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導航被卸載

導航被卸載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06 23:11:58

導航被卸載(長假開了500公裡之後)1

大家好,我是 Mr.Yu。

拜補班所賜,連肯德基瘋狂星期四段子手們的提前狂歡,都顯得格外無力。回想剛剛過去的長假,又有多少「電動爹」的擁有者們拉上了一家老小遠遊,卻不止一次地在等待充電的漫漫長隊前,幾乎耗盡了自己的最後一公裡續航?

不過,這次我們不探讨燃油車原教旨主義者們喜聞樂見的新能源車續航和充電難話題,而是換個賽道,看看跟每位車主息息相關、但又頻頻被吐槽的導航。

于是,我跟一位在長假期間開了 500 公裡的車主聊了聊。最能引發我興趣的,是他堪稱行為藝術的一個舉動:在長假期間連續幾天的駕駛中,他沒有依賴習慣使用的車載導航,而是同時架上兩部智能手機,運行着不同的手機端導航 APP,連續數天對導航的表現進行了錄屏記錄,事後還做了詳盡的分析。

導航被卸載(長假開了500公裡之後)2

結果讓他對導航廠商的「不思進取」非常不滿,以至于怒而卸載了自己手機裡的導航應用。

這次跟我對談的朋友,我們依據老習慣稱呼他為「Mr.K」。這次的 Mr.K 是一位出行行業相關的産品經理,同時也是一位新能源車車主。

有點兒可惜的是,因為涉及 Mr.K 的個人隐私,我不能把兩部手機十幾個 G 的視頻記錄以截圖或其他方式分享出來。

為了盡量保持内容全面的同時考慮到易讀性,這次會采用還原對談内容的方式進行呈現。不是正式的專訪,交流中也會有一些我個人的觀察和思考。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猜猜看,今天提到的導航 A 和導航 B 分别是哪家,也可以在留言裡告訴我們。

以下是對談的實錄,Mr.Yu@GeekCar 是我,另一位是 Mr.K。

Mr.Yu@GeekCar:

其實我挺好奇的,你這個十一假期到底經曆了什麼。

Mr.K:

今年十一假期我開車拉着家裡人連續跑了幾天,這中間包括市區、環路、高速、郊區都涉及到了。然後我是兩部手機同時開着,分别運行 A 導航和 B 導航,同時找同樣的目的地運行,全程錄屏。

通常來講,大家都會覺得手機導航比車機導航要靠譜。為了避免幹擾,我這次刻意忽略了車機的導航。

Mr.Yu@GeekCar:

那開始之前咱們先定個調子,你想以行業角度,還是以用戶角度來聊這個事情?

Mr.K:

看你以往寫的訪談都是行業角度居多,我就當個普通用戶吧。

Mr.Yu@GeekCar:

普通用戶可不會像你這樣雙開導航還帶錄屏,還要寫上幾千字體驗報告的。

導航被卸載(長假開了500公裡之後)3

Mr.K:

不比較怎麼知道呢?

總有人說隻代表個人意見,代表不了車主群體。那多大的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呢?我也不敢妄想當那個高喊王侯将相甯有種乎的,但得有人讓大家知道,科技與狠活到底是什麼,這就是有意義的。

你看我平時在車主 APP 裡逛論壇,裡面就有很多人呼籲官方趕緊把車載的導航升級一下。新版的車機端已經升級到 V6.4 了,我們還在用着四點幾的版本。

還有就是另一群車主一直在呼籲官方牽頭把車上的高通骁龍 820A 升級成 8155。但是你也知道,這事兒基本上無解。

想升級導航的初衷,就是他們覺得新的版本跟手機端 V12 版本體驗基本一緻了。

Mr.Yu@GeekCar:

那我明白了。

就事論事,可能高通 820A 并沒有慢到不能接受的地步,但很多人體驗過 8155 搭載車型的絲般順滑之後就會覺得,新車主都已經這麼爽了,自己這個太落後了,不能忍。

