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 共享充電寶漲至 4 元 / 小時 ” 的話題,被大夥們刷上了熱搜。
差評君也才知道,原本每小時一兩個鋼镚兒,或者關注個公衆号就能用的共享充電寶,早已經讓人高攀不起。
“ 外面的共享充電寶可别亂用,付錢的時候,它們很可能會讓你肉痛。 ”
“ 不僅貴,而且充電速度還慢! ”
隻能說,好久沒看到網友們的觀點這麼統一了。
編輯部新來的同事呢,則更是個狠角色,因為常常忘還,他已經以 100 元左右的單價,買下了幾十個共享充電寶了。
它們也像是功勳章一樣,訴說着他的怨種經曆。
雖然這種讓消費者養成使用習慣,靠低價占領市場後再漲價的打法,早已經爛大街了。
之前網約車、外賣平台、共享單車,現在則是共享充電寶。。。
但每次鐮刀割下來的時候,總難免疼得人嗷嗷直叫。
然而,在共享充電寶行業還出現了一個怪現象。
那就是用戶們在吐槽貴的同時,平台們其實也深陷虧損、裁員的危機之中。
就拿有共享充電第一股的怪獸充電為例,上市至今股價已經跌去了 90% 左右,每個季度的虧損也都近億元。
所以就問題也就來了,越來越貴的共享充電寶,把錢,都整去哪了呢?
為了解答疑問,差評君找到了怪獸充電上季度的财報,立馬就發現了些有趣的東西。
首先這麼說吧,怪獸充電來錢的路子裡,一共有充電業務、移動電源銷售和其他這三個部分。
其中咱們熟悉的充電業務,是它們中流砥柱,收入達 7 億人民币左右,占了公司總收入 97% 。
更可怕的是,它們的毛利率( 毛利就是銷售額減去直接成本,成本裡不包括管理費用、财務費用、銷售費用等等支出 )居然直逼茅台,高達 82.69% 。。。( 行業不同,這麼對比其實不大嚴謹,僅供娛樂 )
從紙面上看,這業務應該掙錢掙到手軟啊。
但是定眼一看淨利潤,第一季度卻血虧倒貼了快 1 個億。。。
造成怪獸充電毛利高,淨利卻低的最主要原因,其實是一個名叫 “ 傭金 ” 的東西。
說白了,就是共享充電寶是賺了錢,但是你們平台并不能全拿,必須和兄弟們一起分分蛋糕。
包括怪獸充電在内,像是街電、美團充電等等,都會給商家支付入場費和傭金。
打個比方,差評君開了個 “ 火鍋小賣鋪 ” ,他們想在我的店裡裝共享充電寶,那就必須給筆錢( 不然我不答應 )。。。
而且後續在差評君店裡借出去的充電寶所産生的租金,我也能拿到分成。。。
其中充電寶一小時 4 塊錢左右的租金,差評君至少能分到兩塊錢的傭金。
“ 火鍋小賣鋪 ” 要是再有排面一點,我拿 3 元,平台拿 1 元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根據怪獸充電的招股書顯示,他們給商家的激勵資費率大概在 50%~70% 左右。
所以說,商家們分走了共享充電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上面講的還隻是直營模式。
也就是說街電、怪獸充電們親自找上門和商家談合作。
在這些年,其實還有另外一種 “ 代理模式 ” 也漸漸被他們發揚光大了起來。
大夥們常常吐槽的充電寶費用定價混亂、還充電寶的地點遠,易借難還等等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便是這種模式造成的。。。
而為了更好摸清共享充電寶中的一些門道。
差評君還專門去申請了街電、怪獸、美團等等網頁申請了代理合作,和他們的招商人員稍微來聊聊。。。
當然,也得到了一些小内幕。
咱們就拿街電的代理模式為例。
你手上要是有門路,有資源的話。
便可以加盟成為他們的合夥人,買他們推出的共享充電寶機器。
像是上面這種六口的機子,他們的報價大概是 500 元一台左右。
