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父與子最後一頁背後的故事

父與子最後一頁背後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7 08:15:31

父與子最後一頁背後的故事(父與子從作者布勞恩的經曆看父與子背後的故事)1

父與子圖書封面

一:苦孩子的美術路

作為德國漫畫的标志人物,享譽全球的幽默漫畫大師,蔔勞恩卻生在了一個貧寒的家庭。他家世代做磨坊生意,父親在海關工作,家庭經濟十分拮據。早年的他,非但沒顯示出丁點過人的天分,相反還患有嚴重的聽覺障礙。那個年代,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時代,出名講究出身的年頭。如此身世條件,做畫家好似癡人說夢!但命運對蔔勞恩的一件恩賜,卻叫他的美術之路,早早不是夢:父母。

蔔勞恩的母親是個勤快的主婦,不但把孩子們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更自幼教給蔔勞恩良好的修養。父親性格溫和,雖說當過兵,卻毫無暴脾氣,哪怕小時候的蔔勞恩再淘氣,總是耐心給他講道理。而且哪怕再忙,隻要有時間,都會帶着蔔勞恩去鄉間田野遊玩,給他講美麗的故事。多年以後,當《父與子》火熱暢銷時,蔔勞恩在序言裡也特意寫明:這部漫畫裡所有快樂的創意靈感,都來自于父母的陪伴,還有陪伴中讓他懂得的人生道理!

蔔勞恩的美術夢,也正是在這樣的成長中萌芽,和父親在鄉間玩耍時,就喜歡試着摹畫山花小草,後來讀了書,年年成績都是優秀,美術成績尤其好。他對繪畫的興趣,也越發狂熱起來,有時在學校聽到外面的新聞,一興奮就信手畫下來。每次給父母展示自己的“作品”,聽他們哈哈笑聲,都十分有成就感!追求藝術之路,就這樣夢一般開始!可夢再美滿,現實卻無情:小學畢業時,蔔勞恩家拮據的經濟,已經難以負擔中學高昂的學費。他隻能辍學了,而後他在家鄉找了一份鉗工工作,三年學徒期滿,他在當地小有名氣,還有老闆上門搶着雇傭他。可是他卻做了個令鄉親們大跌眼鏡的選擇:收拾好簡單行李,微笑着和朋友們告别,去萊比錫皇家繪畫與出版學院報道!

萊比錫皇家繪畫出版學院,是當時德國的知名美術殿堂,不但門檻高,學費更是昂貴,在那裡求學的學子,更是富家子弟雲集!但蔔勞恩卻決心闖一闖,他順利通過了考試,臨走前把三年學徒賺來的錢,都留在了家裡,謝絕了父母所有的資助,他說,自己已經成年了,要靠自己的能力賺取學費,闖一片天地!

父與子最後一頁背後的故事(父與子從作者布勞恩的經曆看父與子背後的故事)2

二:苦盡甘來的幸福時光 品嘗努力後的甘甜

從此之後的兩年裡,蔔勞恩的艱難求學生涯開始了,白天在學院裡聽課,下課後就去做工,最苦的時候,一個人每天要打三四份工作,所得的錢除了繳納學費,大多用來購買畫畫所需,吃住都特别艱苦。但這段艱辛生活裡,老師同學們對他的最深印象,卻隻有一件事:微笑!不管過的多苦,就像在家鄉時一樣,蔔勞恩樂觀開朗的性格從未改變同一期的同學裡,他生活最窮,性子卻最開朗以好些同學年邁時的深情回憶說,在蔔勞恩的臉上,從來沒有任何可以難倒的時候,甚至當有的同學被繁重課程折磨到心灰意冷,想着要放棄時,蔔勞恩一番熱情鼓舞,總能把勁鼓起來。他就像一塊堅硬的烙鐵,燒熱身邊所有人。

這些點滴艱辛的付出,終于在蔔勞恩十九歲那年,華麗開花結果。在1922年的一次畫展上,蔔勞恩的作品一舉蹿紅,獨特幽默畫風,立刻引來了四方目光。各路報刊雜志的約稿紛至沓來,他自己也開心的給朋友說:哈,這樣不用打工也可以交學費,我有更多的時間畫畫了!五年深造生涯結束後,年輕的蔔勞恩,更迅速成為德國美術界一顆亮眼的新星,曆盡底層生活的艱辛的他,幾乎每一幅作品,都精準針砭德國社會醜陋的現象笑聲中充滿了生活的感慨,到了二十世紀末,蔔勞恩的名字,幾乎成了熱銷的代名詞,每一期有他作品的刊物,都會在第一時間脫銷。他成功了。