所以說,有些體驗是不可逆的,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Mr.K:

對。所以我事後總結了下,問題或者說槽點可以分為五個大類。先聊 A 導航和 B 導航之間的差異,之後咱們再上升來看,為什麼我把手機導航卸載了。

先說第一個,也是我最不滿的一個,就是 算法的差異 。

其中一天,我同時開着 A 導航和 B 導航,路線是從我家到王府井 APM。兩個導航給我指引的路線就是不一樣的,當然它們的底層邏輯可能都是根據當前的實時路況來判斷,然後規劃路徑。

那麼問題來了,首先差異就是兩個導航的路況各有不同。然後我優先跟着 B 導航來開,它就給我帶到一條很窄的胡同裡邊去了,還包含了讓我掉頭行駛的這種操作。

你也知道,我這種家庭車型的長度還是挺長的,我當然更希望順着大路來走,胡同裡掉頭也很容易被前後堵住,所以窄路掉頭這種操作還是能少則少。

尴尬的是,這種情況發生了不止一次,A 導航則一直讓我走大路。賬面上看可能會慢一點,但是能省去很多麻煩。

Mr.Yu@GeekCar:

明白。就好像有時候我會去鼓樓那邊胡同裡的酒吧,但是滴滴網約車規劃的下車點一定是停在北鑼鼓巷的南口或者北口,我要下車走個三四百米才能到。那條胡同裡行車要是被卡住可就不好玩兒了。

導航被卸載(長假開了500公裡之後)4

Mr.K:

對。還會衍生出來一個問題,就是提示的差異。

比如有近路的時候,A導航會主動提示我,然後我可以找到更省時的新路線。

B導航就很有意思,導航也會提醒我有新路線,但是沒有語音,而是在界面上。而且,這個提示并不明顯。拜托,我開車又不能一直盯着手機,你不說我哪兒知道。

然後我想自己操作更新下路線,尴尬的又來了。過了沒 5 秒鐘,它自己把路線改回去了。這樣的情況反複出現了好幾次。

如果這不是 Bug 的話,一來說明操作複雜,二來說明交互不友好。反正我是搞不清這套邏輯,你是讓我開還是不讓我開?

Mr.Yu@GeekCar:

所以你希望提高效率的同時,能讓你少看手機,少分心。

Mr.K:

對。你看,就是最基本的路線規劃,不同平台就能相差很多。

然後第二個是顯示的差異。

我們都知道,行車導航是有個概覽的,簡單直觀地告訴你,這次行程已經開了多少,自己處在什麼位置,用紅黃綠的顔色告知你前面路況怎麼樣。

A導航的界面就很簡單,右側界面一條豎線,有點兒像溫度計,非常清晰和直觀。

B導航不太一樣,它是在整個界面的最下方有一個進度條,而且是非常非常細的一個進度條,也是用紅黃綠标出路況。

說實話,如果不是刻意找的話,我可能都不會留意它。

如果是一個老司機的話,可能不會摳每一個細節。可能主要還是關注路況怎麼樣,是不是擁堵,是不是能及時獲得引導,就完了。

其實我理解,大家做導航做了很多年,在産品叠代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更新,總會追求一些不一樣的風格。但 B 導航的這個設計,相對而言還是讓人喜歡不起來。我又不是時刻抓着手機在看,這種設計看上去高級,實際上效率不高,看着也費勁。

Mr.Yu@GeekCar:

明白。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其實大可不必 。

Mr.K:

對。其實這會衍生出來一個問題,就是界面複雜程度的差異。

我不提具體提名字了,你可以自己看。兩個導航都打開,其中一個會簡單一些,突出顯示主要的關鍵 POI(Point of Interest,興趣點)信息和一些建築,然後一些密集路網之類的信息會淡化顯示,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會簡潔一些。

另一個就不太一樣了,打開應用之後,信息會一股腦地呈現在眼前,沒有重點,因為單從視覺來看全都是重點。也許團隊是想盡可能全面地呈現信息,讓用戶自己分辨。但這樣就會有個問題,就是觀感非常淩亂。

