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媽。
之前收到一個讀者留言,問:
“千媽,娃上幼兒園中班,老師讓每天背成語接龍,娃背不下來,很排斥,怎麼辦?”
這個留言讓我想起千尋學前班時,我們幾個家長在班級群“怼”老師的英雄事迹。
起因也是老師要求孩子每天成語接龍,家長拍視頻打卡。
剛開始,大家都乖乖按要求打卡,幾天後有媽媽忍不住了,在家長群吐槽:
“孩子每天又要上興趣班又要搞閱讀,弄完都到睡覺時間了,洗漱完畢穿好睡衣,還得被抓起來在床上背成語錄視頻,感覺像在完成任務,這樣的打卡,有意義嗎?”
▲ 圖源:網絡
我當時立場是,要說完全沒意義也不是,真能每天堅持下去,孩子也能記住不少成語,但僅僅記住有什麼用呢?
為了學知識而學知識,已是我們看得很清晰的教育弊端,放到現實環境中,卻總是難以避免。
我相信老師也是出于一番好心,想讓孩子們打好學前基礎,但作為家長,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大家商量後,一緻決定在群裡跟老師“怼”一下。
沒想到這一“怼”效果不錯,老師綜合家長的建議,取消了每晚成語接龍打卡,改成白天增設一個“成語故事小沙龍”的環節,這樣孩子們每天都能在學校聽成語故事了。
那段時間,在集體氛圍的帶動下,千尋也學了不少成語,經常在回家路上給我講成語故事。
如今回頭看,我還是理解了老師的一番苦心,可能剛開始強制要求打卡的方法有點“操之過急”,但初衷絕對是好的。
因為孩子上了小學你就會發現,成語是剛需。
語文課文下面有個“讀一讀,看一看”,裡面全都是要掌握的成語,日常成語類考題也不少。而且大語文時代下,成語是非常重要的切入點,它跟文學常識、文言文基礎乃至寫作都緊密相連!
先來看一組成語: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
你發現沒,孩子學這些成語的同時,其實就是在學曆史。
完璧歸趙,講的是戰國時期,趙王派蔺相如帶和氏璧出使秦國的故事。圍繞這個成語,我又給千尋講了《廉頗蔺相如傳》的故事,她不僅了解了那段曆史,還學了負荊請罪等關聯成語。
▲《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
後面兩個成語更有意思。
四面楚歌,講的是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
楚王項羽被圍垓下,士兵很少糧食也沒了,半夜聽見圍住他的軍隊唱起了楚地民歌,以為劉邦已占領楚地,徹底喪失了鬥志。
破釜沉舟,講的也是項羽的故事。
項羽帶兵過河,過河後就命令把做飯的鍋砸了,把船鑿沉,士兵們沒了退路,決心大漲,項羽率領他們把秦軍打得落花流水,也正是這場戰役讓項羽威名遠揚,當上了真正的上将軍。
▲《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
曆史上的項羽,勇武善戰卻謀略不足,這兩個成語故事中的反差,正是項羽矛盾性格的體現。
我們完全可以借機發揮,引導孩子關注項羽這個曆史人物。
我和千尋就是由這兩個成語故事開始,一路追到楚漢之争、鴻門宴,越品越覺得項羽這個人有意思,畫像鮮明。
不知道你們還記得去年高考語文全國卷的作文題不?
▲ 圖源:網絡
考生要是對齊恒公、鮑叔、管仲這三個人物性格畫像不了解,哪怕熟讀這段曆史,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透過高考風向标我們不難看出,大語文趨勢已經很明顯了,既然如此,不如趁早幫孩子打好基礎!
What,成語還跟文言文有關系?千媽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真不是開玩笑,給大家舉個例。
有次陪小千尋讀書,見她不到兩分鐘翻一頁,我就随口說了句:
“千尋,讀書不要求快哦,像你這樣一目十行,沒琢磨沒細品,看完就忘啦。”
她馬上擡起頭問我:
“媽媽,什麼是一目十行?”
