆爽,深受欽州市民的喜愛。
四月李
三華李
在欽州吃李子也有一套特備的工具,在過去,家家戶戶都有個李子夾,作為吃李子的獨家工具,就是兩塊長木闆,一端用鐵線固定,把李子夾在中間,手柄輕輕用力就可以把李果夾扁,這樣放鹽和調料攪拌就會更入味了。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個是敲衣棒
這個是欽州人專門用來夾酸野滴,市場有賣
這些水果夾過之後上料才更加入味
甘草鹽和辣椒鹽在酸嘢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鹹中帶甜,回味悠長,不僅能中和果裡的酸味,還能讓水果增添風味。許多酸嘢攤主都會做,但是秘密絕不外傳,這是決定他們的酸嘢好不好吃的秘密。市場上雖然也有包裝好的售賣,但絕對比不上自家炒制的香甜。炒鹽不僅講究配比和手藝,更重要的是耐心和經驗,一般攤店隻做一些來配攤,也可預定要貨,好鹽的價格一般都要十多塊一斤呢。
甘草鹽
辣椒鹽
欽州人一般作為零食食用,可以飯前開胃,也可飯後解膩,還可軟化血管。最好不要空腹食用,一次也不能吃太多。欽州的氣候以濕熱為主,吃“酸嘢”可以祛濕開胃,增進食欲。
漫步欽州的大街小巷,随處可見“酸嘢”攤上陳列着一排排透明的玻璃缸,裡面浸泡着五顔六色的各式瓜果蔬菜。走近“酸嘢”攤隻聞一陣陣酸味撲鼻,頓時垂涎。在坊間流傳着這麼一句俗語“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難過酸嘢攤”,在欽州的“酸嘢”攤旁總會圍着衆多MM,在繁華的協盛、東風、廣場一帶經常能看見拎着一袋“酸嘢”邊走邊吃的女孩子。
在建設街水利溝橋擺酸嘢攤近十年的何阿姨對于做酸嘢,有着自已一套秘方。每年隻在冷天時候制作腌酸,盛夏酷暑的時候是不做的,因為陽光太猛烈,會影響酸嘢的口感。何阿姨說,以前在食品廠工作的時候,廠裡制作的食品材料都是非常純正的,産品銷往各大城市,深受好評,到後來因為産品落後,體制改革,何阿姨從廠裡退了下來,在舊一中附近開起了酸嘢攤。憑着自己的手藝在建設路一代創立了自己的口碑,這些年她都不曾忘記作為一個食品人的守則,幹淨,衛生,用心。經過幾次輾轉,何阿姨的酸嘢攤遊走在建設街的很多地方,最後才在水利溝邊固定了下來,相信很多一中的學生對這個攤都頗有情誼。這麼多年以來何阿姨一家的甘草鹽都是自己配比炒制的,絕不使用别人用黃粉、甜蜜素之類的添加劑調配的“化學鹽”,正因為這種良心和堅持,何阿姨已經近乎花甲之年的丈夫,大熱天的還要圍在煤爐邊,慢慢翻炒甘草鹽,以保證每一鍋鹽的品質如一。
甘草水是精心調配的甜味調料,甘中回甜,生津止渴
食物的好壞部分高低貴賤,也不在于制作的繁簡,隻要是用心制作并堅持下來的,就是最具價值的美味招牌。
哇哈哈,這是一條有味道的推文,感謝大家的浏覽。想吃嗎?來欽州吧,滿大街都能吃到欽州特制"水果沙拉"。
(圖文:陳品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