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16 04:05:59

著名攝影師安塞爾·亞當斯說過一句話:我們不隻是用相機拍照,我們帶到攝影中去的是所有我們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愛過的人。

提到“節奏感”一詞,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音樂中的節奏。因為“節奏感”在音樂當中是非常常見的;不過呢,“節奏感”并不隻局限于音樂這一項藝術形式,我們傳統文化當中的國粹京劇,也是存在“節奏感”的——因為,藝術是相通的。

我是攝影愛好者,同時,我也是粗通音律的京劇愛好者。節奏感,在音樂當中的表現是節拍和動感,在京劇當中的表現就是念白和韻律。因為音律和攝影我都有涉獵,所以我想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從音樂和京劇的角度出發,用攝影作品解釋一下,什麼是照片當中的節奏感,以及在實拍時,如何在攝影作品中體現出節奏感。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1

▲雪地音符,動感十足▲


音樂中的“節拍”=攝影中的“層次”

學音樂要掌握“節拍”,唱京劇也是,咱得跟着鑼鼓家夥點兒走。音樂的節拍分為強拍和弱拍,因為不同的節拍組合出來的變化不同,所以産生的節奏感也不一樣。2/4輕快,3/4舒緩。

很多人在聽音樂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的跟着節奏打拍子,比如聽一段3/4節拍的圓舞曲,我們跟着音樂打出來的節奏就是“強弱弱、強弱弱”;如果要是換成4/4節拍的,我們打出來的節奏就是“強、弱、次強、弱”。音樂的節拍錯落有緻,能夠帶給我們的跌宕起伏的感覺;這種起伏感落實在攝影作品裡,就是畫面當中的“層次”。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2

▲層巒疊嶂,由近及遠▲

攝影時,讓照片産生層次感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前期拍出來,也可以後期修出來。

比如,我們在拍攝人物、花卉、靜物時,将焦點對在攝影主體上面,利用大光圈或者長焦鏡頭,讓攝影作品呈現出虛實對比的效果。畫面元素有虛有實,照片也就有層次感了;

或者,我們在拍攝風光時,直接登高望遠,将鏡頭對準遠山,将交錯的山脈拍出來層巒疊嶂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拍攝風光攝影作品時,怎麼找景和怎麼取景遠比搬弄拍攝數據更重要。畢竟對于攝影而言,内容才是第一位的,數據隻是輔助和參考。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3

▲多重曝光,人為疊加畫面元素▲

我的相機有多重曝光功能,可以在拍攝時就将實際景色當中原本不在一起的幾項畫面元素疊加到一起;有些相機沒有多重曝光功能,攝影愛好者也可以通過後期修圖的方式,将這些畫面元素組合到一幅攝影作品裡。

多重曝光的攝影作品,層次感的最直接體現,就是疊加畫面元素。前期曝光是一次加一次,後期修圖也是将多個圖層累積疊加,然後合并到一起進行儲存。

多重曝光的作品,一般以二次曝光居多。因為疊加的層次越多,攝影作品中的畫面元素就越多。把衆多的畫面元素一股腦都塞進一張攝影作品裡,還得把它們都安排妥當了,太費腦子了。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星軌堆棧就是一個比較極緻的例子,堆疊的數量有可能達到成百上千;還有拍攝一套動作分解的照片,也需要N多層次的堆棧。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4

▲滑雪動作分解,多重曝光▲

音樂中的“高聲部”和“低聲部”=攝影中的“對比”

我們唱歌,不隻有獨唱,還有合唱;稍微講究一點的合唱團,都是要分出來高、低聲部的。我是從幼年就開始喜歡京劇的,總用假嗓也讓我的聲線比較尖細。于是,在分聲部的時候,我就被音樂老師劃到了高聲部裡。高、低聲部之間,相互襯托,又互為對比。

除了高、低聲部,我們還練習過二重唱、三重唱。我個人的感覺,無論是劃分高、低聲部也好,或者是男、女聲二重唱也罷,都是為了增加藝術作品當中的襯托和對比,讓細節更加豐富,讓作品更加豐滿。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5

▲明暗對比,桦皮嶺上局域光▲

攝影當中的對比有很多種表現形式,比較常見的,有色彩對比,明暗對比,虛實對比,大小對比,動靜對比,内容對比等等。

我在學習繪畫的時候,老師最先教給我們的,就是找到物體的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相同的顔色在不同的光線下呈現出來的明豔程度會不一樣,明暗對色彩會産生很大的影響, 所以色彩對比和明暗對比也是攝影和繪畫最常用到的對比方式。