父與子最後一頁背後的故事(父與子從作者布勞恩的經曆看父與子背後的故事)3

父與子圖書中的精彩畫面

三:永不消逝的《父與子》

一直不忘初心的蔔勞恩,創造風格也從未改變,一直在為社會底層呼喊,用畫筆給平民階層帶來更多快樂。因為針砭時弊,特别是常年嘲諷法西斯,也時常得罪人,沒少受過權貴的威脅,卻從未妥協過。但到了1933年,随着德國法西斯上台執政,災難終于朝着蔔勞恩襲來!希特勒上台後,蔔勞恩立刻遭到了清算,先被剝奪了發表作品的資格,一度隻能在家陪伴妻子兒子,而後經過一直欣賞蔔勞恩才華的《柏林畫報》的憤怒交涉,納粹當局這才做出苛刻決定:蔔勞恩隻能在《柏林畫報》上,發表沒有政治傾向的漫畫!

就在這樣苛刻的決定下,蔔勞恩再度拿起了畫筆,忍着當局各種刁難監視,無休止的盤查,但隻要進入繪畫的世界,筆下立刻才思泉湧。在這個極度高壓的年代裡,他把對于家庭與生活的所有熱愛,全部傾注在這個僅剩的創作園地裡!納粹當局自己也沒想到,這麼苛刻的規矩下,蔔勞恩的創作生涯,竟然實現了完美的爆發:這個一周一期的漫畫,當時就紅遍了德國,畫上隻講了一對父子簡單的故事沒有唠叨的語言,沒有神乎其神的情節,全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濃濃的親情化在其中,變成笑到捧腹的段落。戰雲密布的歐洲,法西斯統治到嚴酷的德國,每周一期的畫頁,就這樣春風拂面!鼓舞當時的人民,給大家帶去了一絲歡樂與溫情。但是就是這樣溫情的畫面納粹還是沒有放過布勞恩。1944年,就在納粹德國覆滅的前夜,他被投入了監獄,在1944年4月5日,在出庭受審以前,以決絕的自盡,作為他對于納粹政府最後的回答。而他臨終前留給妻子的最後一封信,更寫盡了他對于人生的所有感懷:我為德國而畫畫,還希望把兒子撫養成人,帶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這個悲情結局,還有這一封遺書,很多蔔勞恩的讀者讀過,都不停的唏噓:在那個苦難的年代裡,哪怕如蔔勞恩這般的藝術家,哪裡有幸福微笑呢?但是一部至今感動無數人的《父與子》證明:藝術家也許柔弱,但真正的藝術家,哪怕似老樹一般倒下,也會像播撒種子般,把不朽的精神留在人間。就似茫茫荒漠,留下一抹生機勃勃的綠。蔔勞恩留下的,就是這樣的家園:無論怎樣的生活遭遇,珍惜親情與愛,就一定有幸福的微笑!

父與子最後一頁背後的故事(父與子從作者布勞恩的經曆看父與子背後的故事)4

布勞恩和兒子

父與子最後一頁背後的故事(父與子從作者布勞恩的經曆看父與子背後的故事)5

布勞恩和妻子

這本漫畫集《父與子》,就是蔔勞恩一生裡,最偉大且影響力感人至深的成長精品:《父與子》,就是在人生的低谷間,嚴酷的監視下,滿懷溫情的心,一筆一畫,每一筆都在告訴讀者,除了狂熱躁動,除了你争我搶,生活原本應該有愛!就這樣滿懷着愛,《父與子》一篇篇繼續了下去,在德國獲得熱烈的回應,而在十多年後,那場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于結束時,它更走出了德國,在全球各國火熱流傳。更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進入中國,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出生的中國孩子,好多人難以磨滅的成長記憶。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年代,一樣的溫暖陪伴。

彬彬為您閱讀----希望你持續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