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一曲《盜将行》火遍網絡,其中有一句歌詞:
這句歌詞遭到一位大學教授的批判,
教授在微博上稱其“狗屁不通”。
這件事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
網友分成三派:贊成、反對、中立。
這句歌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争論的症結其實集中在一個點,那就是:
01概念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
——來自百度百科
02條件
(1)本質不同:
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不能構成比喻。
(2)有相似點:
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有沒有喻詞,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03結構
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喻體和比喻詞。
04基本類型
05作用
1、描繪事物特征時,叫“比喻”。
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
引發讀者聯想和想象,
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使語言文采斐然,
有感染力。
2、說明或講道理時,叫“打比方”。
深入淺出
化抽象為具體,
化繁為簡,
語言生動形象,有文采。
認識升級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
比喻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
比喻作為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是通過A來認識B。比喻的本質就是要降低溝通成本,能讓人“秒懂”。
錢鐘書說過:“解釋是幽默的緻命傷。”比喻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讓人瞬間get到A和B之間的相似之處,比喻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義。但是,比喻又是追求新奇的,爛俗的比喻雖然能讓人秒懂,但是不能激發人們拍案叫好的沖動,也是失敗的比喻。
黑格爾曾經說過:
為了避免平凡,盡量在貌似不倫不類的物品之中找出相關聯的特征,從而把隔得最遠的東西出人意外地結合在一起。
好的寫作者都擅長使用比喻。
(句一)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句二)大碟子裡面放着幾塊半生不熟的肥肉,原來是紅燒的,現在看得倒像紅人倒運,又冷又黑。
——錢鐘書《圍城》
以上兩句都是《圍城》中的絕妙比喻。
“惡毒”是一種品格,抽象不可感,“砂礫”和“刺”則是具體的事物。在第一個句子中,當錢鐘書把二者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也突然發現了兩者的相似性,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快感。
第二個句子,用“紅人倒運”比喻一塊冷掉的“紅燒肉”,此處不僅有對“紅燒肉”的描寫,也包含了對世态人情的揭露。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力,将看似風馬牛的兩者聯結在一起,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再比如說,張愛玲形容一個下雨下個不停的村莊,
整個的雨天的鄉下蹦跳着撲上身來,就像一群拖泥帶水的野狗,大,重,腥氣,鼻息咻咻,親熱得吓人,可憎。
再來看看這句飽受争議的歌詞,
反對的人認為“狗屁不通”,
支持的人則認為這個新奇的比喻句恰恰寫出了内心被撩撥之後又喜又惱的心情。
概念區分
1、比喻、比拟、拟人
誤區一:比拟不等于比喻 拟人
誤區二:比拟不等于拟物
誤區三:拟物不僅包括以人寫物,也包括以物寫物
2、借喻和借代
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複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它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種比喻,博喻運用得當,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這是其他類型的比喻所無法達到的。
——來自百度百科
例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莺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詩人連用十多個比喻摹寫樂聲,表現了樂曲旋律的變化:
“舒徐流暢——沉咽低回——間歇停頓——激越雄壯——戛然而止”。
其中,“如急雨”“如私語”“莺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等從音強、音高、音色、節奏不同角度設喻。調動讀者的聽覺和視覺,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例二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像一望無際的青草般綿延不絕,
似狂飛亂舞的滿城風絮紛亂繁多,
如淅淅瀝瀝的梅雨迷茫長久。
詞人賀鑄巧借三個具體而極富感染力的形象,反複形容比附,
将難以觸摸辨識的“閑愁”,轉化成了三個有聲有色的景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