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紫禁城宮殿之美

紫禁城宮殿之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14:22:53

撰文 | 李夏恩

今天,來到故宮博物院的參觀者,總會對金瓦紅牆内皇家豪奢的生活起居所吸引。輝煌的宮殿、雕梁畫棟的宮室、難以計數的珍寶,在昔日都屬于帝王一人所有。人類對财富與權力的執迷,濃縮在這座宮殿中,時時散發出勾魂攝魄的魅力。如今大行其道的宮鬥劇,所極力渲染的,也正是這種散發着極度奢華氣味的所謂“皇家氣派”。

作為帝制時代的皇家園囿,紫禁城的每一座建築,都是皇權的産物,每一個人,都是為權皇帝服侍的奴仆。但這裡生命故事并不等同于皇權的軌迹。後妃們在宮中等待着皇帝的召幸,漫漫長夜,漏刻将盡,雞鳴欲曙,白日長長,每一天都在輪回着上一天的一切。而對太監和宮女組成的宮人來說,他們的形象更加湮沒無聞。他們是奴仆的奴仆,但卻是維系這座龐大禁宮運轉必不可少的零件。盡管他們大多生如柳絮浮萍,在偌大的宮禁中零落凋殘,但有時,他們也會假借皇權,從奴仆短暫地成為主人,但又迅速跌落。

如今,它終于由被帝王禁閉的私産,成為向人民公開的故宮博物院。當我們的視線穿過高聳的朱牆,那些昔日與民衆隔絕的禁宮秘密,便展現在我們面前。

這是紫禁城六百年的故事,也是曾經困在這座禁宮中的每一個生命的故事。更是那些真正營建這座宮殿的萬千百姓的故事。帝王的丹辰永固,建立在他們的辛勞汗水之上。也唯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理解紫禁城存在至今的真正意義:它由民衆興建,由民衆維護,最終它從帝王的手中解放出來,成為民衆的博物院。

紫禁城宮殿之美(這是皇家的紫禁城)1

2020年10月31日《新京報書評周刊》:《宮:紫禁城·六百年》。

紫禁城宮殿之美(這是皇家的紫禁城)2

太和殿内景

皇帝高踞龍榻,目光穿過香爐中袅袅升起的煙霞屏幛,俯瞰着階陛下的群臣。這些卑躬屈節的臣僚,手執笏版,拜舞叩首,進退如儀。沒有哪位臣僚敢在未經允準的情況下,擡眼與皇帝四目相對,但他們内心深知,生死禍福全都在于他的一念之間。

但此時此刻,無論是陛下群臣,還是殿上帝王,心中升起的喜悅都足以蓋過頭頂上時刻盤旋的恐懼。1421年2月2日,永樂十九年的正月初一。一如前一年皇帝在頒布天下的诏書中所宣布的那樣,他要在北京新落成的皇家宮殿——紫禁城裡舉行朝賀大典。旭日初升,晨光透過寒冬的薄霧,在湛藍的天空中勾勒出大殿雄偉的輪廓。對站在殿前廣場上的官員和各國使臣來說,仰望這一恢弘的殿堂,既令人震撼,也感到恐懼。

“它是一座營建十九年後現剛完工的宏偉宮殿,那天晚上,在那座大城中,每個人都用火炬、蠟燭和燈把屋舍和店鋪照得通亮,甚至到這種程度:一根釘子掉在地上都看得見。當晚寒氣大減,允許所有人進入新宮。那座宮中有十萬人,他們來自契丹、中國、摩秦、喀爾馬克、吐蕃、诃默裡、哈喇和卓、女真和沿海各地,還來自不知其名的其他國家。”

波斯國王沙哈魯派遣的使臣火者·蓋耶速丁也在朝賀的使臣隊列中,這支使團一進入紫禁城,就被眼前的富麗恢弘震撼得瞠目結舌,朝賀大典舉行的奉先殿,更是讓他們震撼的中心:

“從朝見殿的門到外門,有一千九百二十五步遠,不許人進入後宮。左右是亘綿不絕的殿堂、亭閣和花園。整個地闆是用大塊光滑的瓷磚鋪成的,其色澤酷似大理石。面積長寬為二百或三百腕尺。地闆瓷磚的接頭絲毫不顯偏斜彎曲,緻使人們以為它是用筆畫出來的。石塊鑲嵌有中國的龍鳳,光澤如玉,令人驚歎。無論石工木工,還是裝飾繪畫,乃至瓦匠的手藝,所有一切,即波斯亦無人可比。”

