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每個人似乎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感受:
随着年齡的增長,總感覺,記憶力慢慢地沒有以前那麼靈活了。
比如:
回憶越來越差,以前毫不費力就能記住的信息,現在做不到了;
思維敏捷度下降,遇到同樣的問題、情境,總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反應過來;
學習的效率也下降了,學習點新知識、新技能,總覺得大腦很凝澀,有點轉不過彎來的感覺;
很多不久前的記憶說忘就忘了,想很久才能回想起來………
年紀也不是很大,更年期也沒有到,怎麼記憶會如此的衰退呢?
這就得了解一下,記憶是由什麼組成的?
根據醫學上的研究表明:大腦是由幾個區域構成的:灰質,白質,大腦皮層。
大腦皮層:是人類大腦處理各種信息指令的主要區域。它是由成千上萬的神經元,通過複雜的相互連接形式組成的。
大腦皮層也分很多種區域,負責記憶活動的區域被稱之為“海馬區”,也被人們稱為“海馬體”。
海馬區在記憶的過程中,是充當轉換站功能的角色,而區域内的【神經細胞突觸】主要負責儲存記憶。
可能有人就會問了,海馬區隻是負責記憶信息的傳遞,怎麼會影響記憶呢?又不是儲存記憶的。
那麼舉個例子:以日常生活中的手機為來說,剛開始買到一部新的手機的時候,是不是很流暢,玩遊戲、看劇、搜索信息都沒有絲毫卡頓。
但是用過幾年後,甚至一段時間内的不清除垃圾,手機會變得異常卡頓甚至黑屏,需要我們把一些不常用的軟件和垃圾清除幹淨,才能恢複正常。
就相當于信息都儲存在儲存卡中,手機系統負責運轉,但是依然出現卡頓,黑屏,手機的運轉系統就好比是人類大腦裡的海馬區,負責者,記憶的運轉。
雖然不是儲存信息的,但是,運轉信息中心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過量的信息,雜亂無序的信息,造成對海馬區的萎縮,漸漸的會對雜亂無序信息産生過載,沒能在其中形成信息的指令。
等我們需要對應的信息時,沒有收到該信息的驗收指令,就無法連接神經元細胞【儲存記憶模塊】。
簡單來講:平行的一個快遞倉庫運轉中心,每天運轉2至3萬的快遞訂單,可以正常的運轉。
但是,碰到了雙11,節假日,多人購物,一下子運轉中心每天的訂單翻了2至3倍,達到了每天五六萬的快遞訂單,一下子堆積就運轉不過來了。
受到超負荷的訂單加載,嚴重的影響了正常運轉的運作。
所以也就是為什麼,記憶變得越來越差,常常很久才反應過來。
那麼,造成記憶力下降的因素是什麼?
事實上,我們人類一生中,記憶力思緒最巅峰的時期,就是在20歲至30歲。在30歲之後,記憶力就會慢慢衰退。尤其到了45歲,衰退會明顯加劇。
一個人在20至30歲左右的時候,是大腦最活躍、思維最敏捷的階段,也是最容易作出新突破、新進展的階段;
等過了30歲,他的能力就會慢慢過渡到以經驗為主,很難再像20多歲時那麼充滿沖勁和創造力了。
為什麼記憶力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呢?