色彩對比和明暗對比也非常容易給人帶來視覺沖擊力方面的影響。很多攝影愛好者在進行創作時,也會将色彩對比和明暗對比考慮進拍攝方案裡,像紅配綠啦,黑與白啦,冷暖交疊啦,高光和陰影的組合啦……都屬于色彩對比和明暗對比在攝影作品當中的具體表現。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6

▲顔色對比,我拍我自己▲

内容對比可以是質感的對比,也可以是拍攝環境與主體的反差對比。比如,有些商品攝影師,會将精緻的首飾放置在粗糙的毛呢上進行拍攝,形成質感反差;還有些人像攝影師,喜歡在荒涼的地方拍攝光鮮的模特,形成内容上的反差。

大小對比有兩種表現方式。一種是就是内容上的大小對比——比如在拍攝手機時在旁邊放置一枚硬币;還有一種是利用透視關系——近大遠小,形成對比。

動靜對比也不用細講了,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得出來;虛實對比我在前文中也提到過了,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7

▲風吹麥浪,動靜對比▲

音樂中的“和弦”=攝影中的“條理”

我學習音樂的經曆,始于簡譜,終于五線譜。雖然确實是半途而廢了的,不過我的基礎知識還在,樂感也沒變。

西洋樂是七聲音階,漢代音樂是五聲音階。成語“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指的就是古音律當中的五聲音階;我們所熟悉的“哆來咪發唆拉西哆”就是七聲音階,在簡譜體系中會表現為阿拉伯數字“1234567”。但是,我們在編譜或者吟唱的時候,還會有第八個數字出現,那就是空拍“0”。

無論是七聲階也罷,五聲階也好,按着音階的順序哼唱,就是遞進關系,聲音越走越高,感覺好像在一層一層地爬樓梯;如果将這些音階按照一定的規律組合在一起,并加入空拍,讓音色有高有低,節奏有舒有緩,就可以編撰出一段又一段“和弦”。

大段音樂當中,小段和弦的交織反複很常見。這種藝術規律就是“條理”,主要體現為脈絡、層次和秩序。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8

▲滑雪表演,以大山為畫布▲

攝影中的“條理”都有哪些表現

“條理”是一個漢語詞彙。條理指的是事物的規律性,可以是層次,也可以是秩序。層次在上文中已有闡述,在此不再做重複;秩序可以表現為将畫面元素按照一定的規律所排布,比如在拍攝時,刻意捕捉一些有規律的線條和形狀。

城市風光攝影作品當中,路、橋、河流,都會形成線條;田園風光攝影作品當中,麥田、稻田都會依山勢走向而建,形成不同的形狀;不同種類的莊稼成熟期也不一樣,在攝影作品當中就會體現出不同的顔色。不同顔色的交織,也容易體現出形狀和線條美感。

人像攝影和植物、動物以及靜物攝影就更不用說了——這這些實物都是有邊有沿有棱有角的,更容易拍出來線條和形狀的美感。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9

▲田園風光,體現線條和形狀▲

京劇當中的“念白”=攝影當中的“鋪墊”

我學習京劇是從樣闆戲開始的,樣闆戲和傳統劇最大的區别就是降低了韻律方面的難度。所以我三歲就能唱《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五歲就敢上台表演(那會兒小,不知道怯場)。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這一段,李鐵梅在開唱之前,先有一句“奶奶,您聽我說”的叫闆——這是為了後續的唱段做鋪墊;在其他傳統劇目中,也會用念白作為劇情推進的襯托和鋪墊。

京劇當中,念白有長有短。也有半唱半念的。不過,念白無論長短,都是有節奏、有韻律的。像《貴妃醉酒》裡面楊玉環的“擺駕~”,“呀、呀、啐,哪個與你們通宵?”和《紅燈記》裡李鐵梅的“奶奶,您聽我說~”都屬于比較短一些的念白,作用就是給後面的大段唱腔做鋪墊。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10

▲去年海棠今年花,花與果相呼應▲

攝影中的鋪墊有哪些具體表現

攝影當中的鋪墊可以表現為畫面元素之間的相互襯托。

您可以理解為用陪體襯托主體,主體和陪體之間相互關聯和呼應。

比如在一幅花卉攝影作品當中,苞、花、果、葉,同時出現,這些畫面元素既是遞進關系,又相互鋪墊襯托。

春華秋實,植物從花到果需要一個完整的成長周期,先由花苞開始,然後開花,授粉,最後結出果實。這中間,缺失哪一個環節,都不可能得到最後的結果。

這張攝影作品當中,有等待開放的花苞,有正在盛開的花朵,還有去年結出的果實……這是相互襯托,也是因果循環。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11

▲雪地上奔弛的馬,留白攝影▲

前奏&過門=鋪墊=留白

京劇當中的鋪墊除了念白,還有正式開唱之前的過門和前奏。比如《貴妃醉酒》在“擺駕”和“海島冰輪初轉騰”之間那段伴奏,時間都快一分鐘了……這也沒詞兒,就是過門兒。觀衆們就跟着鑼鼓家夥點兒的節奏,欣賞楊貴妃婀娜多姿的表演。

其實過門和前奏,不隻是京劇會有,咱們唱歌的時候也會有。想想您聽過的每一首流行歌曲,哪一首不是有過門有前奏的?