這正是永樂皇帝期望達到的目的,通過巍峨恢弘的宮殿彰顯天朝無所不有的富庶與強大,用誇張的華麗和雄偉眩惑耳目,以此達到四夷賓服的效果。他所營造的紫禁城是不容亵渎的帝王樞軸。這既是皇帝獨享的至高私密空間,也是一個對外展現天朝赫赫威儀的舞台。

肇建

紫禁城宮殿之美(這是皇家的紫禁城)3

《明成祖朱棣像》,原藏南薰殿。清代曾參與整理南薰殿曆代帝後名臣畫像的胡敬,在《南薰殿圖像考》中如此描述這幅畫像:“絹本,縱六尺九寸,橫四尺七寸,設色畫。坐像,高四尺九寸,面深赤,虬髯,颏旁别出二绺向上,翼善冠,黃袍,地敷氍毹”。

紫禁城中,再沒有哪座宮殿,比舉行朝賀大典的奉天殿(皇極殿、太和殿)更适合作為展現帝王權力意志的空間了。筆直的禦道穿過天安門、端門、午門、奉天門,直達廣闊的廣場,眼前豁然開闊,隻見一座雄偉的殿宇聳立其前,除此之外,别無草木之類的生命存在。廣闊無垠的死寂讓這座殿宇變得肅穆莊重,作為當時中國規模最龐大的建築,那種令人壓抑的氣勢,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已經先聲奪人。如果廣闊的廣場、如此恢弘的殿堂,簇擁着的,僅僅是淩駕于其上的一個獨一無二的寶座。沒有什麼比這更合适的權力宣言,在展現帝王的勃勃雄心的同時,掩飾着篡位者不安的心虛。

永樂帝得位不正,這一點天下皆知,他自己也心知肚明。他所端坐的龍榻,并非合法繼承,乃是篡奪而來。1402年7月13日,朱棣率領他的大軍從金川門進入南京,以所謂“靖難清君側”為名,從他的侄兒天下公認的合法君主建文帝朱允炆手中,篡奪了皇位。面對天下的篡逆者指責,永樂帝相信唯有用鮮血才能洗淨自己篡位者的血污。他不憚用盡各種卑劣手段,對建文忠臣大開殺戒,成千上萬人在名為“瓜蔓抄”的株連殺戮中被處決,有時整個村莊的男女老少都遭到無情屠戮。婦女則被充當官妓,遭到輪番蹂躏。

多年後,文學家魯迅在翻看明代史料時,看到了這樣永樂帝頒布于1413年2月11日的谕旨中,在這道谕旨中,他親自指點手下如此更有創意地對這些無辜婦女施虐:“有奸惡齊泰的姐,并兩個外甥媳婦,又有黃子澄四個婦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條漢守着,年小的都懷身,節除夜生了個小龜子。又有個三歲的女兒,奉欽:依由他,小的長到大,便是搖錢的樹兒。又奏黃子澄的妻,生一個小厮,如今十歲也。又有史家,有鐵铉家個小妮子。奉欽:都由他。”

“君臣之間的問答,竟是這等口吻,不見舊記,恐怕是萬想不到的罷。但其實,這也僅僅是一時的一例。自有曆史以來,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和異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過,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

在《病後雜談之餘》中,永樂帝的暴戾讓魯迅感到吃驚。但他所見,不過史料中的滄海一粟。朱棣在南京留下了太多血債,也積攢了太多怨恨。遷都北京和營建紫禁城,不僅是為了在他在燕王時代就謀權篡位的大本營構建一個新的權力中心,也是企圖用恢弘壯麗的宮殿将他犯下的謀逆罪行美化成為創造“永恒歡樂”盛世的必要犧牲。在1420年12月8日永樂帝诏告天下紫禁城“今已告成”的谕旨中,他表示為營建這座由他一家獨享的宮殿“天下軍民樂于趨事,天人協贊,景贶骈臻”。