買一百台的話,甚至還可以分期付款。。。
買來機子之後,代理商便可以靠自己手上的關系,在老家的縣城、你家小區附近的 KTV 、網吧等等地方擺上這些玩意兒。
後續這些充電寶開始賺錢的時候,你和平台之間的分成大概是 9 1 開,其中代理商拿 9 成,平台抽 1 成( 當然你和具體商家之間的分成,得你自己去談 )。
像是怪獸充電甚至能給到代理商 95% 的分成,當然,它們機子的價格也會更貴一點。
與此同時代理商的權力,也比大夥們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其中一個很關鍵的便是定價權。
也就說,在你成為代理商之後,充電寶一小時的租金是 4 元,還是 925 元,你都能自己來定。。。
所以,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商場裡,一樓和二樓同一品牌的充電寶,租金可能不一樣的定價混亂現象。
然而這些還都是小兒科。。。
因為代理商的收入,純純的和用戶租用時間相關,所以一些不是很地道的玩法也得到了默許。
像是在用戶借出一個寶之後,代理就可以立馬拿出新的寶,把機子的缺口給補上。
這樣,看着被塞爆的機子,想歸還寶的用戶隻好另尋其他歸還點。
而在用戶找新歸還點的時間裡,代理商就能多入賬不少。
類似新聞其實很常見,租用五分鐘,機器就滿了,你說巧不巧。。。
還有故意把兩個歸還點設置得很遠,讓用戶多花時間的行為,也是創收的騷操作之一。
而下面具體是哪一家的招商經理,差評君就不點名。
反正這一系列不咋道德的手段,在他口中成了刺激流水的好方式。
而像編輯部同事買斷充電寶的那種行為,代理商們就更樂了。
其中用戶買斷一個定價 99 元的充電寶,代理商能收 19 元左右,平台收 80 元。。。
收了錢後,平台還會再免費補一個充電寶給代理商。
用他們的話說,編輯部同事的那種情況,已經是讓代理商賺翻翻了。
而目前國内幾個頭部共享充電器企業,也大都是在搞代理模式。
所以說共享充電寶漲價的鍋,可能要企業和某些代理們一起來背。
另外提醒一句啊,雖然招商經理們吹得天花亂墜。
但差評君在閑魚上随便一搜,還是能看到各種因為經營不善,準備轉讓代理資格、轉讓共享充電寶機器的帖子。
隻能說,搞代理這玩意兒完全就是各憑本事。
别因為看了上面粗淺的介紹,就天真地以為這玩意兒能穩賺不賠,然後貸款入局。。。
而在入場費、商家傭金、代理商傭金的層層分蛋糕之後。
像是怪獸充電這樣的企業,營銷費率直接高達 89.55% (上述的這些支出被算在營銷費用裡 )。
也就是每營收 1 億元,還不是利潤哦,就必須支出快 9 千萬的銷售費用。
目前整個共享充電寶的模式就是這樣,需要大量的票子去打通路子。
這些企業們想盈利,未來除了減少代理商和商家的分成,可能也隻有繼續漲價了。。。
為了創收,像是怪獸充電甚至還跨界賣起了白酒和口罩機。
街電則繼續在所謂的 “ 共享經濟 ” 上開疆擴土,整出了什麼電動車共享充電、廣告機等等新玩意兒。
可見共享充電寶的現狀,真的挺難的。。。
最後,我其實想到了幾年前,王思聰對共享充電寶的一番銳評。
他斬釘截鐵地不看好這個項目。
而如今幾年過去了。。。
你說共享充電寶成了,但目前大部分的企業還是處于虧損階段,商業模式似乎沒跑通。
你說它沒成吧,人家已經有公司整上市了,共享充電寶的用戶規模也早已上億。
但不能否認的是,如今的共享充電寶行業仍然前路難料。
畢竟目前為止,在家人出門的時候,差評君總還是會提醒一句:外面的價格挺貴的,而且歸還不一定方便,記得帶好充電寶。
而不是說:放心出門吧,外面有的是便利的共享充電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