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這個神話故事裡蘊含着地理學中的海岸地貌成因原理,即河流和海水侵蝕、搬運、沉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自然造陸。同時,精衛用自己的行動也告訴了我們人工填海造陸的過程。
目前,中國人口技術大和住房面積緊張 ,讓我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海洋。很多工程師設想在大海中建造人工島嶼,這樣就可以緩解土地的壓力,還可以繼續探索神秘的大海。
本期文章我們就來聊聊中國的人工島工程,先點贊關注,我們再接着往下講。
人工島不言而喻就是人工建造而非自然形成的島嶼,一般在小島和暗礁的基礎上建造,是填海造地的一種。人工島的大小其實是由現存的小島,建築物或暗礁的大小或合并數個自然小島來結合的。
很多人工島是通過建造支撐建築物或構造體來實現支撐整個人工島的,人工島作為進行海上作業或其他用途的場所,大多有棧橋或海底隧道與它相連。
現代工業發達的臨海國家,濱海一帶人口密集、城市擁擠,使得進一步發展和建設新企業及公用設施受到很大限制,原有城市本身的居住、交通、空氣污染等問題也很難解決。因此,建造人工島可以改變或改善上述難題。人工島是人類利用海洋空間的方式之一,是一種新興的海洋工程。
早期人類建造的人工島是浮島結構,其中最早建造人工島的文字記載是在中國明代嘉靖年間。當時江蘇北部濱海淤積平原上散布着很多高數米至十多米的土墩台殘丘,這些數以百計的墩台過去是為漁業、鹽業和軍事的需要,在潮間帶的海灘上修建的。漲潮時聳立于海濤之中,随着海岸線東移,并入陸地的大部分土墩台被削平,少數至今仍保存良好。
随着現代科技的發達,現在社會的人工島大多由填海造陸的方式建成。就比如在建造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時 ,為了方便大型船舶通行,就修建了一段海底隧道 。而在隧道的出入口就有兩座人工島嶼,這兩座人工島就像是兩艘大型豪華巨輪遊弋在大海之上。那麼這兩座人工島是怎麼建造成功的呢?
第一步就是先用挖泥船進行海底挖泥清淤,整理好基槽。對号稱“基建狂魔”的我們來說,挖泥船絕對不缺,在清理海底淤泥的同時,在上海長興島重工基地巨型鋼圓筒的生産也同步展開。
第二步,海底基槽弄好,巨型鋼圓筒建造完畢。每一個鋼圓筒重達約450噸,這些鋼圓筒通過振沉系統将其沉入海中插入泥面21米深。然後就是往鋼圓筒中注沙,之後就是重複作業,将每一個鋼圓筒都沉入、注沙。然後島隧結合部合攏,人工島和隧道的結合部是整個人工島的關鍵,沉入海中的鋼圓筒之間會留有空隙,空隙需要插入隔闆進行隔水處理,每兩個鋼圓筒之間内外插入兩塊隔闆,然後中間注沙。
第三步,島隧結合部注砂。既然是島隧結合部,就不能全部用砂填滿完事,還需要預埋一段隧道沉管,為了以後和隧道相連通。當然了,和隧道結合的一面是不能用鋼圓筒給堵死的,因此還要插入臨時擋水闆。
之後整島的合攏,運砂船或吹沙船就可以開始工作了,往島内開始填砂。并不需要一下子填滿,因為裡面還有很多工程要做。填完沙的人工島因為填充的沙水混合物整個地基是松弱的,必須進行排水。隻有地基鞏固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建設工作,就像蓋房子一樣,地基必須得要堅固才行,否則就有可能會有沉降。
這個時候 整固地基的裝備擠密砂樁船該出場了,擠密砂樁的工作原理簡單點說就是通過沖擊等方式,在地基中打孔注入砂石,通過擠壓 置換 排水來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穩定性。
第四步,島域内地基的整平以及内部相關設施的建設。鋼筋混泥土框架這和普通的建築施工區别并不是特别大了,很好理解,不用多說,然後就是人工島和海底隧道對接了。
第五步,島壁施工。到這整座人工島的主體工作基本上完成,但是因為整個島處于大海之中,水深浪大,所以必須有防波提這樣的防護工程來保護整座人工島。在挖泥船清淤以後放置大量的扭工字塊,可以起到很好的消波效果。這些扭轉的工字型字塊有序地放置在人工島的外圍,能幫人工島抵禦較大的波浪,減少海浪對島的破壞。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看了這些密密麻麻的扭工字塊,可能不會太舒服。
上面所說的就是中國人工島嶼的建造方法,同時它也是世界一流的工程建構方式。這也讓西方的一些媒體在報道中國建造人工島能力不足方面時,狠狠地被中國建造打臉。并且,中國力量不僅建成了人工島嶼,還在之後搭建出了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建成了七座人工島嶼。中國自古以來就以修建巨型工程而聞名世界,如今,随着中國的複興,國力的不斷進步,我們所建造的工程将再次震驚世界。
好了本期文章到這就結束了,更多科普知識 記得點贊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