沒有什麼比這更具有黑色幽默效果的諷刺了。為修建這座特供皇權獨享的宮殿,前後耗費人力達二十萬。其中許多工人是戴着枷鎖的苦役。因為企圖逃跑的人實在太多,所以監工隻有在幹活時才拿掉他們的手上的枷鎖。目睹如此慘景的兩名官員鄒緝和李時勉,在上呈皇帝的奏疏中,直指營造這座宮殿已經成了天下百姓的災難:

“工大費繁,調度甚廣,冗官蠶食,耗費國儲。工作之夫,動以百萬,終歲供役,不得躬耕田畝以事力作,猶且征求無已,至伐桑棗以供薪,剝桑皮以為楮。加之官吏橫征,日甚一日……自營建以來,工匠小兒假托威勢,驅迫移徙,号令方施,廬舍已壞。孤兒寡婦,哭泣叫号,倉皇暴露,莫知所适。”

皇帝的反應是因謊言戳穿而氣急敗壞,将直言進谏的官員打入監牢。但皇帝可以阻住悠悠衆口,卻無法擋住衆人的眼睛。特别是那些目光敏銳的外國使節。盡管紫禁城的恢弘壯麗讓蓋耶速丁目眩神迷,但他頭腦并未被眼前所見的一切迷惑,理智很快指引他将目光投向宮牆之外,與宮内熱情似火的極樂盛宴相比,宮外的凜冬寒風中的一切則是另一種極端:

“住在那裡的許多中國人以及來自遙遠城鎮的犯人,凍死在皇宮門前。他們的屍體橫陳路口,過往的馬車碾壓踏踐。一個人說,這僅僅是城内有守護的情況下,而城外從昨天以來凍死了約一萬人。他們像死狗一樣躺在大街上。重犯戴着一如連在他手腳上的鐐铐死在地上。”

溫暖與寒冷、奢華與貧苦、高貴與低賤,極樂與至苦,分隔兩者,縱然隻需要一道朱紅色的宮牆,但這道宮牆,以及宮牆中的恢弘壯麗,正是建築在牆外百姓饑寒哭嚎的困苦之上。血紅色的宮牆和金色的琉璃瓦,猶如血腥而華麗的權力寓言。這個寓言如此生動而富有教益,注定會不止講述一次。

輪回

紫禁城宮殿之美(這是皇家的紫禁城)4

國畫家王緒陽為姚雪垠長篇小說《李自成》繪制的插圖

224年後,這個寓言再度将這座金瓦紅牆的建築作為展現它的舞台。1644年4月24日,北京上空硝煙彌漫,黃沙障天,日月失色。比起天象難測,城外的情勢才更讓人惶惑不安。李自成的大順軍隊已經将北京城包圍得“四面如黃雲蔽野”。

作為永樂帝的第十三世子孫,紫禁城的主人崇祯帝朱由檢或許會發現眼下的困境,一如當年乃祖朱棣靖難之役時局勢如出一轍。隻是如今,換成他這位篡位者的子孫成了當年那位被篡位的建文帝的角色。甚至他的處境還不如前者。

建文帝尚有一群忠臣疾風勁草,甯死不折,他所信重的臣僚卻是一群貪生怕死、庸碌無能之輩。李自成提出了明确的割地講和條件,隻要崇祯帝願劃西北之土以封李自成為王,不奉朝觐,李自成便願為朝廷内遏群寇,外阻關外清軍。一切隻待皇帝一言而決。但當皇帝将目光轉向他信賴的首輔魏藻德時,後者始終一言不發——他早已打好了投順新主的計劃。而那些他最信任、付與守衛京城兵權重任的太監們也做好了打開城門迎降的準備。最具黑色幽默效果的,是皇帝視為心腹的錦衣衛,他們倒是忠于職守,一直在忙于抓捕城中散布京城淪陷在即的謠言造作之徒。但就像一位親曆者在事後揶揄的那樣:

“城中坑廁皆賊矣。”

4月25日清晨,崇祯帝在紫禁城中最後一次親自撞響朝鐘,召喚百官上朝,但空蕩蕩的朝堂已經無人應答。“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這位皇帝困惑地自問。站在紫禁城北門外的景山上,他遙望了一眼巍峨的宮殿,将一條白绫套上了自己的脖子。

