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七月七又叫乞巧節

七月七又叫乞巧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8:19:49

七月七又叫乞巧節(七七女兒節又是乞巧節)1

明天是七夕,是傳說中牛郎會織女的日子。據說到了這一天,人間的喜鵲就都沒有了蹤影,因為要飛到天上去搭成“鵲橋”,讓隔在天河兩岸的牛郎和織女相會。

有一種傳說,說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兒,可是在許多文字裡,她又被稱為“天孫”。這個輩分有點亂。且不管她管玉皇大帝叫父親還是叫爺爺,隻知道她心靈、手巧、會織布就行了。她和地上勤勞樸實的牛郎結為夫婦,生下了兩個孩子,卻被王母娘娘強行分開,并畫出一道天河,讓他們夫妻隔着天河相望。隻有每年的七月七這天兩人才得相會。後來有人提議:定七七為中國的情人節,要我說,這主意忒不怎麼樣,可能是基于計劃生育考慮的。

七七,是女孩兒節,又叫乞巧節。因為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心靈手巧”是一個好女孩兒的必要條件。所以,戲曲《花為媒》裡的張五可得知王俊卿說她“心不靈、手不巧,身段不苗條”時,便十分氣惱。女孩兒如何才能變得心靈手巧呢?據說可以向天上的織女乞求。于是就有了織女崇拜——在七夕這天祭拜織女、并向她“乞巧”——這便是乞巧節的來曆。在元大都時期,每到七月七日這天,皇宮裡和官宦士庶人家,“張挂七夕牽牛織女圖,盛陳瓜果、酒餅、蔬菜、肉脯,邀請親眷、小姐、女流,做巧節會”。

《北京歲時記》中記載,“七夕宮中最重”,百姓家家設宴,而女孩兒們,要在晚上對着銀河祭拜。乞巧,是少女過節的一個重要内容。怎麼乞巧呢?最初的乞巧方式見于東晉人的《西京雜記》:“漢(朝)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具習之。”《荊楚歲時記》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家人婦女結彩樓,穿七孔針。”陶宗儀的《元掖庭記》記載,元朝皇宮裡築有九引台,為乞巧之所。七夕,宮女們登上九引台,“以五彩絲線穿九孔針,先完者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已然具有比賽的性質。

宮女們用來穿線的七孔針是造辦處的太監們專門打造的,具體什麼樣,筆者沒見過。

七月七又叫乞巧節(七七女兒節又是乞巧節)2

怎麼乞巧呢?《帝京景物略》中說得比較具體:中午,每個乞巧的女孩兒都将一碗水放在太陽下曝曬,過一會兒,水面會生一層膜。這時,将繡花針放進碗中,針就會浮在水面上。因在陽光下,碗底會出現繡花針的影子。這個影子如果像雲、像花、像鳥獸,或者像鞋、像剪刀,都謂是乞到了巧。如果針影子粗如棒槌、細如線,或者直如車軸、蠟燭,就是說沒有乞到巧,乞到的是“笨”。乞巧的女孩兒便會不高興,甚至會哭鼻子。

如今,女孩們再不用做針線女紅,也就用不着乞巧了。

(原标題:七七女兒節,又是乞巧節)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宗春啟

流程編輯:u09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