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們和孩子的相處比以往更緊密。
也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和熊孩子鬥智鬥勇。
我的一個朋友最近跟我吐槽,她家小孩老是“說話氣人”,自己都快抑郁了。
那天一早,她信心滿滿,因為學了很多新招,覺得能好好治一治這隻山大王了。
但她發現,那不過是前一天的翻版,甚至更難受。
“我不要喝牛奶,我要喝可樂!”“給我手機,我要玩遊戲。”“我不想上線上課,一點也不好玩。”
一天下來,她被鬧得差點心梗,隻能在心裡默念,“我生的!我生的!”
回頭又在群裡聊起來,真是人小鬼大,說的話能氣死人。
養孩子就跟開盲盒一樣,花了錢還不一定能拿到最好的。
總之,你掏心窩子,他掏刀子。
孩子說話氣人,絕對是我們做家長的心頭痛。
為什麼怎麼說都沒用?我們一起來看看說話氣人的原因和應對的辦法吧。
說話氣人,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問題的本質其實是我們忽略了他們的感受和需求。
可能你會想,别的父母會,我一定不會。
我們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事實上,我們都一樣,隻是沒察覺到而已。
孩子:“我好熱,我要脫衣服。”
我們:“脫什麼脫,這麼冷,小心感冒。”
孩子:“我真的好熱,我都出汗了。”
我們:“脫了就感冒,快穿上!”
孩子:“我就要脫!”
孩子:“我不敢上台,我怕。”
我們:“這有什麼好怕的,快上去。”
孩子:“我真的好怕,我不想跳了。”
我們:“别人都上去了,就你怕,上去!”
孩子:“我真的怕,求你了。”
我們真的有去好好聽孩子說的話嗎?
就因為孩子說的話和我們預想的不同,和我們的要求有所區别,就去否定他們,然後強行按我們認為的方式辦就一定正确嗎?
我開始思考,說話氣人的究竟是孩子還是我們呢?
假設,我們就是那個感覺熱或者怕上台的孩子,要怎樣才能讓家長相信我們的話呢?
不要着急去否定他們的感受,先試着聽聽看。
如果是謊言,相信聰明的我們也能立馬分辨出來。
說話氣人,是每個孩子都會出現的行為。
請牢記,大多數人都不是故意的,他們隻是在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
反而,經常敢于表達自己的孩子,成年以後會更有主見。
所以,請多一點耐心,試着去了解孩子可能會有的真實感受。
當我們真的用心聽他們說話時,教育的方式自然也就會發生改變了。
試試以下這幾個步驟:
1.停下手頭上的事情,蹲下來認真聽孩子說
2.聽的時候偶爾點點頭,或者用簡單的詞語回應他們,例如,“好的”“慢慢說”“明白了”來回應他們的需求
3.說出自己的感受
4.提供幾種可能的辦法,讓他們自己選擇
剛開始也許很難,但我們必須得這麼做,才能讓親子關系更融洽,自己也更舒心。
說話氣人,是孩子在保護自己當人在難過或者受到指責時,最不想聽到的就是大道理。
試想看,如果你家小孩摔倒在地上,感覺很疼,扭頭看着你。
你一把就給他抱了起來,“别哭,不就摔了一跤嘛”。
“疼”,“疼也别哭,男孩子哭什麼!”,“我讨厭媽媽!”
你沒有抱他,反而狠狠地打了一下他的屁股,他‘哇’的一聲就哭起來了。
當我們想給孩子講道理時,即使是出于好心,孩子也會感覺不被重視,甚至是覺得受到了侮辱。
他們自然會說一些氣人的話來保護自己,因為他們太知道怎樣最容易激怒你。
這時候,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
1.請告訴孩子我們的真實感受,“你這樣說,我會難過的,而且更可能會很生氣”
2.如果孩子繼續說,你可以先停下來,立馬與孩子分開,等冷靜下來再思考對策,避免因情緒化作出更傷人的舉動
3.冷靜後,帶着辦法找到孩子,再耐心聽一遍,提出解決方式
我們不應該制造對立,而應該解決問題。
說話氣人,是因為我們對孩子過于疏遠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我目睹過的真實事例。
吃飯的時候,大人們正在讨論生意上的事,孩子覺得今天的菜很辣,于是開始說:
“菜好辣,我想喝水”,大人們繼續讨論,沒有人理會。
孩子走到爸爸跟前,“辣!我想喝水!”
孩子爸不耐煩地指了指茶幾上的水杯,示意孩子自己去喝水。
“你們都聾了嗎?我不吃了!”聲音刺耳且尖銳。
孩子爸這時問也沒問,直接一巴掌打在孩子臉上,“喊什麼喊!不吃别吃,以後都别吃!”
事後,我問那個孩子,“你為什麼要大叫?”
孩子滿臉委屈,“不論我說什麼他們都不聽”。
每一次發聲,其實都是孩子渴望得到我們的關注。
我們常常因為很忙,疏忽了對孩子的關心、愛護,就連日常最基本的需求,我們都沒辦法保障。
孩子缺乏安全感,錯誤地表達自己,也好過被忽視。
他們需要的不是優渥的家庭條件,而是溫暖的家,以及來自我們的愛。
讓語言不再冰冷,溫暖你我,孩子才能好好地和你說話。
最後,祝願大家找到對的育兒方法。
孩子說話氣人的時候,你有什麼好的處理方式呢?
讓我們一起學習,做更懂孩子的父母。
歡迎關注 點贊,點擊收藏 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