如果真的有個點我想去找的話,第一個操作應該是去搜索框裡輸入,所以具體定位上我并不需要這麼豐富,或者說那麼複雜的信息。

當然,我的這個看法是基于個人習慣和觀感,不代表所有人。

Mr.Yu@GeekCar:

沒關系,見仁見智。我也喜歡簡單一些的界面。

導航被卸載(長假開了500公裡之後)5

Mr.K:

還有一個就是路況的差異,這可能就涉及體驗核心了,我可能會說得細緻一些。

比如我開車到了擁堵的路段,兩個導航給我的提醒也不一樣。

比如一條路限速每小時 60 公裡,那時速低于 30 的話也不算慢了對吧。相反到了 120 的高速路上,我隻能開到 30 甚至 20,那說明就已經很慢了。

A 跟 B 在這方面就有些差異,比如 B 還是顯示黃色,當時 A 就已經顯示是紅色了。

這其實就會影響司機,産生誤判。如果我隻用一個導航應用,我看到這條路是黃的,好歹比紅的強,然後開到前面發現各種堵,那我肯定不會覺得是我自己的問題。所以這種路況信息的提示會很直接地影響司機的判斷。

更具體的話,再比如路面事故提醒的實時性,兩者也太一樣。當然,這個東西在我的角度,或者說在一般用戶的角度來看,并不能很快地解決,因為可能涉及到信息的收集渠道。為什麼一個相對準确,另一個就沒那麼準?

Mr.Yu@GeekCar:

有沒有可能是每個平台在刻意提高用戶的遷移成本呢?

因為很多設計不是統一的,用戶用了另一個導航幾天發現各種的不習慣,不得不用回之前的,相當于在變相強迫用戶留在自己的平台。

Mr.K:

不排除這種可能。我去 A 廠參觀過,他們跟市交警局,包括跟出租公司都是有一些合作的,再加上終端的占有量,可能會促使它的信息會更加準确、實時性更強一點。

當然,這是個人判斷。而且 B 現在做得也很不錯,比以前強。并不是說要踩一捧一,而是說其實平台之間的體驗還是存在明顯差異性的。

導航被卸載(長假開了500公裡之後)6

Mr.Yu@GeekCar:

明白,這其實就涉及核心體驗了。

對很多人來說,遠行遠遊還是相對少數的場景,更多的是日常通勤。通勤的路線每天都走已經很熟悉了,用導航更多的是希望通過實時路況來掌握時間,規劃安排。

我們繼續吧。

Mr.K:

是的。還有一個就是顯示信息的準确性。

長假的其中一天我們要去比較遠的地方,中間途經一個隧道。A 導航提示是進入隧道,長度 200 米;而 B 導航提示是 150 米。

這在我看來就是個問題,所以後來我自己去幾個地圖上查了一下,很有意思,實際上就是 200 米。就這一個問題來說,你可以覺得我是吹毛求疵。

也是這種信息播報的不準确性,如果這樣的點越來越多的話,就會給人一種體驗不佳的感覺。或者說,信任度要打個折扣。

Mr.Yu@GeekCar:

這個的确是。一般用戶大概不會較這個真,不過導航還是一個提供準确信息的平台,這種問題還是需要重視起來的。

導航被卸載(長假開了500公裡之後)7

Mr.K:

對。還有一個是比較花邊的功能,導航語音包的差異。

其實作為差異化體驗,觀察下導航語音包的運營策略還挺有意思的。

大面兒上來說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明星語音,另一種是遊戲、動畫這些 IP 人物的語音。比如 A 導航最近就在推跟原神遊戲的合作語音包。B 導航就主打很多明星的語音包,非常豐富,從耳熟能詳的知名明星,到很多年輕的新秀都有。

