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些課本

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些課本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8 12:28:35

山東人物系列之汜勝之

提起汜勝之,很多人應該都很熟悉,他是著名古代農學家,他所編著的《氾勝之書》,總結了我國古代黃河流域勞動人民的農業生産經驗,記述了耕作原則和作物栽培技術,對促進我國農業生産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由此而聞名于世。

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些課本(誰還記的這個在課本上出現過的名字呢)1

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些課本(誰還記的這個在課本上出現過的名字呢)2

氾勝之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對農作物生長和栽培就很感興趣,喜歡研究農業技術,注意搜集、總結家鄉農民的生産經驗,積累了豐富的農業知識。他大力推廣種子穗選法,要求在田間選擇子粒又多又飽滿的穗留作種子。他發明推廣了“溲種法”(在種子上粘上一層糞殼作為種肥),其原理直至今天還在應用。

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些課本(誰還記的這個在課本上出現過的名字呢)3

當時關中地區經過數千年的開發,許多良田沃土早已得到利用,剩下的一些荒地,如山地、丘陵、陡坡等,一般傾斜坡度較大,利用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随着人口的增加,就出現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無地可耕的農民,轉而從事工商業,成為農業的異化,這是當時一個較為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如何解決關中地區地少人衆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棄農經商的問題,成為西漢政府煞費苦心的大事。為此,政府曾經多次将官家直接掌管的苑囿、公田、池田等假借給貧民,但這對于問題的解決畢竟是有限的。汜勝之的區田法試驗表明區田以糞氣為美,非必須良田也。諸山陵、近邑高危傾阪及丘城上皆可為區田。區種不先治地,便荒地為之。在區田法試驗的基礎上,汜勝之還總結了一系列的作物栽培技術。他将自己收至畝40石的試驗結果上奏到朝廷,冀望有助于解決當時關中地區人多地少的矛盾。出于同樣原因汜勝之還提出于桑、黍混播的集約栽培法。

《汜勝之書》不僅采用了傳統的物候方法,還創造了土壤測量的方法,這種方法即在立春前,用一根長1.2尺的木棒,将其中1尺埋入土中,地面上露出0.2尺,立春以後,土壤松散,将露在地面上的0.2尺埋沒,此時可将地裡的樹根、草根拔掉。這就把耕得其時建立在較為科學的基礎上,比單純的物候方法又進了一步。

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些課本(誰還記的這個在課本上出現過的名字呢)4

還有多少人記得這些課本(誰還記的這個在課本上出現過的名字呢)5

《汜勝之書》不僅提出了耕作的總原理和具體的耕作技術,還列舉了十幾種作物具體的栽培方法,奠定了中國傳統農學作物栽培總論和各論的基礎,而且其寫作體例也成了中國傳統綜合性農書的重要範本。從《齊民要術》到《農桑輯要》、《王祯農書》,再到《農政全書》、《授時通考》莫不如此,凡此種種足以證明汜勝之對中國農學的貢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