京城已經大門洞開,官民都忙着把新寫好的、墨迹未幹的“順民”紙條貼在門口或是頂在頭頂。自诩最有先見之明的文士們則忙着撰寫呈給新主子的推戴表。昔日衆人趨之若鹜想要擠進宮門的紫禁城,如今變得空空蕩蕩。這多少暴露出維系這座宮城生命力的,不是太和殿中階陛之上高踞的龍榻,不是繡有龍紋十二章的皇帝衮冕,而是足以支配他人、生殺予奪的權力意志。一旦喪失了權力,這座帝王宮城就隻能化作一座毫無生氣的磚石瓦塊。它不是用自己恢弘奢華的軀體去招攬新的握有權力的主人入居其中,為它提供新的生命能源,就是淪為時間侵蝕的廢墟,就像明朝以前的曆代宮殿一樣。而它自己,也正是在前朝元大都宮殿的廢墟上營建而成的。這可以說是不破不立,也可以說是“成住壞空”的輪回之道。

紫禁城的第一位新主人李自成隻停留了42天便在關外清軍的攻勢下退出了。一直俯首低眉于李自成屠刀之下的北京百姓,在李軍撤退時猝然變得勇敢,抓住掉隊的散兵遊勇飽以老拳以顯示忠勇氣概。剛投降李自成的官民士紳再一次翻騰衣箱,準備筆墨,準備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主人的降臨。

6月5日清晨,百姓們相率出城數十裡迎接新君,卻隻見到大軍簇擁着一個人騎馬徑直進入城門。在抵達紫禁城的東門東華門時,這個人翻身下馬,登上宮中司禮官員準備好迎接帝王的鹵簿車駕,向懵懂茫然的百姓喊道:“我攝政王也,太子随後至,爾輩許我為主否?”

目瞪口呆的百姓隻能回答一聲:“喏!”

随着這個自稱攝政王的人踏入紫禁城,這座在易代烽煙中險些被抛棄的巨大宮城再次被激活了。清軍鐵蹄的赫赫威勢賦予了它新的生命能源。但,當這位攝政王走進東華門時,他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李自成撤退時在這裡放了一把大火,昔日俯瞰萬國朝賀的皇極殿已經變成了一堆焦土。

大火

紫禁城宮殿之美(這是皇家的紫禁城)5

嘉靖帝畫像,在他統治時期,紫禁城經常性失火

“在那座宮殿中引起的大火,将它徹底吞沒,以緻于看起來就像裡面點着千萬支添油加蠟的火把。”

作為紫禁城最壯觀,規制最高,也是明清兩代全國最大的建築太和殿,似乎特别受到火災的青睐。1421年5月9日,距永樂帝那場誇示萬國的元旦朝賀不到一百天,一擊雷火擊中了這座宮殿的殿頂。留在北京的波斯使臣蓋耶速丁剛好目睹了這場巨災。在報告中,他如此描述:

“火災最早燒着的那部分宮室,是一座長八十腕尺、寬三十腕尺的大殿,殿是用熔鑄的青金石制成的光滑柱子支撐,柱粗甚至三人不能合抱。火勢猛烈,乃至全城都被火光照亮,同時,火從該地蔓延至離它二十腕尺遠的一個室殿,也把在朝見殿後面,建築比它更豪華的後宮焚毀。在那座宮殿四周是用作庫藏的廳室和屋舍,這些也起了火。大約二百五十尋的地方化為灰燼,許多男女葬身火海。”

按照蓋耶速丁的記述,皇帝迅速跑到寺廟中,恸哭祈禱:“上帝怒我,故此焚我宮室,雖我未曾作惡,既未不孝父母,又未橫施暴虐!”——倘使禱告是真的,考慮到皇帝自篡位以來的種種作為,真是莫大的諷刺。官方史書則記載永樂帝在火災次日下诏罪己。在這份罪己诏中,永樂帝恭敬地訊問降下災禍的上天,自己“或刑獄冤濫及無辜而曲直不辨欤?或讒慝交作谄谀并進而忠言不入欤?或橫征暴斂剝削而殃及田裡欤?或賞罰不當資财妄費而國用無度欤?或租稅太重徭役不均而民生不遂欤?或軍旅未息征調無方而糧饷空乏欤?或工作過度徵需繁數而民力凋敝欤?”