主要是随着年齡的增長,大腦内部的神經元網絡,“聯想”方面的記憶力有所提升,記憶方式已經不需要再死記硬背。
而是建立了一個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知識體系,當我們從外部學到新的知識的時候,就會把它和我們已有的知識發生聯系。
通過了解它的前因後果,整體上就會記憶,從而達到了,去看書隻看目錄就能知道這本書說的是什麼了。
但是,随着年齡的增長而衰退,身體内部的器官逐漸下降,大腦也随之衰退,神經元網絡中建立的那套體系也随之而來,出現各種問題。
随着時間推移,神經元網絡的工作一定會造成勞損,這些勞損積累到一定的程度,
它們就會幹擾神經元的正常運作,阻礙神經網絡的信息傳輸,從而降低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
從而就導緻了我們的記憶力下降。
社會上很多人常見的熬夜,也是記憶力衰退的因素之一。
比如:上班族經常半夜加班,喜歡晚上一兩點才睡覺,喜歡打遊戲,打得很晚,長此以往,記憶力肯定會衰退。
根據科學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時,其實是大腦自我恢複和清除大腦内代謝垃圾産物的過程。
缺少睡眠的人,大腦中的代謝産物不能及時排出,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代謝垃圾在大腦内堆積。
就好比手中的手機,長期工作加載過量信息,不去清除,一段時間過後肯定會卡頓,非常不流暢。
大量的吸取碎片知識,也會造成記憶力下降。
神經元網絡【記憶儲存】,是由我們的認知能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組成的,本質上,依靠的并不是單個的神經元,而是由神經元集群之間的連接所構成的。
神經元網絡是無數個神經元組成一個神經元集群,負責一個信息的表征;
許許多多個這樣的神經元集群連接起來,以某種順序或節奏激活,所形成的這個網絡,就是我們的「思維」過程。
我們吸取大量知識的過程中,沒有形成一個體系,無法形成關聯,堆積在神經元網絡中。
在還沒有形成消化的時候,又吸取的大量碎片的知識,就會一直堆積,會加速神經元網絡的勞損,所以會一直無法形成記憶的的連接。
通俗來講:快遞運轉中心,天天都是過雙11,訂單每天都是平常的2至3倍的量,在還沒有消化完,又開始增加,每天都是超負荷在運行,時間久了,會嚴重影響正常的運轉,效率會慢慢的下降。
這也是為什麼,記憶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差,要在大腦内來回搜索,才會慢慢想起來。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我們的記憶力嗎?
1、提高思維邏輯能力
随着時代的發展,很多東西都可以直接在網上找到答案,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對事物不願再深入思考。
缺乏自己主動思考的習慣,遇到問題,遇到不懂的,首先下意識的都會去搜索,去請求别人,而不會再去思考。
思考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提高神經元網絡連接的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習的大前提,然而現在很多人都缺乏這種能力。
提高邏輯能力就是提高神經元内部網絡的運轉速度,間接提高了記憶力的敏捷度。
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問題的辯論,提出一個主題進行正面的叙述,之後又反駁這個主題的言論,可以有效的提高思維邏輯能力。
一個人也可以進行,簡單的自問自答,來提高自己的思維邏輯能力。
2、充足的休息,不熬夜
一個健康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大腦中的神經元網絡,達到自我修複和正常的代謝運轉,那麼就不會讓大腦中的海馬區超負荷工作了。
除此之外,在睡眠的過程中,大腦也會對神經元的連接進行優化和調整,清除冗餘的連接,強化重要的連接,加深記憶。
3、适當的運動
運動可以通過提升大腦血流量,刺激分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來強化大腦的各項功能。
如果身體都懶得運動,那麼大腦又如何會勤快的運轉呢。
新墨西哥高地大學就研究顯示,當運動的時候,心髒受到的壓力能夠通過身體的動脈傳遞到大腦,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
心髒受到的壓力促進了血液上行,增加了大腦的供血量,由于流向大腦的血液量增多,增強了大腦的活性,提高了記憶力。
以上總的來說:記憶力越來越差,是因為大腦中腦皮層的海馬區,在20歲之前建立了知識體系,形成了一個神經元網絡。
30歲之後,随着時間推移,神經元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勞損。
這些勞損從而幹擾神經元的正常運作,阻礙神經網絡的信息傳輸,從而降低我們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和記憶力。
在生活中的熬夜,也讓神經元網絡得不到正常的代謝修複。
同時,又吸取大量碎片的知識不加以思考,造成神經網絡過度的勞損,更是加劇了記憶力的下降。
那麼,想要避免記憶力的下降,就要學會思考,習慣思維邏輯的能力,建立一套快捷、方便的神經元網絡。從而可以優化信息流轉的速度,至此可以加深記憶。
每天正常的休息,讓大腦得到充分的新陳代謝,從而保持一個幹淨、清爽的思緒。
再加上适當的運動,促使血液的流轉,達到激活腦部神經元網絡的活力。
那麼就從而可以避免記憶力的下降,可以保持一個清醒,敏捷、專注度發達的思緒。
所以記憶力變得差的朋友,隻要每天保持正常休息,不熬夜,适當的運動避免出現過度的勞損,
幹擾腦部神經元的工作,在這樣的狀态下,工作和學習都可以達到,一個高效健康的狀态,也可以有效的加深記憶靈活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