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公衆号 ID: 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高考分數剛剛出來,各地考生與家長還在糾結報志願的時候,進北大要看臉了。
嗯,是說進北大校門。
今天,北大正式啟用人臉識别門禁,進入校門可以不帶校園卡,直接刷臉了。
人臉識别設備裝在北大西南門,進門就是女生宿舍。常年盤踞北大(旁邊)的量子位,現場圍觀了這套系統。
這套人臉識别系統建立一部在閘機上,閘機上方有一塊裝滿了傳感器的顯示屏,當北大師生需要從此閘機入校時,面對屏幕即可被識别出來,閘機開啟後進入校園。
因為閘機設置的比較寬,無論是走路還是騎車的學生都可以方便進入。
由于數據庫中隻有北大師生的照片,所以量子位隻好給大家示範了一下驗證失敗的狀況。
除了人臉識别閘機之外,一旁還有寬闊的普通入口,師生依然可以憑校園卡進入。
不過,由于北大數據庫中的照片質量不夠,這套系統目前并不能保證識别出所有北大師生,無法識别的同學需要到保安室重新拍照。
量子位在北大門口蹲守了10分鐘,隻見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正常通道憑校園卡進入,終于等到有兩名女生走人臉識别通道進入,其中一人就識别失敗了。
除了校門之外,目前北大已經裝上了20餘套人臉識别設備,部分教室、教學樓、宿舍、圖書館等都裝上了人臉識别系統,另外,在一些安保需求較高的地方,如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危險化學品倉庫也用上了人臉識别來協助安保。
不過,北大的其他校門目前看來還是老樣子,需要持校園卡進入。
平常見到的人臉識别系統大部分是在一些室内的公共場合,室外的相對少一些。
不過,據北大官方微信介紹,他們的室外人臉識别技術更具挑戰性:
對比技術方案,大家耳熟能詳的“刷臉進站”、“刷臉取錢”、“刷臉支付”等應用均采用1:1人臉識别技術,無論照片底庫多大,先通過身份證、賬号或綁定的手機号找到本人的照片,再進行一對一識别,而且這些應用大都在室内進行,受光線影響小,技術成熟,比對速度和準确度容易控制。
目前,北京大學“刷臉入校”系統采用的是1:N實時人臉識别技術,支持十萬張照片底庫,每次開門,需要即時從數萬張照片中快速找出人臉特征精準匹配,這種規模的前端比對室外人臉識别應用在中國尚屬首例,是一項極具開創性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不過,這項與衆不同的室外人臉識别技術并不是來自CV四獸曠視、商湯、雲從、依圖。
現場,一名自稱來自漢柏科技的工作人員向量子位介紹,校門口與校園内圖書館等區域的人臉識别系統是北大與漢柏科技合作的成果。除了北大之外,漢柏科技已在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安裝了人臉識别設備。
漢柏科技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人臉識别服務商。從2011年到2014年,經曆了A輪到D輪融資後,漢柏科技被名義上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工大高新以25億元的價格收購。
至于哈工大、工大高新、漢柏科技之間錯綜複雜的關系,那又是另一樁公案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研究。
這裡按下不表了吧。
在人臉識别技術已經相對常見的今天,除了北大,還有不少國内高校也裝上了人臉識别的門禁。隻不過,通常不放在校門口。
比如離北大不遠的北師大,不僅在去年秋天新生報道注冊時用上了刷臉系統,還在宿舍樓内裝上了刷臉門禁:
根據新京報的報道,北師大學生在刷臉進宿舍樓時,需要刷臉 喊出自己的名字,門禁方可開啟;并且,為了保證來自各地的學生口音都可以被識别,該系統能識别26種方言。
按照這個使用方法來推算的話,一個學年過去,北師大的那些名字很長的維族同學和外國留學生估計已經成了校園名人吧。
華東理工大學奉賢校區的圖書館也在今年年初用上了刷臉系統。
和北大的校門有些類似,這套系統也是裝在圖書館入門閘機上的,刷臉通過後,學生即可進入圖書館。
華東理工大學的官方微信稱,華理是上海第三個用上人臉識别的高校。相信有了這套系統之後華理的同學們一定更沉迷圖書館學習了,畢竟華理奉賢校區毗鄰浙江,想去上海市區玩耍是有點難度的。
浙大就厲害點了,浙大玉泉校區第二食堂不僅識别人臉,還能識别食物。
提前把人臉數據和校園卡綁定後,師生可以拿托盤自助取餐,将挑好的菜品放到識别區後,不僅可以識别菜品名稱和金額,實現無感結算,甚至連重量和卡路裡都有,識别這些信息後還能自動生成微信端的營養分析,簡直是減肥健身養生黨必備利器,再也不用口算心算APP算自己吃了多少熱量了。
不過,并不是所有高校都把人臉識别玩的溜。
去年秋天的新生開學季,西北政法大學就把刷臉玩脫了。
為了讓學生養成早起好好學習的習慣,西北政法大學決定在新生上課第一天開啟刷臉晨讀計劃,讓全校大一大二學生用刷臉機器打卡晨讀。
但是,全校數千名學生,隻準備了4台打卡機!
于是,在校園的廣場上,學生們像排喜茶一樣排起了長隊:
所以,這個計劃被學生們吐槽為“晨讀5分鐘,打卡2小時”,隻執行了一天便夭折了。
雖然北大領先隔壁T大把人臉識别用在了校門口,不過,似乎在人臉識别的“科技範兒”上,北大略輸一籌。
CV四獸中,曠視科技是清華姚班的天下,CEO印奇、CTO唐文斌、副總裁楊沐本科都畢業于清華姚班,因此清華也早在2015年就在用于新學期注冊的硬件設備“教務自助服務終端”上用上了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别技術;
商湯科技的創始人湯曉鷗教授和徐立博士均來自港中大;
而雲從科技的三位創始人周曦、溫浩、李繼偉則是中科大的同學;
依圖看起來沒有和哪家高校格外親近,兩位創始人是高中同學, 創始人兼CEO朱珑本科畢業于東北大學,後來在MIT讀完了博士後;而依圖聯合創始人林晨曦則是上海交大的大牛,從材料專業轉計算機後,拿下了ACM冠軍。
不過,雖然CV領域沒出什麼創業公司,北大校友在其他AI細分領域也有建樹。量子位曾經報道過的百煉智能和雲腦就是北大校友創立的公司。
另外,其實量子位的台柱子夏乙老師也畢業于北大,所以,大概量子位也算北大系AI創業公司咯?
你們滋不滋瓷哇?
本文轉自微信公衆号“量子位”,作者郭一璞。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