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注釋】
1.淩寒:冒着嚴寒。
2.遙:遠遠地。知:知道。
3.為(wèi):因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譯文】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着嚴寒獨自盛開。
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隐隐傳來陣陣的香氣。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甯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無事劄子》,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富國強兵,進行全面改革。而反對者謗議不斷,熙甯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甯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後,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态和艱難處境與傲雪淩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寫下此詩。
【賞析】
梅在中國古代文人心目中有特殊地位。它是君子四友(梅蘭竹菊)之首,也是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它清高脫俗,幽香淡雅,被視為君子人格的象征。曆代詠梅之作極多,名家名篇也不勝枚舉,王安石的這首《梅花》即是其中之一。這首小詩看似脫口而出,不加雕琢,卻每一句都極形象地刻畫出了梅花的特征。
梅花是清高的。一樹梅花靜靜地綻放于牆角,不炫耀,不迎合,遠離塵俗。
梅花是孤傲堅貞的。它不畏嚴寒,經受住了嚴酷環境的考驗,在百花畏伏的時候,它傲然綻放。
梅花是高潔的。它有雪一般的顔色,遠遠看去,仿佛白雪積于枝頭。但你立刻就能分辨出那不是雪,因為你遠遠就會聞到它的清香。
這首詩意象鮮明,頗富理趣,寫出了梅花的精神,也寫出了一種理想人格。直到現在,仍然脍炙人口,受人喜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