我想說的是,相對而言,我用 B 導航的幾個明星語音,語音的感覺就不是很好。主要是拟人度上差點兒意思,語氣語調的機械感稍強了一些。在這方面,A 導航做得就要更好一些,給人的感覺也要更加舒服一些。

Mr.Yu@GeekCar:

明白。也許是語音的訓練程度還有待提高。

以前我聽說過,林志玲和郭德綱那一批最早的明星語音包,可能需要本人親自字正腔圓地錄制大幾百乃至上千字,然後由 AI 來反複訓練,最後出來是咱們看到的樣子。

後來随着技術的進步,可以不需要那麼繁瑣和大量字數的錄制了。我也很長時間沒關注了,最後一次看到的是錄制大概 5、600 字,就可以生成能夠用起來的語音包了。

Mr.K:

對。其實很好理解,公衆人物的時間都是很貴的,字面意義上的貴。

比起 CV(Character Voice,特定角色的配音演員)的工時來說,知名 IP 的授權費用可能要更貴吧。

話歸正題。所以說下來,前後幾天測試下來,我發現了将近 30 處問題,總結歸類下來就是咱們提到的這些點:路線算法的差異、顯示的差異、路況的差異、準确性的差異,還有就是語音體驗的差異。

Mr.Yu@GeekCar:

總歸上來看,A 導航要比 B 導航靠譜一些啊。你不怕我寫出來被讀者說 A 廠給我們充值了嗎?

Mr.K:

那就是你需要面對的問題了——我開玩笑的。

實際上,不管 A 廠還是 B 廠,單就導航而言,其實大家做得都很不錯了,所以咱們讨論的都是體驗的細節。

但是有個更大的問題,對我這種新能源車主來說,不管 A 導航還是 B 導航,我覺得都不夠友好——或者說,還不足夠好。這也是為什麼我把手機裡的導航都卸載了。

導航被卸載(長假開了500公裡之後)8

Mr.Yu@GeekCar:

這不對吧?按現在全國新能源汽車差不多 1100 多萬輛(筆者注:據公安部數據,截至 2022 年 9 月底,為 1149 萬輛)的保有量,電動車還不到全國總保有量的 4%。

不過現在來說,面向新能源車的導航早就是标配了吧?

Mr.K:

所以說呢。

作為新能源車主,最經常面對的問題一是停車,二是充電。

當然,停車是每個司機都頭疼的問題,尤其一些常去的商業區,停車場地都是自己在運營的。很多停車場的車位信息都沒有跟導航平台打通,你去了才發現找不到空的車位,為了停車不得不一圈一圈地繞,找車位,這已經算是頑疾了。

為什麼說新能源車的導航不滿意?手機端針對新能源車的導航,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如何省電的算路上。在我來看,這也是導航平台最主要的理解。

剛才提到停車,就是包括我在内,很多新能源車主的停車往往會伴随着充電補能。這時候如果我想獲得一些目的地充電樁的主動推薦,往往是得不到的。也就是說,我要根據自己的停車需求,自行篩選場地。

導航被卸載(長假開了500公裡之後)9

但實際體驗是,一方面導航顯示的場地運營狀态,跟實際的運營狀态有出入,可能等你到了停車充電地點就已經沒有空樁了。或者一些場地的運營狀态根本就是不可查看的,導航隻負責顯示地點,有沒有空樁看運氣。

當然我也知道,這不能完全怪導航平台,畢竟這要涉及線下資源的整合接入能力。

Mr.Yu@GeekCar:

Somehow,你認為新能源導航的底層邏輯還是基于傳統導航的,體現差異化的方式就是加上了一些可能會用到的場景,以及提供一種把省電作為優先邏輯的選項。

Mr.K:

對。我要重申下,如果把停車和充電考慮進去的話,現在手機導航用起來還是有一些割裂的:往往我規劃路線是一回事,停車充電是另一回事,再加上一些主動服務的缺失,體驗就不是很好。