如果上天真的可以開口答複,大概都會給出肯定的答複。盡管皇帝下诏罪己,懇求官員直言,并且減賦省刑。但不久之後,那些直言進谏的大臣都因觸怒龍顔被下獄。然而,經曆了這次雷火打擊,在他統治的剩下三年裡,他再也沒有興緻(可能也無力)建造如此恢弘龐大的建築了。在之後21年的時間裡,這座巨大的廢墟曆經洪熙、宣德、正統三代君王,直到正統帝登基後才在他即位第五年開始重新營建前朝三大殿。1557年,正統帝的重孫嘉靖帝在位時,三大殿再度發生火災,1561年才重建竣工。僅僅36年後,萬曆帝在位期間,三大殿再次遭到火焚,這一修複工程直到萬曆的孫子天啟帝在位時才于1627年完成。17年後,這座大殿又被李自成縱火焚毀。這一次直到新朝康熙帝在位的第三十四年(1695年)才修複完成。

從建築史的角度來講,三大殿的毀而複建,建而複毀,毀而再建,反而賦予了這座宮城以某種生命力。将今天的故宮博物院的地圖與明代紫禁城的地圖疊印在一起,就會發現兩者之間雖然結構大體看似相似,但在細節上卻有諸多不同,譬如明代緊鄰東城垣的一列,有翙鸾宮、喈鳳宮、仁壽宮、勖勤宮、昭儉宮、慈慶宮、端本宮,這些宮殿在清代乾隆時期全部拆毀,變成了乾隆帝為自己太上皇晏居特建的甯壽宮。

聚斂

紫禁城宮殿之美(這是皇家的紫禁城)6

《出警入跸圖》中的萬曆帝以及後面給他打着傘蓋、身穿飛魚服的太監們

紫禁城的生命活力的來源是權力,權力的特征之一就是放大,它能将帝王的一線善念放大為生民恩惠,也能将君主的一絲惡念放大成伏屍百萬。因此,紫禁城裡發生的每一場災難,都會被權力放大成全國性的災難。

有明一朝尤屬嘉靖一朝火災最多,除了三大殿在1557年遭受火劫之外,各處宮殿前後燒毀之處不下十餘處。其中尤以1561年西苑萬壽宮火災最讓這位皇帝既驚且奮。皇帝振奮的原因是他終于可以借火災之名徹底翻新這座他最心愛的宮殿了。而這場大火的罪魁禍首也正是他本人,12月31日那天,喝得醉醺醺的嘉靖帝與寵妃在寝宮的貂帳中燃放煙火取樂——這可能是紫禁城600年火災中最無厘頭的一個起火原因。縱火犯和他的寵妃桃之夭夭,但“禁衛皆不及救,乘輿、服禦及先世寶物盡毀”。由于之前的前朝三大殿正在重建,加上這場火災導緻的萬壽宮複建工程,導緻嘉靖在位四十五年,“營建無虛日”。一位正直的官員劉魁在家中備好棺木,上疏直言嘉靖帝“一役之費,動至億萬,土木衣紋繡,匠作班朱紫……國用已耗,民力已竭”。這番苦口勸谏的後果一如劉魁所設想的最壞結果,他在午門外遭受廷杖之後,被打入诏獄。下場一如140年前上疏切谏永樂皇帝營建紫禁城的官員。

從這一點來看,嘉靖帝不愧是永樂帝的直系子孫。而他的孫子萬曆帝則比乃祖更有跨竈之能。他發現了一種今天可以稱之為“受災經濟學”的玄妙理論。受災程度越大,借機斂财的理由就越充足,方法就越多,皇帝收入就豐厚。

讓萬曆帝興奮的是,上天似乎特别偏愛給他降下斂财機會的火災。1596年4月5日,帝後的寝宮坤甯宮和乾清宮先後發生火災,“一時俱盡”;次年7月22日,三大殿再次遭受大火。皇帝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以營建三大殿和乾清、坤甯兩宮的名義理直氣壯地大肆聚斂了。

雖然當時官員從天人感應的角度指出了皇帝這一做法的矛盾之處:“天以民困之故,災三殿以示儆,奈何因天災以困民?”但皇帝抛棄了道德主義的迷信之說。修複三殿工程在萬曆一朝成了橫征暴斂的合理幌子。各種奇葩斂财術都被一一拿來實踐。