極簡攝影=刻意留白

攝影中的襯托和鋪墊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表現形式,就是留白。

有一類攝影風格叫做“極簡攝影”,極簡攝影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畫面簡單到極緻,背景幹淨,沒有其他多餘的元素。

一般情況下,留白都是相對于“興趣中心”而出現的。就算不是極簡風格的攝影作品,為了獲得畫面當中的平衡感,也會在“興趣中心”之外做大面積的留白處理。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12

▲雙劍天涯,逆光留白▲

京劇當中的“嘎調”=攝影中的“沖擊力”

“嘎調”這個詞您可能有些陌生,但要是說起來郭德綱唱的“叫小番”您就有印象了吧?

沒錯,“叫小番”就是“嘎調”。

我學京劇雖然主要是唱旦角,但我也會和老生一起合作的。就拿這段《四郎探母》當中的《坐宮》來講,我自己扮的雖然是鐵鏡公主,但是楊延輝的詞兒我也都得熟悉。京劇可不是獨角戲,不背他的詞兒我容易接不住戲。尤其是在這一段裡,又有西皮流水,又接西皮快闆,中間還有念白和叫闆做鋪墊……啥叫緊鑼密鼓,啥叫環環相扣,那鑼鼓家夥點兒敲得噼裡啪啦的,節奏感不是一般的強勁。

楊延輝唱到“叫小番”這裡,會有一個瞬間拔高,用丹田氣爆發高音,給觀衆們帶來聽覺上的沖擊。同理,攝影作品也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和技巧,給觀衆們帶來視覺上的沖擊。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13

▲滑雪教練在我面前“刹車”,于是我就拍到了雪浪噴薄▲

攝影中的視覺沖擊力都有哪些具體表現

利用色彩和明暗産生的對比給觀衆增加視覺沖擊力是很多攝影愛好者的“慣用套路”,前文中我已有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除了利用各種對比,我們還可以采用瞬間抓拍的方式,和利用透視關系來增加攝影作品的視覺沖擊力。

比如我們拍攝滑雪、賽車之類的運動畫面,還有一些紀實類的抓拍,讓畫面戛然而止,就是利用眼睛對于精彩瞬間的感知能力來增加視覺沖擊力;

還有,采用廣角鏡頭拍攝,利用鏡頭的畸變效果來改變畫面當中的透視關系,從而起到增加視覺沖擊力的效果。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14

▲山谷當中的虞美人,廣角鏡頭拍攝▲

京劇韻律=彎彎繞

韻律,是節奏感在京劇當中最常見的體現。京劇為什麼難學,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跟不上鑼鼓家夥點兒,而是一般人唱不出來京劇的韻律。很多外行聽京劇坐不下來也是這個原因,京劇當中的韻律他們欣賞不了,更不可能在朝夕之間就郎朗上口。在他們看來,京劇裡的拖腔太長,彎彎繞也太多了。難度太高,倒不如流行歌曲更适合自己玩耍。

将韻律簡單粗暴地理解“彎彎繞”,在音樂當中也有相同的體現。畢竟藝術是相通的嘛!打個比方來講,阿慶嫂在《智鬥》裡有一句“人一走,茶就涼”,最後那個“涼”字唱出來就挺繞的;還有紅色歌曲《洪湖水》,您聽聽王玉珍老師的原唱,那裡面全是彎彎繞。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15

▲滑雪運動員在雪道上留下美麗的弧線▲

攝影“彎彎繞”的表現——線條美感

“彎彎繞”落實到攝影作品當中就簡單多了。畢竟畫面是很直觀的東西,咱把線條美感拍出來,尤其是曲線美,那就是“彎彎繞”的最直接表現了。

攝影當中,能夠體現出“彎彎繞”的題材簡直太多太多了,我們可以拍車燈線,可以拍光繪,可以拍星軌;還可以拍山川河流,小橋流水,蜿蜒的公路……線條美感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隻要你想拍,無論是手機或者相機,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能拍得出來。

與現代元素結合的京劇(京劇和音樂中的)1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