所以,作為新能源車主,我還是希望在導航應用上獲得些更加主動和準确的服務。

說個有意思的題外話,這次去古北水鎮的門票,我就是在 A 導航上買的。

Mr.Yu@GeekCar:

我覺得可以展開說說。

Mr.Yu@GeekCar:

我當時在導航上搜了一下名稱。除了景點信息之外,直接就提供了購票的入口。用上景點官方的優惠之後,比咱們都知道的專門做消費信息的平台,每張票還要再便宜幾塊錢。

為什麼要拎出來說這一點?我覺得這對導航來說是個優勢,從引導到轉化消費是個很自然的過程。

不然的話,按照絕大多數人的習慣,還是要從消費信息平台進入,然後再通過它提供的入口轉跳到導航這邊。

Mr.Yu@GeekCar:

其實因為 B 平台什麼都做,而且涉獵甚廣。所以按照他們的商業邏輯去理解的話,他們當然更希望把所有的用戶行為都固定自己的生态裡面。但無論哪個平台,商業資源的整合能力都是有上限的,而且這是個需要持續投入和運營的過程。

導航被卸載(長假開了500公裡之後)10

Mr.K:

對,你說得沒錯。

回到咱們最開始聊的話題,我還是那個看法,對手機端導航來說,基礎能力已經很好了。随着汽車智能化越來越普遍,導航上車之後,如果車載導航不是特别拉胯,大家為了方便高效,還是會用車機導航。

随着一代又一代地打磨,導航早就不是安全高效地幫助人從 A 點到 B 點這麼簡單了。所以一些設計的細節差異、标準的不統一、信息的不準确等等問題,我認為還是有必要重視起來。就像你說的,體驗做不好,而徒增用戶選擇其他平台的遷移成本——如果你的說法成立的話,這樣做的觀感很差。

也許我之後在某個時間會把手機導航裝回來,但就眼下而言,車機端的導航應用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了。

基于這個認知,我們當然更加希望車機端的導航體驗能豐富起來。至少版本能夠跟上,而不是現在我們的 V4.6 到人家最新的 V6.5 之間,存在兩個大版本和很多小版本這樣的差距。

Mr.Yu@GeekCar:

挺好挺好。話說回來,今兒咱們聊得可沒有最開始說好的那麼 to C。

Mr.K:

哦嗨,瞅你這話說的,不是有個詞叫「專業用戶」嗎?

寫在最後

通過跟 Mr.K 這次導航體驗細節的讨論,才讓常年依賴同一個導航平台的我知道,以前踩的那些坑,也許是可以避免的。

回憶起十幾年前的一次尴尬。當時要參加連續幾天的線下培訓,我不熟悉那片複雜的地形,也沒有提前留下任何相關人士的聯系方式。還記得我舉着彼時還是塞班系統的手機,茫然地看着幾秒一變的定位,怎麼也确定不了自己的位置。在大概應該是場地的位置周圍轉了好幾圈而未果之後隻能放棄。最後因為錯過了時間,隻得悻悻而歸。

也經曆過跟女友兩個人打算開着車去牡丹園附近的一家餐廳,卻在從消費信息平台切到導航的過程中,被帶到了離得很近的一家經營着相同品類、甚至連名字都很像的其他餐廳門口。面對錯愕的我們,服務員的鎮定讓我不得不懷疑,這家「友商」是不是給導航塞錢了。

直到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還心血來潮地打開 A 和 B 兩個導航應用小試了一下。就是這小試一下的結果,算是給了我一個結論。

就我當前所在的位置而言,看上去出門右轉直行就可以駛出園區。但實際上,眼前的路是車輛禁行的步行道,要像右側導航那樣繞外圈行駛,才是正确的駛出路徑。

都說細節決定成敗。其實這些結論,與用戶們根據自己判斷做出的選擇,恰恰是每一個細節,每一次滿意與不滿的累加。

誰也不知道,哪一次或是哪一點,會促使他們用腳投票,會成為壓倒駱駝的那一根稻草。

導航被卸載(長假開了500公裡之後)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