其中,最令百姓咬牙憤恨的當屬所謂的礦監、稅使。這些礦監、稅使由皇帝親自揀選親信太監奔赴各地坐鎮聚斂。在蘇州,太監孫隆搜括無所不用其極,終于激起了那場進入中學課本的蘇州民變,而在福建,皇帝倚重的太監高寀敲詐鹽商,與倭寇私通,瓜分海盜劫掠寶物。這名太監不像皇帝那樣理性,而是迷信邪門偏方,笃信吸食小兒腦髓使陽道複生的邪術。一時之間,福建各地的家人都不敢讓小兒獨自出門。當他從福建移往廣東時,閩粵兩省百姓為了把這個禍害推給對方險些爆發一場省際械鬥。

然而,就像史書所揭露的那樣,這些打着三殿工程從各地搜刮來的巨額錢财幾乎無一絲一毫用在營建三大殿的工程上。

從紫禁城到博物院

紫禁城宮殿之美(這是皇家的紫禁城)7

李煜瀛題寫的“故宮博物院”匾額

比起明代帝王借災斂财的理性經濟學,清代的帝王可以說心慈手軟得多,過去那種大規模征發民夫勞役的事件在清代變得罕見了。康熙帝在營建三大殿時,特意下旨“蜀省屢遭兵燹,百姓窮困已極,朕甚憫之,豈宜重困”,下旨停止在川省深山開采木材,改用滿人龍興之地塞外東北的木材。但這不意味着清代帝王就對大興土木不感興趣。

今天故宮博物院的參觀者來到新近修複開放的甯壽宮,總會為亭台殿宇的富麗堂皇驚歎,這是乾隆帝最得意的傑作之一。盡管他一再聲稱這座宮殿在他退位後将成為自己作為太上皇的居所,但他卻幾乎沒在這裡度過一天退隐時光。

不過他确實對這座宮殿的設計格外着心,特别是内部的彩畫。但不妨翻一翻内務府的檔案,就會發現色彩煥爛、美不勝收的彩畫,同樣也是無底的銷金窟。1772年11月30的一份奏折中開列了整修甯壽宮後路各座殿宇油飾彩畫工價銀,高達一萬五千七十四兩一錢三分八厘。1774年1月1日,油畫作工料銀高達一萬三千七百八十四兩六分。僅這兩項就相當于三千名普通百姓一年的生活開銷。

皇家大興土木似乎也是為普通百姓提供養家糊口的生計,算得上是前工業時代的以工代赈,但考慮到皇家的收入來源本就是這些百姓上繳的賦稅,因此,它運轉得再流暢,也不過是從左口袋裝進右口袋。而在這一倒手過程中,許多本應發給工匠的薪金也就悄無聲息地流轉到了負責工程的官員口袋中。對不同階層的人來說,皇恩浩蕩并不意味着雨露均沾。一如隻要帝王存在一天,紫禁城就永遠是平民百姓的禁地一樣。

遜清朝廷被逐出紫禁城後,成立的清室善後委員會在宮殿大門上貼着的封條,一年後,故宮博物院成立,紫禁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然而,就像今天的參觀者在進入故宮博物院時的感受一樣,早在一個世紀前,帝王就已經成為一個過時的名詞。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帝制在這片土地上被徹底終結。它惟一的孑遺那個像腦後長鞭一樣的遜清小朝廷,也在1924年逐出紫禁城。盡管這場驅逐不僅粗暴,而且破壞了共和政府與遜清朝廷簽訂的契約,但對這座巨大的宮城來說,它終于迎來了一個新的可能,一座不需要帝王以專制權力輸送能源的宮殿,同樣也可以獲得新的生命力。走進故宮博物院的民衆,頭一次見到數百年來宮中神秘的蘊藏,昔日為帝王權力所聚斂、為帝王個人所私有的寶藏,公諸世人面前。帝王的宮殿變成了民衆的博物館。

當然,你也可以在這裡尋找帝王舊日的權力氣息,但已随着時光的流逝漸行枯萎。就像故宮博物院的第一批工作人員進駐這裡時所看到的那樣,透過儲秀宮的窗戶,那張布滿灰塵的炕幾上,仍然放着末代皇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早已幹癟。

紫禁城宮殿之美(這是皇家的紫禁城)8

儲秀宮炕幾上放着的半個溥儀咬過的蘋果,照片出自陳萬裡拍攝的攝影集《民十三之故宮》

撰文 | 李夏恩

編輯 | 羅東;王青

校對 | 劉越

來源:新京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