我告訴她,就是一眼能看十行文章,形容閱讀速度非常快,“目”在這裡是“看”的意思。
然後我們來看古文《鴻門宴》中的句子:
範增數目項王。
【譯:範增幾次用眼光示意項羽】
大家發現沒,“目”在這裡也是名詞作動詞。
白話文裡,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孩子平時閱讀、講話都接觸不到,突然在古文裡看到,自然陌生,這就是很多人覺得文言文難的一個原因,因為不熟悉古文的語言體系。
難得的是,成語裡還保留着很多文言文語法。
百年樹人、衣錦還鄉、莫名其妙等,都是名詞作動詞的用法。所以,孩子熟悉成語的過程,也是熟悉文言文語法的過程。
試想,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多給孩子講講這類成語,不就一舉兩得完成了文言文的基礎學習嘛,孩子以後接觸古文,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 圖源:網絡
語言是工具,說到底是為人所用的。我們學語言目的就是輸出,講話也好寫作文也好,都是輸出。
先來看兩組“輸出對比”:
▲ 圖源:網絡
普通人:哇塞,好多鳥,都飛了。
讀過書的人:落霞與孤鹭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圖源:網絡
普通人:你願意嫁給我嗎?
讀過書的人: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以上隻是段子,咱們平時肯定不會那麼文绉绉的講話。但身為語文學霸的我看這些段子,第一反應就是“語言凝練增強了表現力”。
成語與詩歌類似,也是語言高度凝練的代表。
《令人心動的offer》人大學霸李浩源的教科書式面試,面試官問李浩源實習感言,李浩源直接就用了四個成語:
▲ 《令人心動的offer》
鬥智鬥勇 宵衣旰食
勇猛精進 剛正不阿
精準表達讓面試官眼前一亮,也為李浩源實力圈粉。
孩子學成語,就是在學精準凝練的輸出。
積累多了,感受多了,自然懂得如何對事物高度概括,準确鮮明地表達觀點。
前面三點,說的是成語在大語文時代的價值。
咱們完全可以從這三點切入,多給孩子講講成語背後的曆史故事,帶孩子多熟悉成語中那些區别于白話文的文言文詞彙和語法,多感受成語的凝練,就是非常好的大語文啟蒙!
最後千媽再給大家分享2個“用成語”的Tips,助孩子學以緻用。
❶ Tip 1 “成語主題遊戲”
如果說成語接龍練的是記憶力,“成語主題遊戲”考驗的就是孩子對成語的理解與運用。
比如,今天遊戲主題是描述爸爸,千爸當模特,我和千尋比賽誰用的成語更妙。千尋冒出個“大腹便便”,千爸差點當場崩掉,哈哈~~
玩一會要是詞窮了,千尋就會在《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裡找到“寫人”類别,瞧瞧還有哪些精妙成語是我們沒想到的。
▲《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
你看,這個過程不就是“用成語”嘛,孩子一邊玩一邊就學會了怎麼用。
遊戲主題大家可以自由發揮,除了描述爸爸,還可以形容家中小貓,今天的晚餐等等。平常或周末有時間了就玩玩,孩子不僅成語量見長,也知道怎麼活學活用!
❷ Tip 2 “延伸練習”
還可以陪孩子做一些成語的延伸練習,比如造句。
講完“口若懸河”的故事後,我會鼓勵千尋用這個成語造句。
“口若懸河”例句出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知縣見他說得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
千尋的白話文版本是:“吃晚飯時,我口若懸河,說服了媽媽給我買雙新鞋,我真棒!”(算你狠,哈哈~~)
▲《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
又比如,找找近反義詞。
“口若懸河”的近義詞有哪些呢?喋喋不休、滔滔不絕...反義詞有哪些呢?沉默寡言、一言不發...想不出來沒關系,千尋已是熟門熟路,書裡一翻就Get。:)
▲《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
EASTWEST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對“成語”有了新認識呢?原來小小成語,不隻用來接龍,還能玩出這麼多花樣。
這就是我常跟大家叨的“素質雞娃”啦。千媽投身教育前是學經濟的,《資本論》早已闡述過效率與勞動力的關系,隻有改變粗放型增長模式,産業升級,才能實現勞動力提升,效率優化。
教育也一樣,作為新時代父母我們要做的,無非就是改變原始落後的方式,給孩子更優化的方法、更科學的助力,助其“快樂升級”!這也是“雙減”後的養育方向。
文章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圖片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