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冷夜秋思

冷夜秋思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20:10:50

冷夜秋思?今年雨水格外多,連日來秋雨綿綿,讓這個四季分明的北方小城,有了一種煙雨江南的感覺雨不大,卻淅淅瀝瀝的多日不歇,仿佛要把人的五髒六腑都洇成一片潮濕,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冷夜秋思?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冷夜秋思(雨夜秋思)1

冷夜秋思

今年雨水格外多,連日來秋雨綿綿,讓這個四季分明的北方小城,有了一種煙雨江南的感覺。雨不大,卻淅淅瀝瀝的多日不歇,仿佛要把人的五髒六腑都洇成一片潮濕。

夜已深,雨卻沒有要停的意思,依然不依不饒地下着。滴答滴答,雨滴敲打着窗前的蕉葉,給寂靜的夜帶來一種别樣的韻味。

獨坐燈下,捧一冊線裝的詩詞,用那些或灑脫、或纏綿的文字來擦拭被雨打濕的心情。

細雨如絲,似霧如煙,像一縷清愁纏繞在心間。這樣的雨天,最适合相思。那如冰水般寒涼的思念,順着雨絲,一點一點滲入心底。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鬓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更漏子》(唐·溫庭筠)

雨夜,在溫庭筠的眼中是思婦的離愁與幽怨。孤枕寒衾,寂寞萦懷,窗外的雨卻不解風情,一夜未停地滴到天明,讓那孤寂的女子,更添了一份憂思。

凡塵女子如此,那些貌似看破紅塵,不問俗事的人,也難免在煙雨中湧起愁絲。

北宋就有一個俗情難斷的詩僧惠洪。據說惠洪年輕時曾做過一縣小吏,因黃庭堅喜愛其聰慧,教他讀書,才成就了之後的一代詩僧。惠洪感念黃庭堅的知遇之恩,一生奉為知己。

那一年,黃庭堅因“鐵龍爪案”被流放黔州,路過湘江時,惠洪登舟陪同月餘。當時黃庭堅弟弟黃叔達為護送嫂侄也一路陪同,惠洪日日與黃家兄弟詩詞唱和。

絲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

日永如年愁難度。

高城回首,暮雲遮盡,目斷人何處?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憶叮咛千萬句。

一寸柔腸情幾許?

薄衾孤枕,夢回人靜,徹曉潇潇雨。

——宋·惠洪《青玉案》

陪得再久,依然有分離的那一刻。十裡相送到長亭,揮手告别,從此天各一方,相見無期。恰又霪雨潇潇,暈染着彼此的離愁。

雨,帶着離愁,浸潤着相思,萦繞在多情詩人們的筆端。可對于另一種人來說,雨,卻是上天賜予的一抹清涼,是生活的多彩韻味。

北宋的東坡居士,一生坎坷,曾自嘲“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仕途中的他,被一貶再貶,從黃州,到惠州,再到最南端的儋州,越貶越遠,越貶越荒涼,可他依然笑對人生。面對疾風驟雨,唯他能昂首而嘯,一蓑煙雨,潇灑前行。

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轼已經被貶黃州三年。一日他與朋友出遊,途中突遇風雨,衆人忙不叠地找地方躲避,隻有他竹杖芒鞋徐徐而行,任憑煙雨紛飛。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宋·蘇轼《定風波》

幾個月後,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又寫了一首和雨有關的詞。凄風苦雨的夜,是别人眼中的愁悶、憂郁,而與他,卻是明日裡難得的清涼,仿佛是上天難得的恩賜。

林斷山明竹隐牆。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黎徐步轉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宋·蘇轼《鹧鸪天》

心境不同,眼中的雨自然不同。有人曾說,心中有佛,滿眼皆佛;心中有魔,滿眼是魔。因為蘇東坡心中清淨,無視名利富貴,自然他的眼中皆是清明。無論身處朝堂魏阙,還是被貶海角天涯,他都能安然自若,仗步徐行。

大自然的雨用各種迥異的風格降臨人間,也讓人産生各種各樣的遐想和感慨。很多時候,并不都是溫柔纏綿的絲雨,而是狂風暴雨。雨水攜裹着風沙,伴随着電閃雷鳴,天崩地裂一般。但對于那些見慣了風雷的人們,這卻是讓人奮進的戰鼓。

著名的南宋愛國主義詩人陸遊曾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寫道: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可以想象,那個夜晚風狂雨驟。在深不可測的黑暗裡,心系國家安危的陸遊,仿佛聽到了隆隆的戰鼓,看到了疆場上的戰士在奮勇拼殺。

此時的陸遊早已暮年,可南宋江山在風雨中飄搖,卻讓他寝食難安。他多想回到年青時代,金戈鐵馬馳騁戰場,為國家收複那些失去的壯美河山。

而早他半個世紀的嶽飛,更是在雨中仰天長歎:

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滿江紅》(南宋·嶽飛)

千萬個人,對雨就有千萬種感慨,或纏綿悱恻,或潇灑适意,亦或氣壯山河。然而,雨,還是那場雨,不同的隻是人内心深處情感的折射。

更絕的是南宋末年的蔣捷,一首《虞美人·聽雨》,讓雨融進了人一生的悲歡離合: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在雨的滴答聲中,人走過了一生......

文 :初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