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在美國的小島?作者:王溱多年前到佛山,特地拜訪了康有為故居,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康有為在美國的小島?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作者:王溱
多年前到佛山,特地拜訪了康有為故居。
之所以對他興趣盎然,是因為我的家鄉青島也有一座康氏故居。
佛山的康氏故居在佛山南海區丹竈鎮銀河鄉蘇村,下車便看到一處池塘。正是盛夏時節,池塘裡的水滿滿的,綠苔、荷葉随處可見。緊挨着池塘有一個坐北朝南敞開的大門,兩旁灰色磚塊,門頂是綠色烤瓷圓柱,一塊咖啡色橫匾懸挂門上方,上書“大同”兩字。
看到“大同”,自然讓人想起康有為的著名政論《大同書》。康氏故居占地33畝,确是大戶人家。進入大門是一處廣場,康有為站立的雕像在廣場圍牆盡頭,兩旁是直立的松柏,身後是郁郁蔥蔥的樹木,莊嚴肅穆。雕像左側有一小門直通池塘。小門旁一棵枝繁葉茂的榕樹高高挺立。碩大的冠蓋把陽光遮掩住,站在樹下倒是很涼快。當年的康有為在炎熱的夏日,該是在此樹之下讀書思考吧?
康有為故居原名“涎香老屋”,清代民居建築,是一座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農村住宅形式——“镬耳屋”。“镬耳屋”是家境殷實的象征。若非大富之家,是用不起也住不起的。康有為出生時,老屋已在住了五代康氏族人,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宅”。
康有為在四十歲之前,也就是光緒皇帝接受其變法主張之前,一直跟老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出外辦學也好,進京趕考也好,給皇帝上書也好,到最後,還是要回到家鄉,回到“老屋”,直到戊戌變法失敗,流亡國外,從此一去不複返。
在康有為故居,遙想遠千裡之外的青島康有為故居。康有為1917年首次踏足青島,1923年再度到來這裡時,便萌生在此常住的念頭。他托人買下福山支路5号這座德式建築“提督樓”。康有為對此居所十分滿意,稱“青島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并題名“天遊園”。
在康有為戊戌變法七次上書中,有兩次與青島有關。那時他血氣方剛,充滿激憤。然而,當他在青島居住時,已與先前那位“振臂高呼”的改良人物判若兩人。之前他年輕氣盛,抱負滿滿,而定居青島時他年事已高,銳氣大減,時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封建王朝的終結,讓他深知無回天之力,隻能“随波逐流”。于是,人們看到晚年的康有為熱衷于遊崂山,寫辭賦、玩垂釣。他展覽自己收藏的字畫、瓷器、佛像等,讓好友欣賞甚至“轉讓”,俨然成了一個“閑人”。不過康有為畢竟不是等閑之輩,他曾想借用居所旁的兵營創辦大學,與“天下英雄講學”,但營内仍有駐兵,隻好作罷。他在青島精心研究書法,使其碑學思想有了進一步完善。康有為一生重碑輕帖,崇魏卑唐,對青島平度天柱山的北魏遺刻《鄭文公碑》贊譽有加,奉為巅峰之作。他的書法意境高遠、文辭華贍、筆力挺拔。在青島“天遊園”書房裡他留下了不少墨寶。
康有為原打算在青島好好享受晚年,遺憾的是,四年後因一杯檸檬茶中毒,不幸撒手人寰,最終埋葬在青島李村棗兒山。
佛山青島,一南一北,從發達到衰敗,前後跨越七十年,康有為傳奇跌宕的一生,就此畫上句号。盡管人們對他褒貶不一,然而,他的影響不可小觑。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8日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