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我們說《水浒傳》塑造了一批英雄形象,歌頌了英雄們的反抗鬥争。那麼,這種思想傾向是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的呢?
一是從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看。《水浒傳》非常重要的貢獻,就是在中國古典文學的畫廊中,塑造了一大批站得住、立得着、深為廣大人民群衆喜愛的英雄人物。從這些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受欺壓和受迫害的中下層人士的反抗精神,看到了他們與奸臣貪官、地痞惡霸等邪惡勢力的堅決鬥争,看到了英雄人物不屈不撓的英風豪氣。武松打虎的英雄氣概一代代被人傳揚。魯智深路見不平出拳相助的俠肝義膽切合着弱勢群衆精神上尋求保護的心理。李逵做夢都從惡霸手中救出受掠的女子更反映了梁山英雄身上體現的正義。
二是從作品叙寫的故事情節看。有許多情節明顯地體現出水浒人物的正義感和自豪感。比如智取生辰綱,從籌劃、聯絡、實施至結尾,處處體現出這被劫之财的不義以及晁蓋等人劫取此财的正義感。劉唐來給晁蓋報信時就說:“小弟想此是一套不義之财,取之何礙!便可商議個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為罪。”參加活動的人聚齊,他們焚香設案,正式搞了個儀式,“個個說誓道:‘梁中書在北京害民,詐得錢物,卻把去東京與蔡太師慶生辰,此一等正是不義之财,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誅滅,神明鑒察。’”也就是說,在他們心中,這不是見财起心,而是一件正義的事情。在實施的過程中,他們組織得那樣巧妙,盡管楊志非常細心,怕上了别人的當,最後還是沒有躲過這群好漢的設計。尤其是在劫綱活動開始的時候,有意讓白勝擔着酒桶唱“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内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就明顯地表達階級的分劃與對立,升華了劫綱的主題。把楊志等人麻翻以後,“那七個販棗子的客人,立在松樹旁邊,指着這一十五人說道:‘倒也,倒也!’”最後,英雄們“把車子上棗子都丢在地上,将這十一擔金珠寶貝都裝在車子内,遮蓋好了,叫聲:‘聒噪!’一直望黃泥岡下推了去。”如此,把七個英雄劫綱成功後的喜悅寫得淋漓盡緻,這是英雄們的喜悅,更是作者的喜悅。這就充分說明,如果說梁山泊在王倫時期還是标準的劫财強盜,而到了晁蓋時代後,就是一個有自己的路線和追求的隊伍,其性質已經改變。
三是從英雄人物所處的典型環境看。林沖是禁軍教頭,其職務令他自己看重,如果沒有高俅的迫害他是不會上山落草的。王進雖然沒有成為梁山的成員,但他的遭遇比林沖也好不了多少。一個正直有才的軍官,在惡官的有意迫害下,不得不出走。在這樣的情況下,反抗,才體現出英雄的本色。解珍解寶與毛太公,表面上看兩家是因為一隻虎相争。毛太公家聲不好,解珍解寶平日使槍弄棒也未必多受人喜歡。毛太公家找王孔目做手腳,解珍解寶找孫立孫新相救,兩家各施手段。但你隻要看到是毛太公家先不仁不義,他們竟打通關節把一點錯都沒有的解珍解寶緻于死地,這兇惡的嘴臉就暴露無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兩家無謂的争鬥,而是迫害與反迫害的鬥争,是壓迫與反壓迫的鬥争。
四是從字裡行間自然流露的情緒中看。比如作者對黃文炳的描寫。黃通判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要求懲處寫反詩的宋江,這是他對大宋王朝的“忠”,但我們卻處處看到小說對這個人物的醜化。其原因很明顯,黃文炳維護官府也就維護了以高俅、蔡京為代表的貪官集團的利益,他就是梁山英雄的敵人。既然梁山好漢代表了正氣,那他們的對立面當然就代表了邪氣,當然要受到作者的醜化。按說,從表層的、直接的角度看,政治與道德是兩碼事,哪個陣營都有德行不錯的人。但就小說來講,它需要通過對具體人物道德上的醜化來表達對黑暗勢力的深惡痛絕。而對梁山好漢,作者常常不自覺地就把好話加上去,比如提到水浒好漢,就左一個“仗義疏财”,右一個“義膽忠肝”。有人說宋江是黑社會老大,無論他到哪裡,隻要有人聽到他的名字,就下拜,這話很沒道理。宋江的确很有名氣,但這名氣不是靠操縱黑社會勢力得來的,也不是别人怕了他,見了“黑大哥”吓得不得了。恰恰相反,宋江的名氣,主要是他的義氣感人,他仗義疏财,善于接濟人。人們對他的态度,在于敬仰他,想主動與他接近,而不是黑社會的小人物被動地給黑老大行禮,這有原則的區别。“山東及時雨“、“河北玉麒麟”,這名字,都透着人們對他們的喜愛,與“黑”無關。
五是從散布在各章節中的詩詞中看。《水浒傳》繼承話本故事中穿插詩詞的傳統,在不少地方用詩詞的形式對人物、事件進行描述評說,從中反映出作者的愛憎與觀點。這些詩詞對作者思想傾向的反映,比故事本身反映得更鮮明,更直接,常有加以定義的作用。請看對朱仝的描寫:“義膽忠肝豪傑,胸中武藝精通,超群出衆果英雄。彎弓能射虎,提劍可誅龍。一表堂堂神鬼怕,形容凜凜威風。面如重棗色通紅,雲長重出世,人号美髯公。”整首詞,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朱仝這一英雄人物的喜愛和稱頌,誰能說施耐庵是在寫黑幫人物呢,黑幫人物有這麼可愛麼?對朱仝這樣的人還如此描寫呢,對水浒更重要人物的描寫,更不用說了。再如吳用勸三阮參加劫生辰綱的時候,作者有一首詩:“學究知書豈愛财,阮郎漁樂亦悠哉。隻因不義金珠去,緻使群雄聚義來。”吳學究與晁蓋議事時,作者有這樣一首詩:“取非其有官皆盜,損彼盈餘盜是公。計就隻須安穩待,笑他寶擔去匆匆。”這些詩,站出來直說,明白無誤地表達了對劫綱性質的肯定,點明了為正義而出手的主題。以前看《水浒傳》,看到這些詩詞的時候總是跳過去,不管寫的什麼,反正接着看情節。現在研究《水浒傳》,倒發覺這些詩詞對我們探究作者想通過故事表達什麼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郓城縣委退休幹部,郓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菏澤學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郓城縣曆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說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浒》《水浒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郓城文學作品選》《郓城文韻》《水浒别傳》《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台主講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點号心夢文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