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小腦損傷患者可出現共濟失調,病人的日常動作,如吃飯、穿衣或脫衣、解衣鈕、拿東西、站立、行走等動作不精确、不協調。可做如下檢查:
(1)指鼻試驗:讓患者上肢側平展,然後用食指指尖指向自己的鼻尖。試驗時,先睜眼、後閉眼做此動作,若動作緩慢笨拙,手指活動時搖擺或顫動,不能準确地指到鼻尖上,為陽性。
(2)輪替運動試驗:讓患者兩手做快速翻轉運動,如果動作緩慢笨拙,為陽性。
(3)跟膝胫試驗:患者平卧,擡高一側下肢,用足跟放在對側膝蓋上,再沿胫骨前方向下滑動,如果足跟不能準确地放在膝蓋上,也不能沿胫骨直線向下滑動,為陽性。
(4)描圖試驗:患者平卧,讓患者用足在空間中描出三角形、圓形或正方形等圖形,如果不能完成,則為陽性。
(5)昂白試驗:又稱為閉目難立征,囑患者立正,兩足并攏,雙手向前平伸,觀察患者在睜眼和閉眼時有無搖擺或傾倒趨勢。如果閉眼時有搖擺或傾倒現象者,為陽性。
說明:病理反射主要是錐體束受損後大腦失去了對腦幹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現的。檢查方法如下:
1.Babinski征:巴彬斯基征。被檢查者仰卧,下肢伸直,醫生手持被檢查者踝部,用鈍頭竹簽劃足底外側緣,由後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轉向内側,正常反應為足趾屈曲,陽性反應為拇趾背伸,餘趾呈扇形展開。
2.Oppenheim征:奧本海姆征。醫生用拇指和食指沿被檢查者胫骨前緣用力由上向下推壓,陽性表現同Babinski征。
3.Gordon征:戈登征。檢查時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壓腓腸肌,陽性表現同Babinski征。
4. Chaddock征:查多克征。用鈍尖物輕劃足背外側部皮膚,陽性表現為拇趾背屈,其餘四趾呈扇形散開。
以上内容的分享對你有收獲?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臨床病例經驗分享】、【看大咖學術視頻】、【收獲更多實用幹貨】,你可以加入我們,關注真的不會走丢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